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今的小米(01810-HK),市场地位非常尴尬。既没有了昔日领军者的魅力,又没有独特的品牌潜力,就连产品初期的那点青春活力也不见踪迹。当互联网线上营销模式的风口过去,小米似乎迷失了方向,那种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消失了。

  准确地讲,小米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被追捧,也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现如今,技术创新成为了国内智能机比拼的主战场,线上线下配合的“新零售”已成为营销大势。

  同时,继华米科技早早独立上市融资,推出自主品牌,摆脱对小米系的依赖之后,近期,石头科技同样开始布局登陆科创板。毕竟,随着产品重心的转移和市场增量的放缓,小米给生态链厂家提供的支持越来越小。生态链品牌的独立,势必加剧小米竞争力的流失。

  美图“嫁”给小米,小米只是一个接盘人

  4月14日,美图手机官方发表告别信,回顾了7年来的发展历程,无奈地宣布:“是说再见的时候了”。

  美图手机?你是否听说过呢?或者说,女性用户知道的还比较多一些。

  2012年诞生之后,美图手机的定位就很明确,即主打女性自拍,瞄准了消费能力较高的女性用户市场。特别是在自身的设计上,着重强化了这种定位的风格。发行之初,美图手机获得了一批女性拥趸,口碑还不错。

  为了提升销量,美图还邀请了很多女流量明星持续的站台和代言。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在很多用户眼里,“高价低配”一直是美图手机最鲜明的标签。

  以最后一款美图手机V7为例。这款手机搭载高通骁龙845处理器,8GB运存+6.21英寸全面屏,拥有1200万+2000万+800万前置三摄,后置1200万+800万双摄,前置指纹识别,发售起步价4799元,兰博基尼限量版6799元,顶配最高达到10888元。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官方主动降价至3999元,而兰博基尼也将降价4499元,前后幅度相差巨大,引来了很多消费者的反感。

  相反,在最近几年,无论是OPPO、Vivo还是现在的拍照王者华为,做的均要比美图手机强的太多。特别是华为新出版的P30,一下子便抢走了美图手机赖以生存的用户根基和品牌特性。现如今说起拍照,美图手机早已经被遗忘在一边去了。

  随着美图逐渐关闭手机业务,后续,小米将全面接管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推广等相关环节,而美图只是按照比例来享受分成。

  对于小米而言,接盘或许不好听,但是也没有办法。一直以来拍照都是小米手机的软肋,尤其是面对华为手机的碾压式优势,小米想要有所作为,接盘美图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当然,如果美图自身都在面对OPPO、Vivo以及华为的时候无能为力,产业线更丰富,资源也更分散的小米能不能将技术完美整合呢?要知道,小米在研发领域一直都是软肋,无论是研发能力还是研发投入上,相较于华为,小米差的太多。

  不敢想象,雷军的工资比企业研发投入还高

  小米究竟比华为差多少,我们可以用数据来说话:

  根据小米科技公布的2018年财报,2018年,小米科技的研发投入达到了58亿,相较于2017年的31.57亿元同比增长了83.3%。

  这个数字看着挺厉害,实际上比较一下就知道问题有多大了。根据华为披露的数据,2018年,华为在研发领域投入了1015亿元,几乎是小米的20倍。而且从营收占比来看,小米研发投入只有企业营收的3.3%,华为的占比则高达14.1%。

  年度报告中另一组数据也很有蹊跷,小米2018年的薪酬总开支约为171.1亿元,前五名最高薪酬员工的总酬金就达到了102.1亿元,占总薪酬近60%。报道中估算,雷军的薪酬至少为98.7亿元。

  尽管小米官方表示这笔薪酬为上市前董事会给予的2%股权的奖励,且尚未变现。但从数额上讲,雷军个人的年收入要比小米科技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的研发投入总和还要高。相较于把股权分割给员工的华为,小米科技更像是雷军实现自身财富的一次创业,至少没有在企业研发上投入全力。

