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歷史淘沙,這個問題由我來答。

說實話剛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略微有些遲疑,因為之前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經過一番考慮,我毫不猶豫的選擇是王猛的作用更大。

開始正文之前,我先聲明一點:題主問的是前秦統一北方,誰的作用更大,而不是問功勞是誰的。使用換個人替苻堅當皇帝,或者換個人輔佐苻堅,類似這樣的論點來論證都是在偷換主題。

公元383年,苻堅的80萬大軍被東晉擊敗,苻堅帶領不足十萬的軍隊逃回長安。當時雖然全國各地都有叛軍作亂,但是前秦控制的地區還是很廣闊的。

苻堅又重振前秦了嗎?當然是沒有,為什麼?因為苻堅回到長安後,犯下了一系列的錯誤:把慕容垂放虎歸山、面對慕容永叛亂卻不忍心鎮壓、聽從小人之言出走長安等等,可以說苻堅是一步步把自己送上絕路。

如果有王猛在世,就不會讓這些錯誤發生,王猛在世之時就曾勸過苻堅,不要對敵人心懷仁慈,結果苻堅根本就沒聽心裡去。當然了,如果王猛在世,根本就不會有淝水之敗,因為王猛在世的時候就堅決反對苻堅伐晉。

當時苻堅身邊能幹、敢幹的漢臣只有王猛一個,而這些少數民族的皇帝根本不懂得治國。苻堅很支持王猛的改革嗎?不是的。熟悉這段歷史的都知道,王猛的改革很多都是出乎苻堅的意料之外,還有很多改革都是苻堅禁止的,但是王猛敢幹,敢於觸碰皇帝逆鱗,成果當然是讓苻堅驚呆了。連苻堅自己都說『到今日為止,我才知道天子是值得尊敬的,國家是有法律的』。所以說前秦當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王猛的作用更大,苻堅次之。


我個人認為是王猛的功勞最大。

王猛(325-375年),青州北海郡劇縣(今山東壽光東南)人。王猛幼時,北方戰亂不已,民不聊生,王猛跟隨家人逃往魏郡(今河南與河北交界處)避難。王猛家境貧寒,小時便以販賣簸箕為業。

東晉永和七年(351年),氐族首領苻堅佔領關中,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稱天王大單於,國號秦(史稱前秦)。次年苻堅稱帝,勢力日強。

前秦苻堅是十六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他十分重視吸收漢族文化,博聞強記,潛心鑽研經史典籍,成為氐族中文武雙全的佼佼者。他廣招賢才,以圖統一天下。後經尚書呂婆樓舉薦,與王猛相見,兩人談論天下大勢,甚為投機。苻堅懇留王猛輔佐和出謀劃策。苻堅誅滅苻生後,自立為大秦天王,以王猛為中書侍郎,掌管軍國機密。王猛因功績卓著,很快升為尚書左丞。他辦事公正,執法嚴明,精明強幹,在36歲那年,接連升遷5次,官至尚書左僕射(相當於宰相)、輔國將軍、司隸校尉,一時間「權傾內外」。

氐族豪帥出身的姑藏侯樊世依仗白己曾幫助苻堅打天下的功勞,最先出來當眾侮辱王猛,還揚言要殺死王猛。苻堅大怒,命將其斬首示眾,遏制了朝野權臣對王猛的非難。當時朝廷上下有一批氐族顯貴,自恃有功於朝廷,恣意妄為,無法無天。王猛由鹹陽內史調任侍中中書令(皆為宰相之職),兼京兆尹(京都長官)後,聽說貴族大臣皇太后之弟張德酗酒行兇,搶男霸女,即下令逮捕張德,先斬後奏。接著又與御史中丞鄧羌合作,全面整治禍國殃民的公卿大夫,剷除不法權貴20多人。文武百官有所震懾,豪強不敢妄為,百姓路不拾遺。苻堅為此感嘆說:「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天下有法可依,天子至高無上。」王猛治國首重舉薦賢才,認為吏治和用人制度化,才能保證國家長治久安。他幫助荷堅創立了薦舉賞罰和官吏考覈制度。

