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才子」唐寅,字伯虎,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他生性偏愛桃花,並把自己位於蘇州金閶門外的幾間茅屋取名「桃花庵」,自稱「桃花庵主」,他其中一首很有名的詩就叫做《桃花庵詩》。

那麼,唐伯虎為什麼會偏愛桃花,偏愛桃花詩呢?因「桃」與「逃」同音,有逃避世俗之意,這其實與他的命運沉浮、人生感悟有關。

故事當然還得從他本人說起。且聽麓風軒慢慢說來——

01「風流才子」不風流,一生落魄

唐伯虎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的「八字」真是太怪了,故名唐寅,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唐伯虎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然而命運卻給這位風流才子開了很大的玩笑——

他出生於當時社會地位低下的商人之家。十六歲中蘇州府試第一入庠讀書。28歲時中南直隸鄉試第一,次年入京應戰會試。因弘治十二年科舉案受牽連入獄,突發變故讓唐寅喪失進取心,從此遊盪江湖。

在他返回家之後因為家中清貧,妻子也離他而去。萬般無奈之下,他以丹青自娛,靠賣文鬻畫為生,寫詩《言志》:

不煉金丹不坐禪,

不為商賈不耕田。

閑來寫幅丹青賣,

不使人間造孽錢。

02面對人生,大徹大悟

唐寅曾中過解元,後來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功名被革,在長期的生活磨鍊中,看穿了功名富貴的虛幻,認為以犧牲自由為代價換取的功名富貴不能長久,遂絕意仕進,賣畫度日,過著以花為朋、以酒為友的閑適生活。

弘治十八年(1505年),距科場遭誣僅六年,唐伯虎提筆寫了一首著名的《桃花庵詩》。其中在結尾之處把神馬都看做了浮雲——

別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

無花無酒鋤作田。

詩人作此詩即為表達其樂于歸隱、淡泊功名的生活態度,也帶有些憤世嫉俗之氣。

03寄情桃花,逍遙自在

唐伯虎後期歸隱田園、淡泊功名、不願與世俗交接,追求閑適的生活態度。

桃花因與「逃」同音而具隱者之意,更體現出追求自由、珍視個體生命價值的可貴精神。因此他愛桃花,寫桃花,畫桃花,寄情桃花,做了一名「桃花仙仔」......

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唐伯虎的《桃花庵詩》吧: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結束語

陶淵明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李白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唐伯虎卻寄情桃花,寄情書畫、詩文,贏得身後的大名。朝廷少了一位官吏,人民卻多了一位藝術家,還有他那風流倜儻的傳說故事,傳為美談......

幸耶?不幸?

任後人評說。

【麓風軒】原創,歡迎讀者朋友交流

言志.唐寅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

閑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我不像道士那樣去煉金丹去追求人生不老,也不像和尚那樣去坐禪,我不做商人,也不做農夫去耕田,空閑的時侯我畫一些畫去賣。不用那些人世間作孽得來的錢。

唐伯虎指唐寅,號桃花庵主,魯國唐生等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主要成就明代繪畫大師,明四家之一,吳門四家之一,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作品有杏花茅屋圖,春山伴侶圖,六如居士全集等。

風流才子唐伯虎,唐伯虎點秋香。


天下英雄愛美人,更何況一個有才華的窮小子呢?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唐寅曾中過解元,後來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功名被革,在長期的生活磨鍊中,看穿了功名富貴的虛幻。詩人喜愛桃花,借用桃花做詩多為表達其樂于歸隱、淡泊功名的生活態度。


為何偏愛桃花詩?

入運入情無人知。


風流才子桃花運,春夏秋香皆我愛,壽桃一盆宜延年,桃花壽桃永相伴


個人情感的寄託,唐寅曾中過解元,後來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功名被革,在長期的生活磨鍊中,看穿了功名富貴的虛幻,認為以犧牲自由為代價換取的功名富貴不能長久,遂絕意仕進,賣畫度日,過著以花為朋、以酒為友的閑適生活。詩人作此詩即為表達其樂于歸隱、淡泊功名的生活態度。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文人的風流佳話人間流傳。


他想交桃花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