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凯迪

  从西北统一中国,这似乎是从周秦汉唐以来中国历史的潜规则。占据西北形胜之地,以关中号令天下,挟西北以控东南,这种古代名臣良将的惯用说辞似乎一直被各朝的胜利者所验证。不过,历史总是有特例。我们看到的第一个特例,便是从河北一统天下的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

  01.立足河北的男人

  更始元年(公元 23 年)十月,新莽王朝被推翻后,更始政权迁都洛阳。更始帝刘玄不顾部下诸将的反对,派刘秀持节渡河镇抚河北。在北行路上,新野人邓禹和颖川城父(安徽亳县东南)人冯异建议刘秀“延揽英雄,务悦民心,分遣官属,循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在收罗人才,笼络人心的同时,不断壮大自身势力。

  图/两汉之交的起义混战

  于是,河北地区“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就这样,刘秀招降并任命了渔阳郡(北京怀柔)太守彭宠、上谷郡(河北怀来东北)太守耿况、信都郡(河北冀县)太守任光等,分布在河北广大地区的农民军也相继归顺。

  所以,刘秀一路北行,十分顺利,直抵邯郸,并于更始元年(公元 23 年)十二月进驻真定(河北正定)。次年五月,刘秀诛杀了僭越帝号的王朗,公开与更始政权决裂。此时黄河以南各个割据势力征战不休,而赤眉军正在关中与更始政权主力大战,无暇顾及河北。于是,刘秀治下的河北取得了难得的平稳局面,从而可以平稳地挖掘当地的农业潜力。

  02.鹬蚌相争

  刘秀控制河北地区以后,进一步拓展其势力范围。他一方面派邓禹向西尾随赤眉军入关,另一方面派寇恂任太守留守河内(河南武陟西南),冯异率军北攻天井关(太行八陉第二关,位于今天山西省晋城市),拔上党郡两城,南下河南郡,取成皋以东十三县,引兵渡河,兵临洛阳城下。刘秀的战略目标明确,一是在更始政权与赤眉军之间作壁上观,伺机夺取关中,二是夺取河洛,以获得未来定鼎之地。

  图/影视剧中的刘秀形象

  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称帝。在赤眉军攻入长安之后,更始帝刘玄弃城逃跑。刘秀顾及自身实力,没有立即同赤眉军发生大规模的正面冲突,而是立即发布诏书,封刘玄为“淮阳王”,并声称“吏人敢有贼害者,罪同大逆”。

  这样,刘秀充分利用政治策略,便将原来倾向于刘玄更始政权的地主豪强势力拉拢过来,从而以“汉家正统”为名,为名不正言不顺的赤眉军增加了极大地阻碍。赤眉军在长安城中贪恋京师,论功行赏不休,甚至发展到“烧宫室市里,宗庙园陵皆发掘”,因而遭到关中百姓的抵制,无粮所食的赤眉军不得已向西求食,途中损伤惨重,最后在崤关、宜阳遭遇刘秀两次伏击,号称百万之众的赤眉军至此全军覆没。

  03.平天下

  刘备占领关中与河洛一带后,全国依旧存在大量的封建割据势力。刘秀从河洛地区向南开拓,先后剿灭了豫东、安徽与山东的割据势力,平定了关东地区,而后向南平定了荆襄与江南。西方战线上,刘秀面对着中国历史上最早割据陇右的隗嚣与最早割据巴蜀的公孙述。当时的刘秀派冯异远征陇右,巧妙利用陇右地形隔断巴蜀陇右的联系,将隗嚣孤立击败。随后,刘秀避开蜀道,转而从荆襄一带西入川东,从侧翼攻击成都城,歼灭公孙述势力,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刘秀统一天下的过程包含了军力、谋略与时运等多方面的因素,当时河北地区相对稳定的局势为刘秀提供了良好的后方,而关中地区两强相争的格局也给了刘秀从中渔利的机会。除此之外,当时“民心思汉”,刘秀巧妙运用政治策略拉拢与击破各派割据势力,适时以河北地区历练的“幽州突骑”、“冀州强弩”进行重点军事打击,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图/幽州突骑

  参考文献:1.中国全史百卷本

  2.后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