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教俄高官如何做官:死幾千人事故能瞞就瞞2014年03月18日 10:03來源:鳳凰衛視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3425人參與10評論

核心提示:李總督就是很輕蔑的笑了一下,這種事情你們就不要太慌張,像我發生一些大的災害,包括瘟疫我可以不報的我就不報。

鳳凰衛視3月17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陳曉楠:1896年,一股中國旋風席捲歐美一位七十三歲高齡的老人,歷時190天遍訪俄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等八個國家,橫跨三大洋行程九萬多里。所到只處受到上至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的熱烈的歡迎,他經歷了晚清四十年幾乎所有的大事件,被人稱為是晚清第一重臣。他就是李鴻章,當年在怎樣的世界格局之下大清派他出洋,清廷又達到了何種目的呢?在此過程當中李鴻章有什麼樣的細微見聞,背後又隱藏著哪些個人企圖呢!今天起我們將會重訪舊地,用十集的體量來為您播出《思變1896》李鴻章歐美八國行,記錄那特定的時代巨變之下,個人和國家的命運轉折。解說:天津李鴻章在這裡度過了,二十五年坐鎮北洋,主理晚清外交事務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政治生涯。雖然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外國公使駐京被寫進條約,但幾乎所有的外交談判都在天津舉行,也是在這裡李鴻章經受了使他從權力的巔峯,跌落下來的中日甲午戰爭之痛。1895年2月17日威海陷落,李鴻章一手打造的北洋艦隊一蹶不振。中國特使李鴻章於今日下午一點半,抵達聖彼得堡,海軍上將總參謀部上校等官員專程從敖德薩將特使迎回。烏赫託姆斯基公爵更是前往埃及及塞得港迎接他,儘管今天雷電交加特使經過的街道上,還是聚集了大批圍觀的人。1896年3月10日,李鴻章作為慶賀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的中國特使,從天津出發然後放洋國外,4月30日,來到聖彼得堡,在這裡他受到了沙俄最隆重的接待。出發之前他在中國的遭遇也是冰火兩重天。既被朝廷投閑散置於北京,國人皆曰可殺。終日感懷世態炎涼,又在天津戈登堂接受中外人士的宴請,熱情歡送。甲午戰敗後,1895年4月李鴻章代表清朝去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這個條約帶給李鴻章的是左臉頰骨裏的一顆子彈,和一個賣國賊的罵名。這裡原來是賢良寺現在改建成了校尉小學,私人會所等各種建築,賢良寺曾經是清朝很多外省重臣進京時的住處,李鴻章每次到北京都住在這裡。從日本回國後,李鴻章就成了甲午戰敗和簽訂無恥條約的最大的罪臣,被免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等職位。投閑京師,李鴻章仍舊藉助在賢良寺,每天除了批閱一些公文就是看書、練字、散步和發牢騷。苑書義(河北師範大學歷史學文化學院教授):他當時呢在北京,他有一個幕僚叫吳永,他跟吳永談了自己的心裡話,他說是這樣,我幹了一輩子事練兵啊!辦海軍啊!都是紙糊的老虎,外強中乾一觸即潰了。他把這清朝比作一個破房子,把自己比作是一個裱糊匠,他說這個裱糊匠只能修葺而不能改造這個破屋,所以當這個破屋的真面目露出來以後啊!