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是這樣解釋他的適者生存的自然規律,也就是進化論的精髓:「生物界將不可避免地遵循這一規律:在時間的長河中,新的物種通過自然選擇應運而生;而另一些物種則日趨減少,乃至絕滅。起源相近的生命形式,同一種群的各種變體,同一屬或相關屬的物種,都具有近乎相同的結構、素質和習性,通常會陷入最激烈的競爭之中。結果,造成每一個變種在演化進程中勢必對最接近的族群施加最大的壓力,但求置之於死地。」

雖然達爾文的進化論目前來看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有些物種從原始到最終進化進程中的標誌性演變還沒有得到實例的驗證,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但要想從根本上推翻這個進化論目前來看仍缺少必要的理論和實踐支撐。題主的問題有一個前提,就是如果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對的,那麼我們就無需再對進化論的正確與否費腦筋了。

接題主的問題,自然界中蛇種類繁多,從毒性角度來看,可以分為兩類:無毒蛇和有毒蛇。區分這兩種蛇最重要的標誌是看它們有無毒牙和毒腺。

無毒蛇沒有毒腺,它的頭部通常呈橢圓形;而有毒蛇一般會在頭部兩側、眼的後方長有一對毒腺,所有大多數有毒蛇的頭部兩側明顯擴大而呈三角形。在毒蛇的上頜骨處,一般還長有毒牙,毒腺分泌的毒液流經毒牙上的槽,注入被咬的動物體內。

據研究,有毒蛇的毒腺是從唾液腺進化而來的,這就表明,在生物進化史上,部分蛇類經歷了從無毒到有毒的進化歷程。許多科學家認為,毒腺的演化有利於蛇類的捕食和進食,因為毒液可以定向作用於動物神經和血液循環系統等,使獵物在短時間內就受到致命傷害,保證了蛇捕食過程變得輕鬆和高效;毒液還兼具消化液的功能,它可以溶解獵物的一些組織,使蛇能更快地吞咽和消化食物。另外,蛇的毒液也是自我保護的利器。

那麼我們可以看出,毒蛇是進化的產物,和無毒蛇相比,它們似乎更能適應環境而生存下來。現在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不是所有的蛇都能進化成無毒的呢?是不是無毒蛇就更容易在自然選擇中被淘汰呢?其實不然。

根據實驗研究表明,毒液的產生是耗費能量和物質的,而且消耗度非常高,會制約蛇其他身體的條件。也正是如此,用毒,往往意味著一種生物的極端特化。一些無毒蛇沒有進化出毒腺,恰恰說明了它們有比毒液更為「保守」和「有效」的生存方式。比如,蟒蛇是當今世界上非常古老的蛇種之一,沒有毒性,但它們的力量、攻擊性很強大,迅速咬住後用身體纏繞致死,並壓扁成長條形,整個吞食下,不需要毒牙就可以成功捕食;

白條錦蛇,性情比較溫順,沒有毒性,行動較遲緩。捕殺小鳥、蜥蜴及小型鼠類為食。它的耐餓能力很強,曾有耐餓18個月的記錄;一些無毒蛇具有像某些毒蛇一樣鮮艷的色澤斑,如玉米錦蛇,棲息於乾燥林地,沼澤,農田等地。獨居生活,黃昏及夜間覓食活動,溫順無毒,但由於其特有的鮮艷顏色,從而使其天敵不敢貿然取食;

絲帶蛇,無毒性,性情溫順,很少撕咬,牙齒較軟,對人體危害性較小,因此也有人將絲帶蛇當成寵物蛇來飼養。但是絲帶蛇感受到危險時,會用尾巴抽打,同時會從肛門中釋放惡臭來驅散敵人。

大自然就是這樣神奇,每種動物都有它自己的一套逃避天敵、維持生存的獨特本領,大自然也因此而更加豐富多彩。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達爾文的進化論當然是對的,因為進化論本身就是進化的,生物能進化,理論就不能進化嗎?如果拿進化論的對錯來評論進化論,本身自己就錯了。

不論是生物甚至包括人類世界都是進化論的產物,當然不是達爾文的進化論,而是後人進化的進化論。適者生存,適合於一切。而達爾文的進化論的核心就是適者生存,然後再去探索其中的原因。

至於蛇的毒性,簡直成了理論的末節,還是那句話,適者生存,毒蛇也是這樣。因為我們不知道毒蛇的生存環境,或者是一知半解,無法知道全貌,就來否定進化論,只能看出了無知和淺薄。

人們一直認為中國長江以南有毒蛇,而長江以北無毒蛇。人們一般認為是長江擋住了路,因為長江太長了,直接到了喜馬拉雅,蛇是過不來的。即使過了長江還有黃河,又一次攔住了毒蛇,所以就形成了長江攔蛇的理論。

其實也不一定,蛇過不來,人還過不來嗎?可能因為是自然環境。中國的秦嶺把中國南北分開,南方潮濕北方乾燥,南方多水,北方多洞。蛇在北方容易躲藏,不需要太強大的戰鬥力,而南方水多,蛇不能躲藏,敵又猛烈,所以就需要毒性了。至於非洲草原上,環境也大致相似。

這是我的想法,不存在抄襲,不知對不對,拋磚引玉吧。??


題主對進化論的理解有偏差,進化論主張的是生物同源、自然選擇,所以動物根據環境根據概率選擇不同的進化方向是符合進化論的,有的蛇有毒有的蛇沒毒才恰恰支持了進化論。至於為什麼有的蛇沒有進化出毒性,那是因為生存競爭中不需要。比如大蟒蛇亞馬遜森蚺是靠纏繞勒死獵物,它們體型之大連牛羊都纏得住,犯得著用毒么?中小型的蛇如果當地食物鏈不需要,同樣沒必要進化毒性。這就好比打遊戲,你物防物攻都過得去的話,你就走戰士路線,不會走法師路線了。


有毒蛇的毒腺是從唾液腺進化而來的,也就是說,在生物的進化史上,一些蛇經歷了從無毒到有毒的進化歷程。許多科學家認為,毒腺的演化將有利於蛇類的捕食和進食。無毒蛇??有其自身保護自己優勢,例如靠鮮艷的顏色,有的蟒蛇有著非常強的身體攻擊或是保護自己。


進化論並非是指物種按某種特性和要求為線索而進化的,而是物種在不斷的變異中產生新的個體或種群,當這些變異者能適應其周圍的生存環境而生存下來,就是物競天擇。若變異者,不能適應生存環境則就會滅亡。這些通過變異滅亡,變異生存的整個過程就是進化論。


先無毒,然後分化出有毒。和科莫多巨蜥類似,蛇牙……然後獲得收益,然後後代眾多……然後再進化……???


為什麼你認為有毒液比沒毒液更高級呢


有的進化快的有的慢點遲早都有毒的,不過你我看不到了。


難道就不能進化成無毒嗎?


簡單說達爾文理論的核心是適者生存。也就是說只有能夠適應環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來,或者說只要能適應環境就能生存下來。毒蛇能夠適應環境無毒蛇同樣適應了環境,畢竟適應環境的方法有很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