董其昌的書法從顏真卿入手,上追二王,盡得唐人法度,有有晉人韻味,在書法史上獨樹一幟。書法方面最長於行楷書,用筆乾淨利落,飄灑出塵,有禪意。康熙推崇董書,致使董書得以風靡一時,出現了滿朝皆學董書的熱潮。一時追逐功名的士子幾乎都以董書為求仕捷徑。在康熙、雍正之際,他的書法影響之深,是其他書法家無法比擬的。董書的弱項在於過分追求精微,缺乏大的氣魄,便現在草書方面,略顯靡弱。但無論如何,香光書法在書史上地位不可動搖,我們不可求全責備,歷經四五百年,董其昌書法旗幟不倒,引無數雅士競折腰,這便能說明問題。書法藝術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徐悲鴻一代大師,繪畫融貫中西,給中國畫寫入新元素,對當代中國美術的發展功不可沒,說董其昌耽誤中國書法二百年有所偏頗,就像一些人不接受徐悲鴻不中不西的繪畫一樣,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要允許在藝術審美上不同的聲音,就像傅青主當年批評王羲之書法一樣,不能動搖其書聖的地位,當然,我們也並不因為他批評了王羲之而否定傅青主的書法。


這又是一個大題目,回答起來需要費點周章。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就是對於藝術歷史間的人物,需要客觀地評論,對於其言論也一定要以辯證的歷史觀去理解。絕對不能夠用「零和「的方法簡單武斷的定「是非」。所以要想把藝術史上的一些事情談論清楚,沒有一點篇幅我認為是不可能辦到的。而要長篇而論,在這個平台上也是不現實的。我想先簡單的羅列一個正確認識這兩位相隔幾百年的兩位大師的藝術實踐「題綱」吧。

對於中國畫的歷史和其中的歷史人物,我們應該客觀地辯證地去看,即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不能以零和的絕對的觀點來下定論。這是一。

其二,縱觀中國畫的發展史,古人大多都本著道法自然的理念進行其繪畫藝術實踐的。這可以廣列實例,並早被先人所證實了。如歷史上早些時候的吳道子、閻立本…王維等,到後來宋元時期的等等畫家(這裡不一一報名了),大多都是以自然為師,創立了中國畫所謂的基本技法,(要知道這些技法的創立都來自於畫者對於現實的自然世界認識和真實的描繪),而這些技法的成熟和歸納定論大概就是到老董一一一董其昌生活的年代(明代中後期前後吧)。

其三,在中國繪畫歷史上一直都有師法自然還是師法古人之爭。大多數的古代畫者都主張師法自然和師法古人相結合的,據說老董其昌在創立南北宗之說後,強調菜鳥們一定只需道法古人即可,勿用師法自然的。而董其昌可以說也就是師法古人的忠實的實踐者,也是對古人之法做歸納者。這點在上博館的董其昌書畫展中有明顯的展現,只是不知道這是否是董其昌所倡導,反正自明中後期到清,再到民國,中國畫走上了千畫一面一風格的公式化程式化的道路。雖然其中還是多有徐文長、石濤、……朱耷、鄭板橋等與眾不同,但是被披上揚州八怪之名。而之所以把這些大師被譽以「怪「,很明顯,就是因為這些大師們不合當時的主流,這個所謂的主流就是據說是董其昌所昌導的師法古人之道。

其四,在師法古人的旗幟下,中國畫構成了公式化程式化為主流的局面。似乎中國畫只有像二王,似范寬,同米芾…等才算是好畫,才算正道。反之都是奇門歪道。一一一一很朋顯,這樣的氛圍下,對中國畫的畫理、畫技的發展極其不利,也就有了千畫一面之感了。這樣也可想而知,為何當新文化運動興起來時,會有「董其昌耽誤中國畫發展兩百年」的感嘆了。

其五,說「董其昌耽誤中國畫發展兩百年」我不知道是否是徐悲鴻先生所說,但我對這個判斷還是有點看法的。因為這樣的說法明顯過於武斷,是以概蓋全的。

其六,徐悲鴻先生是中國畫革新革命的旗手,是一位倡導者和探險者,是一名了不起的馬前足,但徐先生並不是一面旗幟,這一點是需要正名的。其實,從本質上講,悲鴻先生只是把中國畫師法古人的單純主張拉回到師法自然的還道上而已,只是在繼承中國畫基礎學習的傳統方法的同時,加入了西方繪畫基礎學習的貫用方法而已。當下有這麼一批人極力貶低徐先生在中國繪畫藝術的生存和發展的探索和實踐,以及所作出的貢獻,那很明顯是非常偏頗,很不公平的。我們不可以對探險者求全責備,也沒有理由對探路者說三道四。在世界藝術史上自古就有「羅馬城絕不是一日內建成的」說法,我們可以沿用到我們中國畫畫理畫技的發展進程上,更可以說明新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和復興的進程。何況這樣的造型塑造的基礎訓練是具有科學性的。我們不該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們應該正視這段厲史,用科學地歷史觀看待這百年來每一位藝壇耕耘者。