不從這個破屋本身來追究責任,相反呢把這個責任推到裱糊匠,這很不公平。解說:1896年沙皇尼古拉二世準備在5月舉行加冕典禮,各國均要派特使慶賀,清朝也不例外準備派布政使王之春出訪俄國,卻被俄國拒絕了。理由是以王之春位望未隆,與各國遣使相形難於接待。苑書義:您知道沙皇俄國的國會是雙頭鷹,一邊向西看一邊向東看,向東實際上也就是要拓展它的土地等,各種各樣的利益。當時俄國正在修西伯利亞大鐵路,這個鐵路呢已經修到了外貝加爾湖,那麼這個鐵路的走向問題呢,當時在沙俄的內部進行了討論,維特提出了一種意見,就是穿越中國東北直達海參威,第一路程短這個投入的資金要少,第二更主要的是可以通過鐵路,可以把俄國的勢力伸進到東三省去。謝世誠(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沙皇俄國到了十九世紀的末期的時候,它也是危機重重,它同時也陷入了和英、日這類爭霸的這種漩渦,因此它進一步向遠東來擴展它的勢力,這是它的一個重大的戰略性的部署,而拓展勢力那就是要解決交通問題。苑書義:正好這個時候,尼古拉二世要加冕,所以俄國就想立即加冕的這個機會,邀請中國的大員到俄國去談判,爭取能夠達到自己的借地修路的目的了。解說:維特在回憶錄裏說,那時登位不久的尼古拉皇帝正急於在遠東擴張俄國的勢力,他並沒有詳盡的征服計劃,他只是被一種奪取遠東土地的貪慾迷住了心竅。苑書義:對俄國拉說呢,它認為這個王之春如果要去了的話很難通過王之春,來達到借地修路的這樣一個目的。因此它指名道姓地要李鴻章去。謝世誠:因為李鴻章搞洋務,在當時國際上面已經有了比較大的聲譽。他還是比較按照若干遊戲規則,也就是近代的國際關係的一些原則來辦事的。翁飛(安徽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研究員):那但是王之春帶這個信息,非常重要,那麼就引起了朝野對這方面的一番密謀。談密結外援之事。謝世誠:因為剛剛結束的甲午中日戰爭一開始按照日本的要求,不僅是要割掉臺灣和澎湖列島,還要割掉遼東半島。沙俄出面,聯合法國、德國進行了三國干涉還遼,把遼東半島歸還了中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就行了一種氣氛,仇日親俄的氣氛。解說:根據俄國的建議清朝改派李鴻章,為特派頭等出使大臣,之後又為他增加了兩個任務,一是訪問並考察德、法、英、美等國,遞交國書鞏固邦交。二是與各國外交部商討增加清朝進口關稅的問題。苑書義:本來這個管誰的稅則的制定,應該是一個國家的主權,但是中國已經喪失了制定關稅的權利。解說:久居散地的李鴻章接到通知後先是以路途遙遠,自己年老體弱怕有傷國體為藉口,推辭了一番。當朝廷再次降旨肯定他的時候他立刻上書謝恩,同時還得以地對親信說,我辦外洋交涉數十年不敢畏外人如何仰望,但各國朝野也總算知道中國有我這樣一人。1896年3月5日,李鴻章從北京回到天津,五天後他將開始前無古人的環球旅行。他用一句詩來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896年5月,莫斯科人迎來了一個黑色的日子,百姓、商人甚至還有貴族,至少有數十萬人在清晨擁擠在莫斯科的廣場上,新一代沙皇加冕今天是分發禮物的日子,天剛亮厄運就降臨了。臨時搭蓋的號稱能容納20萬人的綵棚突然坍塌,驚慌的人們相互踩踏,幾個小時候留下了幾千具屍體。悲劇發生的時候清朝大臣李鴻章正在莫斯科,負責接待他的是沙俄財政大臣維特。謝世誠:那麼這個事情發生以後呢,李鴻章問到,說這種不幸的事件是不是沙皇筆下已經知道了,維特他們就講這種事情我們肯定要向沙皇陛下來奏報的。翁飛:李總督就是很輕蔑的笑了一下,這種事情你們就不要太慌張,像我發生一些大的災害,包括瘟疫我可以不報的我就不報。