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明宣宗朱瞻基廢原配胡後,而改立孫氏,關鍵點就是胡後沒有生兒子,而孫氏弄出一個兒子。

為何說「孫氏弄出了一個兒子」?孫氏並沒有生育,但她讓宮女上牀,替換了自己懷孕,然後假懷孕,稱自己為朱瞻基誕下了皇長子,即那位在土木堡之變淪為瓦剌俘虜的主——明英宗朱祁鎮。

孫貴妃陰取宮人子為己子,朱瞻基應該是知情的,不論是哪個女人生出的,都是自己的種。然而,孫氏玩小動作,朱瞻基默認,並以此命只生了兩個公主的原配胡後請辭。因為他與孫氏為青梅竹馬。孫氏十多歲入宮,嫵媚可人,又與朱瞻基朝夕相處,成為初戀。

只是朱瞻基的祖父永樂帝,喜歡這個好聖孫,早早地冊立為皇太孫。但在給孫子選擇媳婦時,卻將忠厚端莊且有賢名的胡氏定為皇太孫妃,即為正妻,而孫氏則為嬪,即為小妾。仁宗即位,朱瞻基成為皇太子,而胡氏也就成為了太子妃,孫氏仍為嬪。朱瞻基即位,胡氏成為皇后,孫氏被封為貴妃。

朱瞻基對胡氏只有尊重,而對孫氏卻是寵愛。孫氏有了一子,母憑子貴,加之朱瞻基的操盤,成功取代元後胡氏。傳聞朱瞻基後來懊悔少年荒唐事,也是不了了之,畢竟他與胡後的緣分盡了,他只是沒把胡後趕出宮而已。

胡氏廢居長安宮為道姑,或宣宗賜號靜慈仙師,於正統八年病逝,英宗按孫太后的意思,以嬪妃的規格下葬。天順六年孫太后去世,英宗對胡後恢複名位,謚為恭讓皇后,頗合乎其形,但不祔廟,亦不繫宣宗之謚「章」,也就是說明宣宗只有唯一的一任皇后孫皇后。


古人的婚姻都有規矩可循,沒有當代人那麼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所以也任性不得。即便兩個人一見鍾情,那麼該走的程序一樣都不能少,什麼裸婚,什麼生米煮成熟飯,想都不要去想。如果到了婚嫁年齡依然沒有心儀的對像,那麼更得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此一來,兩個人之間就沒有愛情可言,或許過了一輩子,最後才感覺找對了人,當然更多的人覺得自己這輩子白活了。

皇家的婚姻也是如此,沒等兒子成年,就早早的物色上了合適的兒媳人選。年齡小也沒關係,皇家會召進宮裡先養著,養熟了也就真正了自家人。所以即便是貴為一國之君的明宣宗朱瞻基也不能免俗,他的婚姻經歷也如同尋常百姓人家。

朱瞻基的髮妻是山東濟寧胡氏,父親胡榮是錦衣衛百戶。永樂十五,明成祖朱棣下令為時年十九歲的孫兒朱瞻基選妃,胡榮祖墳上冒了青煙,女兒胡善祥被選為太子妃,由此胡家一步登天。仁宗病逝後,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作為太子妃的胡氏自然就成了皇后。

如果從表面上看,胡皇后錦衣玉食、雍容華貴,其實內心有講不完的苦楚。胡氏與朱瞻基結婚九年,也沒有生下一個兒子,只是象徵意義的生了一個女兒,原因很簡單,朱瞻基不喜歡胡氏。那麼是因為胡氏不漂亮嗎?當然不是,因為朱瞻基有自己的青梅竹馬的姑娘孫氏。

孫氏祖上世代為農,10歲時被朱瞻基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發掘,從而被選入宮,當年朱瞻基14歲。兩個人從懵懂少年,一路相伴成長為相互依戀的知心愛人。因此,儘管明成祖及仁宗張皇后都喜歡胡氏,但是怎抵得過孫氏和朱瞻基早於胡氏五年而建立的革命友誼呢!

那麼朱瞻基為什麼要廢胡皇后,孫貴妃又是怎麼當上皇后的呢?

其實這個結果毫無懸念,因為皇帝不寵幸的女人,總會有許多被拋棄的理由。而皇帝喜歡的女人,自然也會不費吹灰之力將其捧上天。孫貴妃妖嬈聰慧,工於心計,自然也不會屈居人下。為了得到皇后之位,於是孫貴妃演了一出瞞天過海大戲。

朱瞻基繼位三年,依舊膝下無子,不免憂心忡忡,長籲短嘆。孫貴妃看在眼裡,計上心頭。一日,朱瞻基又在落落寡合,孫貴妃突然給了朱瞻基一個驚喜,說自己懷孕了。朱瞻基大喜,一把將孫貴妃攬入懷中,然後深情款款地許諾孫貴妃,只要她生下兒子,一定將其立為皇后。

八個月後,孫貴妃給朱瞻基抱來個孩子,於是朱瞻基廢胡立孫。那麼孩子真的孫貴妃生的嗎?當然不是,其實孫貴妃雖然備受寵幸,但不會生育,所謂的孩子只不過是朱瞻基臨幸別的宮女所生,而朱瞻基自己裝了一回掩耳盜鈴罷了。

這就是兩個女人,兩種不同的命運,雖然號稱「蟋蟀皇帝」的朱瞻基本就演義了一場荒謬絕倫的傳奇,但是在感情方面他並沒有馬虎,因為他知道自己心裡愛著誰。不過朱瞻基死的早,因此身為她的女人也是另一種悲哀!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