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最後歲月與真假遺囑問題

2011年05月20日08:23來源:人民網-文史頻道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

微博 列印留言論壇網摘手機點評糾錯

推薦至人民微博: 用戶名:密碼:看看微博
這裡還有一個關鍵性的插曲。耿直的陳耀翰醫師當面向蔣介石陳述病情,建議他應該即刻停止一切活動,休假半年。蔣介石聞言大感驚惶,回官邸即與宋美齡商議,宋美齡唯恐蔣介石一旦請假,豈不大權旁落,立即招來陳耀翰,嚴厲申斥他不該在蔣介石面前「危言聳聽」。宋美齡的態度明顯予人諱疾忌醫、權位遠比健康重要的錯覺。

蔣介石(資料圖)

本文摘自《蔣介石父子1949危機檔案》,王豐著,九州出版社,2010.9

  宋朝詩人黃庭堅曾經寫過一首《清明》,詩謂:「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一九七五年四月初的一個下午,高齡八十九歲的蔣介石斜倚在士林官邸臥室的電動升降病牀上。蔣介石這天的精神不錯,他呼喚值班的臺北榮民醫院護士羅小姐。蔣介石說,過兩三天就清明瞭,你替我念幾首描寫清明節的古詩吧!羅小姐翻開蔣介石常看的那部《唐詩三百首》,從目錄中找尋與清明有關的詩句。她起先念的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蔣介石對這首詩熟悉的詩句,沒有太特別的感覺,所以,只讓羅小姐唸了一遍,就轉念別的詩句了。接下來唸的是黃庭堅寫的《清明》,當護士小姐唸到最後一句——「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蔣介石臉上的肌肉突然略微抽搐了一兩次,他說,這首詩寫得好,你多念幾遍。羅小姐起先還不太懂詩裏的意思,一邊念,一邊看書裏的語譯,她才曉得,這句「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意思是說,人活著的時候,不論你是聖賢還是平庸之輩,生命結束的時候,留在人間的都不過是長滿野草的小土堆。  蔣介石的病體,從體弱多病到昏迷臥牀,繼而蘇醒持續臥牀,波波折折,纏綿病榻,已經拖延了至少五年半時光了。他身體一蹶不振的起因,是一九六九年九月十六日下午五時發生的一場車禍。發生這場意外之前,蔣介石的車隊甫自市區兜風歸來,正返回陽明山官邸上山途中,說巧不巧,一位少將師長剛結束軍事會議,從陽明山開著軍用吉普車一路往山下市區方向疾馳,蔣介石車隊最前方的前導車,見到這部吉普車跨越中線疾馳而來,前導車趕緊煞車,雖未與吉普車碰撞,可是緊隨其後的蔣介石座車,司機竟一時失神,反應不及,該踩煞車的時候竟踩成了油門,猛烈追撞前方的前導車,故而發生禍事。  「總統」座車向來穩妥安全,行經各地路段,路口交通燈號全部開綠燈,故而蔣介石、宋美齡坐車從不繫用座椅安全帶,哪知禍從天降,碰撞如此猛烈。據座車侍衛人員事後追述,撞車瞬間,由於突如其來的力道過激,坐在後座的蔣介石、宋美齡冷不防都從椅子上彈了起來,兩人身體先是往上衝擊,繼而往前衝撞。宋美齡疼得在車裡哇哇大叫,她的脖子和雙腳受重創,幸未骨折。蔣介石雖然力持鎮定,但也撞得不輕,初步檢查,只發現下體有紅腫現象,起先以為沒有大礙。兩三個月後,榮民總醫院心臟科大夫為蔣介石作健康檢查時,發現了車禍後遺症的徵兆,醫師發覺蔣介石心臟大動脈發出不尋常的雜音,證實其心臟主動脈瓣膜,可能在車禍中受傷而未及時察覺。  一九六九年年底到一九七○年年初,尚看不出問題的嚴重性,到了一九七○年五月二十九日上午,蔣介石的健康亮起了紅燈。「總統府」在這天要召開例行月會,在體力不濟的情況下,蔣介石本想支撐前往,「祕書長」張羣勸阻再三,才勉強決定請假,會議也因之停開一次。五月三十日,蔣介石甚至陷於低度昏迷狀態,被緊急送進榮民總醫院其專用之「第六病房」。這次病情尚稱輕微,兩個禮拜左右即漸趨穩定。  舊社會中國文人都拿毛筆寫字。蔣介石終生只用兩種筆,一種是批示重要公文、發布命令、寫正式書信及日記時使用毛筆;一種是批示一般性公文或寫便箋(即:下條子)時,偶爾拿紅藍鉛筆寫字。看一個人健康好壞,從寫字的字跡最能見微知著。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