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科學家們預測暗物質約佔宇宙中物質總量的 85%,但截至目前,它們仍未被直接檢測到。不氣餒的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升級探測系統的敏感度,期待其能夠與漂浮的暗物質粒子發生相互作用。有趣的是,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的研究人員們,剛剛開發出了一種使用“過冷水”(supercooled water)的新型暗物質探測器。

  視頻截圖(來自:JOSHUA E. MARTIN / EurekAlert)

  要形成冰晶,水分子需要有粘附的固體表面。通常情況下,污垢或其它雜誌有助於啓動該過程。形成的冰晶越多,晶體的表面積就越大。

  然而與常理不同的是,這套裝置能夠形成低於 0 ℃(32℉)、而不凍結成冰的“過冷水”。因爲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純水能夠保持在遠低於 0 ℃ 的冰點(該過程即被稱作‘過冷’)。

  但是從“過冷”狀態到突然發生凍結,並不需要太多的條件。如果冰晶以某種方式受到幹擾 —— 搖晃、倒出、飛機掠過的噪聲、過冷雲、某些例子與水分子發生碰撞 —— 都可以引發凍結。

  研究人員希望,令人難以捉摸的暗物質粒子,也能夠與過冷水發生微妙的反應。於是在測試期間,他們將過冷水冷卻到了 -20℃(-4℉),然後暴露於不同的顆粒下。

  動圖演示(via New Atlas)

  結果發現,某些粒子確實可以觸發亞原子水平的凍結。研究一作 Matthew Szydagis 表示:

  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的過冷水性質,令我們感到驚訝的是,某些粒子(中子)可以引發凍結,而其它粒子並不會(伽馬射線)。像中子這樣的粒子,甚至可以在水中被散射多次。

  研究人員將這種用一大桶“過冷水”作爲暗物質探測器的方案稱作“雪球室”(Snowball Chamber)。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爲暗物質一直漂浮在我們身邊,但它不會與普通物質發生相互作用。但若它碰巧與過冷水發生作用,就可能引發意料之外的凍結。

  在排除了所有其它幹擾之後,這套方案的驗證過程,就與使用液體氙(或超流體氦)的電流檢測器方案類似了。不過與後者相比,過冷水的造價更便宜,因此能夠大撒網地對暗物質展開探測。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過冷水亦可用於運輸中的核武器、增加對雲形成的理解、甚至揭示一些冬眠哺乳動物的習性,比如讓自身血液低於冰點的北極地松鼠。

  據悉,研究人員在上週末于丹佛舉辦的 2019 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上介紹了他們的新發現,目前論文已提交出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