  不久前,在小米科技的发布会上,雷军怒怼友商,“不服就干”。事实上,如果只从2018年来看,只是看到了雷军对于华为的攻城略地感到不服,但究竟“干”了多少,至少目前来看,小米似乎还没有太大的举措。

  其实与当年的联想一样,小米同样也是走的“贸工技”路线,即抓住契机,不断做大自己,拼得是营销能力。从小米的饥饿式营销,再到小米手环,小米电视,以及今天的小米收购美图手机,都是一样的套路。

  但如今早已经不是10多年前的PC硬件为王的时代。再牛的运营模式也是可以复制的,再牛的营销模式,其护城河效应也远远比不上技术研发的厚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小米科技的诞生更像是一种现象,是人工智能崛起的风口所带来的产物。而随着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深入,小米的地位已经非常尴尬,非但早已不是时代的领军者,更缺乏足够的品牌特色。或许,这才是小米科技迷失的根本所在。

  即便是雷军报以厚望的IoT物联网,恐怕也很难如他所望。道理很简单,小米的生态链是靠智能端产品用户的接入维系的,如果用户不断流失,生态链也就是一个空架子。

  技术薄弱是硬伤,生态链这饭碗还能撑几天?

  近日,北京石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头科技”)提交的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如果石头科技此次IPO成功,公司将成为继华米、云米之后的第三家独立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

  据招股书披露,石头科技拟募资13.12亿元,用于新一代扫地机器人项目、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开发项目、石头智连数据平台开发项目及补充营运资金。

  事实上,石头科技是靠着代工“米家扫地机器人”起家,迅速发展起来。但是,过度地依赖小米科技,已经成为了公司发展的未来隐患。

  公司的招股书中,2016年到2018年,石头科技营收从1.83亿元增长到30.51亿元,三年涨幅超20倍;净利润方面,也由2016年的亏损1123万元,转为2018年的盈利3.08亿元。

  这其中,公司所经营米家品牌的营收分别为1.81亿元、9.89亿元、14.39亿元。米家品牌在企业营收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100.00%、90.36%和 50.17%,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另外两家已独立上市的华米、云米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可以说,小米生态链成就了这些企业,但过分依赖小米生态链也成为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更主要的,恰如小米生态链掌门人刘德多次公开谈及的那样,加入小米生态链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要认同小米的价值观”。小米的价值观是什么?性价比。

  浓浓的性价比基因对于小米以及它的生态链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摊薄了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另一方面则是限制了企业向高端产品的不断孵化。

  譬如,在小米手环,智能扫地机器人风光过后,屡屡被用户扒出问题。要么生态链某企业原味某国内山寨品牌制造商,要么就是被大V怒怼“新不新品的都是山寨货,以前做山寨时坑过的老用户还少吗?哪天跑了连保障都没有,谁会买?”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小米科技逐渐式微,生态链红利逐渐退散,如果依然只能是“靠着小米才能活”,没有自主品牌,没有多元的融资渠道,一时的风光无限恐难长久。

  或许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小米生态链的各家企业才会逐渐走上独立上市融资,开发自身品牌的道路。毕竟,自身实力强大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如今的小米,退一步则是三流,如果不进也是退,小进也还是退。如果技术薄弱的硬伤不能叫绝,就算是生态链这碗饭恐怕也撑不了几天了。

  结语:

  从企业经营模式上来看,小米更像是一个营销型的平台。如果能够靠着前些年积累的资金,及时地进行转型,强化自身研发能力,小米科技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蛮大的。但是,如果仅从目前研发投入上来看,小米科技似乎还没有下定决心。

  当然,小米眼下需要解决的是,作为核心流量来源的智能手机端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已经不能和几年前同日而语,那么小米究竟该如何才能持续不断地确保生态链用户流量增加呢?

  2019年,小米科技究竟该如何发展,小米股价是否能够有所反弹?也许,今年的“港股百强”大会上专家会做出解读。请大家密切关注2019年5月24日(星期五),由香港财华社在深圳中洲万豪酒店主办的“港股100强”盛会,为小米科技新的一年加油。

  作者|李长祥

  编辑|李雨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