王猛把教育作為治國的重要舉措,他促使前秦恢復了太學和地方各級學校,強制公卿以下子孫入學。苻堅在王猛的影響下,廣泛吸收漢族先進文化,推崇孔子,宣揚儒教,使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權擁有了文化根基。王猛還注意調整民族關係。前秦廢除了胡漢分治之法,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相互融合。王猛在全國範圍內興修水利,獎勵農桑,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減免部分租稅,減輕人民負擔。這些措施使國庫殷實,國力增強。

前秦的一系列改革,為前秦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王猛為前秦制定了軍事策略,即穩定西北,使無後顧之憂,然後爭鋒東南,以圖大業。首先收復匈奴劉氏部,烏桓獨孤部,以及鮮卑沒奕幹部和拓拔部的代國等。隨後,王猛率軍進攻東晉所屬荊州北部諸郡,掠取一萬餘戶凱旋。緊接著,王猛又率軍討伐羌族叛亂者,大破前涼軍隊,為前秦掃清了統一中原道路的障礙。

正當前秦準備消滅前燕時,東晉桓溫北上攻燕,燕王慕容以割地給秦為條件,請前秦救援。前秦羣臣反對救燕,唯有王猛主張「先救後取」之策,聯合前燕大破晉軍,殺敵4萬餘人,桓溫大敗而歸。此後,前秦以前燕毀約,命王猛指揮徵討前燕,一年後前燕亡,前涼被迫歸降前秦。前秦基本上統了北方。

王猛為前秦嘔心瀝血,積勞成疾,一病不起。苻堅前去探望,詢問後事。王猛對苻堅說:「東晉雖偏處江南,但為華夏正統,且上下一心。臣死之後陛下萬不可圖滅東晉。而鮮卑、西羌等是我大敵,應儘快消滅他們。」不久王猛病死,年僅51歲。遺憾的是,苻堅沒有聽從王猛的遺言,在王猛死後8年,不顧羣臣反對,悍然發動對東晉的戰爭,結果在淝水之戰中一敗塗地,鮮卑和羌族乘機反叛,置苻堅於死地,前秦由此而亡。

可以看出,王猛這個人真的是當世人傑,絲毫不會遜色於諸葛孔明,姜子牙等人。可惜的是死的有點早,苻堅又不聽他的遺言。不然保不齊天下又會再出現一個「秦朝」。但歷史沒有如果。


前秦能夠統一北方(儘管並不穩固)與苻堅的勇武善戰和王猛的深謀廣略是分不開的!

我們不應該從他們二人之中「二選一」!而是應該看到:是符堅發現並啟用了王猛,才結予了王猛以施展才華的機會和舞臺!

而王猛在得到了苻堅的信任與重用以後,也為其攻打周邊各部族,完成統一北方的大業,而兢兢業業、躹躬盡瘁!可以這樣講:如果沒有王猛的輔佐,苻堅的統一北方之路將會走得比較艱難!而且即使是暫時壓服了周邊各部族,也不會長久,更不會穩固!

王猛與苻堅的關係,正如苻堅自己所講的那樣:猶如劉玄德同諸葛亮那樣,是魚和水的關係!也是互相成就對方的君臣關係!苻堅得王猛之助,得以將武力與智慧結合起來,也才能在亂世之中脫穎而出!

只是很可惜,在王猛不幸早逝前,曾經苦勸因為統一了北方而有些頭腦發熱的苻堅說:「東晉雖然實力較弱,但目前仍然是正統之所在!陛下切不可貿然南佂!」然而苻堅卻並沒有釆納王猛的臨終良言!

更沒有聽從王猛要他防備因為實力不濟而假意臣服於前秦的其它民族的貴族!反而在他們的煽動下,於公元383年發動了對東晉的戰爭。結果在「淝水之戰」中一敗塗地!此次戰敗,導致了前秦政權的實力嚴重受損,而且難以復原!

其它被統治民族趁機擺脫了前秦的統治,紛紛獨立「建國」,北方也因此而再度陷於戰亂與分裂之中!由此可見:擁有一位具備戰略眼光,而又有理性頭腦的「軍師」是多麼的重要!而王猛就是能夠讓符堅那狂熱的頭腦冷靜下來,理性思考的軍師!得王猛苻堅興,失王猛苻堅亡。因此在前秦統一北方的進程中,苻堅與王猛的合作是功不可沒的,二者缺一不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