謝世誠:你們這些人啊,不會做官啊!解說:維特在回憶錄裏還寫了這件災禍發生後幾個小時,皇帝皇后就去出席音樂會了,同一天法國大使預定舉行一個盛大的晚會,我們曾預料這個晚會會因為發生踩踏事件而被取消,然後晚會還是舉行了,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而且舞會由皇帝的皇后跳四對舞開始。(視頻資料)國家圖書館前臺:直接跟他聯繫吧!記者:喂,您好!這個應該是封面。解說:《李福相歷聘歐美記》成書於1898年,也就是李鴻章出訪歐美兩年後,全書取材於西方報刊,從媒體的角度展示了很多李鴻章自己都不知道的細節。1896年4月13日,李鴻章到達俄國之前,英國有媒體報道俄國民意黨又謀是你弒逆,俄皇深以為憂,不僅取消了去下諾夫哥羅德市參觀傳統集市的活動,還逮捕了五千可疑男女,連莫斯科大書院肄業的一百名學生,也被警告說如果不乞假散歸,就去蹲監獄。5月2日,又有媒體報道波斯王被亂黨刺殺身亡,俄皇聞報大驚。儘管如此尼古拉二世絕不會相信自己全家都將慘死在布爾什維克手下,他繼承了歷代沙皇的野心,急著要擴大沙俄的疆土,這個時候李鴻章已經來到聖彼得堡。他也不知道自己將要見到的尼古拉二世,就是沙皇俄國的末代皇帝,他到俄國的目的是要實戰自己擅長的,以夷治夷的手腕。苑書義:他在出洋路過上海的時候,對黃宗憲曾經講過,他說聯絡西洋牽制東洋,是此行要策。翁飛:李鴻章的外交思想,他骨子裡面的是風險的叫以夷制夷,就是當列強環伺的時候,面對著一個列強來向他挑釁,和侵略的時候他往往採取聯合周邊其他的列強進行斡旋,使不至於導致極端事態,就是戰爭的發生。苑書義: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這個就是以夷制夷的一種思想的源頭了,是不是!到樂虹張這發展到極致了,發展到極致。我聯絡一部分國家,對抗另一部分國家,這個實際上就是合縱連橫的一個變種。解說:5月3日,維特接待了李鴻章,這是他第一次接待外賓,在回憶錄裏他這樣描述與李鴻章的見面,我問李鴻章是否想吸煙?他於是喊了一聲頗有點像馬的嘶鳴,兩個中國人立刻從隔壁屋子跑來,一個拿著水煙袋另一個拿著煙草,於是開始抽煙的儀式。李鴻章靜坐著吞吐煙霧,他的侍者們很肅敬地替他點煙,端著煙袋,從他的嘴裡拿出來又放回去。很顯然李鴻章是想拿這種種隆重的排場,來使我對他的尊嚴有一個深刻的印象,不過在我這方面我也使他相信我對於所有這些排場沒有絲毫放在眼裡。在稍後的正式回彈力,維特提出了俄國要借地修路的問題,還略帶威脅的說如果讓中國人來修這條鐵路,怕十年也修不成。如果不修俄國就沒辦法再幫助中國了,李鴻章把他與維特的會談用電報發給了總理衙門,沙俄要借地修路的要求並沒有李鴻章和清政府太喫驚,已經一年前俄國在未經清朝允許,就已經派人進入中國東北,勘測路線。謝世誠:清廷他當時的反映,據我當時看這個材料是這樣的,第一個它認為這個可能是非法的,它就責成地方官跟深入到中國境內的,沙俄的這些人要交涉讓他們不要走了,這個是有的。第二個他們也開始通過各種情報系統,推測沙皇俄國的意圖,也就是要借道來修路。解說:但把借地修路作為中俄結盟的前提,還是讓清政府和李鴻章有些擔心。苑書義:那麼開始李鴻章不同意借地修路,理由是兩個,一個借地修路侵犯中國的主權,第二借地修路怕引起外國的效尤。解說:維特還是從談話中猜出了李鴻章的真實想法,他在回憶錄裏寫到,如果李鴻章能確實知道我們的皇帝希望這樣做,他會贊同我的提議。因此我請皇帝接見李鴻章,皇帝這樣做了。5月7日,尼古拉二世祕密接見了李鴻章。翁飛:這一次召見他就單刀直入我們兩國交好,我就希望你們在南滿,我們幫你修鐵路也是將來萬一發生戰事,我們運兵方便支援你們,說得很清楚,他就要他的在滿洲的利益,東北的利益。那麼李鴻章就用密電的形式,很快地發回國內,讓他們作出決定。