其七,新中國畫應該是百花齊放,奼紫嫣紅,繁榮多樣化的局面,以豐富當代和未來的精神風貌。


用筆乾淨利落,飄灑出塵,有禪意


董其昌,明代書畫大家。

成就:集前人書畫之大成

董其昌書畫上最大成就是,集唐、宋、元以來的各名家之長,構成了為當時代熱捧的清雋雅逸的書畫典範,時人稱"華亭派"。書與畫都追求古樸平淡,以生拙取勝。主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既師法古人,又不拘泥於古人而創造出自己的風格。

徐悲鴻惡評董其昌

清代從康熙朝往下,皇帝和普通書畫愛好者都十分敬仰和推崇董其昌。但到了近代,徐悲鴻卻有一句惡評,"董其昌、陳繼儒才藝平平,吾尤恨董斷送中國畫二百餘年,罪大惡極。"

南北兩宗

董其昌在他的繪畫理論著述中,將中國畫的發展源流劃分出了南北兩宗,即北"漸悟",南"頓悟"。"漸悟"的結果就是偏向於寫實,發展出了"院體"山水畫;"頓悟"的結果就是偏向於寫意,發展出了文人畫。

惡評理由

南北宗論,有人為割裂寫實與寫意的聯繫,以及拔高文人畫地位的嫌疑。這的確很不利於中國畫發展,也受到了後世諸多名家的批評。

如何看待董其昌的南北宗論

從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看問題,董其昌的南北宗論,立足於當時人們認識中國畫的需要,將現象升華為一種理論認識,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內,有助於人們認識中國畫的各種不同風格、技法與派別傳承關係等。

如何看待徐悲鴻的惡評

後人只是立足於中國畫的現實發展需要,對這種南北宗論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加以如實批評而已。不過徐大師那一次發言,有點意氣用事罷了。

徐悲鴻是藝術家,不是政治家,我們不能強求藝術家具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

董其昌開了"賣名氣"的壞風氣

董其昌年幼時家境不好,發跡後尤看重錢財。後來索要字畫的人多了,乾脆就讓弟子吳易、趙左、僧珂雪、沈士充等一撥人代筆書畫,自己則落款蓋章賣名氣。

畫家身前主動造假,身後又怎能不引發贗品泛濫?市場上董其昌的書畫真假難辨,投資人不敢輕易出手收藏,這也極大的影響了董其昌書畫的市場拍賣價格。

明萬曆44年春,數萬鄉里民眾圍抄董其昌家,一把火燒了其精美的庭院。民憤如此之大,可見董其昌人設確實有問題。

一句話,學董其昌藝術,不學其人。


我看斷送中國書畫200年的不是董其昌而是崇尚西式畫法的徐悲鴻


董其昌是中國近代書畫大家。在書畫家影響深遠。但是董其昌對西洋繪畫採取了一概拒斥的態度,是宋明理學在美術屆的影響的體現。因此,對於主張學習西方繪畫技藝的徐悲鴻等人來說,董其昌是一塊攔路石,二者的美學觀念相左甚大。


董其昌斷送中國畫兩百年,徐悲鴻誤導中國畫一個世紀!不要以個人好惡來評價、誤導藝術取向;各人的成就再大,藝術多麼輝煌,終究是一家之體,難以調萬眾之囗。徐悲鴻推崇任伯年,貶低吳昌碩。現在看起來,人們更推崇吳昌碩,任伯年都不見經傳。所以,對藝術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輕易評說,提高個人的藝術修為和鑒賞水平,方為正道!


董其昌書法富有禪意,用筆精到,遒美流便。是繼晉書風之大成者。畫以山水為主,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盪;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董其昌明末大家同時位至極品,字、畫、鑒賞俱佳,字畫獨樹一幟。至於清朝皇帝推崇,並要求臣子和考生按董其昌體書寫奏摺與考卷與董其昌本人無關。至於徐悲鴻就此指責董其昌是不對的,而且徐悲鴻因此得出的論斷就更是謬之千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