我們這個密約要不要簽。解說:李鴻章在電報裏轉述了尼古拉二世的話,「我國地廣人稀斷不侵佔人尺寸地,中俄交情近加親密,東省接路實為將來調兵捷速。中國有事亦便幫助,非僅利俄。」這樣的話,李鴻章動心了他說尼古拉所言叫微德(維特)前議和厚,第二天俄國外交大臣羅拔洛夫,設宴招待李鴻章。之後羅拔羅夫與維特一起和李鴻章繼續談判。苑書義:維特和羅拔洛夫把這個保全中國完整性,細化為建立中俄軍事同盟對付日本及其同盟之國,把借地修路具體化為中俄合辦,李鴻章把這個意見告訴了總理衙門,總理衙門大臣回復說這樣。這個鐵路中國自辦,但是呢同時咱們簽訂軍事同盟條約,如果真是這樣,那對中國有利中國既沒有喪失主權,又取得了俄國的支持了,但是俄國拒絕了這種要求,羅拔洛夫就公開表示說鐵路無成條約免談了。解說:5月13日,羅拔洛夫拿了經過尼古拉二世批准的條約初稿。李鴻章初稿電報給總理衙門,請示是否可以簽約。第二天他又電報總理衙門說俄國今願結好於我,約文無甚悖謬。若回絕必至失歡,有礙大局。李鴻章這麼積極的催促清政府簽約,當時就有傳言說他接受了俄國的巨額賄賂,而維特看到條約初稿後,驚訝地發現第一條中「或與日本同盟之國」這幾個字將會給俄國帶來無窮的後患。克里姆林宮俄國歷代帝王的宮殿,今天也是普京等政府官員,辦公的地方,遊客可以在這裡有限度的參觀。這座象徵著俄國威嚴和勇猛的大鐘,澆鑄於1735年,但就在即將完工的時候一場意外讓這座沙皇鍾成了廢品,尼古拉二世的曾祖父,尼古拉一世命人將它從廢墟中挖出來,運到這裡他號稱世界第一大鐘,大從來沒有人聽到過它的聲音。1896年5月26日,尼古拉二世在克里姆林宮舉行加冕典禮,從這一刻開始他正式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皇帝。這個時候的俄國已經征服了中亞,正在把擴張的興趣轉移到遠東,而且如果清朝做出妥協退讓李鴻章順利在條約上簽字的話,用不了幾年,俄國就有可能成為稱霸亞洲的帝國。新年前夕這些來克里姆林宮禮堂,表演節目的孩子們,還剩下最後一個環節,他們要圍著聖誕樹一邊繞圈一邊找自己的家長,找到就可以回家過節了。他們面前的聖母昇天教堂就是歷代沙皇加冕的地方,1896年這裡舉行了最後一次沙皇加冕典禮,為了表示慶賀法國巴黎放假一天,英國國王的二兒子、德國皇帝的弟弟都來到俄國祝賀加冕。之前嚴加防範的民意黨這一天也沒有什麼動作,但是法國和德國的報紙刊登了一篇致沙皇的公開信,報社還為這封公開信做解釋說,這不是逃到本國的俄國民意黨人寫的。這封信很長大意是在警告尼古拉二世,說你的曾祖父尼古拉一世,雖然有安民之心但沒什麼作為,你的父親亞歷山大三世,從他即位那天知道去世每天都在擔驚受怕。你今天繼承了王位,如果繼續橫徵暴斂待如敵的話,那你可要小心了。加冕典禮結束,李鴻章已經在俄國逗留了一個月,但他還沒有要走的意思。苑書義:這個李鴻章到訪俄國,俄國隆重接待但是低調報道,它為什麼隆重接待李鴻章呢!隆重接待是為了籠絡李鴻章,為什麼低調報道呢,低調報道就是怕引起外國的猜忌。解說:但是各國媒體從一開始就懷疑李鴻章來俄國的真正目的,現在個大報刊更是流傳著中俄將會簽署祕密條約的消息,俄國報紙還欲蓋彌彰地對這些傳聞做了一番掩飾。文章被德國的報紙引用了,文章說根據愈傳愈廣的留言中俄兩國將簽訂新條約,不少外國報紙甚至天馬行空的揣度條約的具體款項。的確誰都無法排除中俄簽署新條約的可能性,俄國幾乎是惟一一個自古以來就與中國保持聯繫的歐洲國家。多虧了俄國的友好介入,中國才得以保全其版圖的完整性,不論在和平時期還是在戰爭年代,中俄間的睦鄰友好關係,對於俄國來說都非常重要。如果中國特使的來訪,能在不同方面增進拉過關係,那固然是再好沒有了。翁飛:世界沒有不透風的牆,後來回來以後因為他時間待得相對比較久了,那麼著時是雙方在博弈在下棋。當然了中國可能改的更多是一種格式上的禮儀上的,或者一些稱為上的沙俄呢,更多的著眼於利益上。謝世誠:整個世界的它的有關列強它紛呈的,爭奪的情況是英它和日實際上面要結合,來抗衡俄抗衡法。苑書義:《中俄密約》的初稿第一條確實有這個中俄軍事同盟,對付的對象是日本及其同盟之國。後來維特認為這東西危險,危險在哪呢!容易引起其他國家的反對,是不是。所以他們就主張刪掉。解說:經過你來我往將近一個月的談判,1896年5月30日,清政府電告李鴻章,批准簽約。第二天尼古拉二世給李鴻章授勛。就在這個時候莫斯科廣場上發生了震驚世界的踩踏悲劇,6月3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正式在中俄《禦敵互相援助條約》,也就是《中俄密約》上簽字。但就在簽字前一刻,根據維特的回憶發生了一件戲劇化的事情,維特發現他之前建議刪掉的「或與日本同盟之國」現在仍被寫進了條約的正式文本中。劉耿生(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教授):沙俄自個兒發現問題以後,尤其是當時這個文本,當然也給中國人看了中國人也沒,當時腐敗嘛!也沒看出這個問題來,結果要簽字了正好當時是中午十二點一刻,他們俄國人發現問題了,馬上說那個這樣吧!咱們先喫飯喫完飯再簽字,這樣李鴻章就硬給叫去喫飯去了。在喫飯的過程中,把這文本給改過來了,最後李鴻章喫完了飯,也沒注意就簽了名了。解說:維特在回憶錄裏生動地描述了這個故事,後來也經常用這個故事來說明李鴻章的昏庸無能。劉耿生:這都是函稿,這都是李鴻章的函稿。1896年6月,這個好像也不是的,就是那個大本子這麼一摞的。不知道賽到哪個鬼地方去了,這是北洋記事。也不在這,不會放樓下去了吧!解說:但隨著李鴻章在俄國期間與總理衙門間往來電報的出版,關於他到底是不是中了俄國人的調包計,我們將會一探究竟。陳曉楠:我國在1904年到1905年間的日俄戰爭當中,遭遇了一連串的失敗之後,國內的革命就開始了。直到那個震撼世界的1917年革命,維特的回憶錄完成於1912年正是沙俄政權的動亂時期。他在回憶錄裏評價了俄國在簽訂《中俄密約》之後的表現,他說,如果我們忠實地遵守了它,我們也許不致找來日俄戰爭的恥辱。正是我們自己違反了協定,才造成今日遠東的局面,這是意見將背信和憤懣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事。感謝各位收看《鳳凰大視野》,明天我們將會繼續講述李鴻章和《中俄密約》的故事。

[責任編輯:高颺]標籤:李鴻章沙俄維特沙皇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3425人參與10評論網友評論共有3425人參與 |評論10條松邊醉客|我的微博|個人中心| 退出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最熱評論

發表日期:2014-03-18 16:10鳳凰網福建省泉州市網友:婷qq2933992996請修改錯別字| |

發表日期:2014-03-18 16:05鳳凰網福建省泉州市網友:婷qq2933992996請修改錯別字| |最新評論

發表日期:2014-03-19 06:48鳳凰網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網友:山縣有朋維特後來和別人說 我們畢竟走在中國人前面了| |

發表日期:2014-03-18 16:10鳳凰網福建省泉州市網友:cqq124308538請修改錯別字{{{(>_<)}}}| |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