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0

北医大研究异体细胞药物 未洗肾慢病患者新希望

〔记者林惠琴/台北报导〕细胞治疗可望防止慢性肾脏病恶化!台北医学大学昨举行细胞治疗暨再生医学国际研讨会,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在动物实验发现,采用脂肪间质干细胞制成的异体细胞药物治疗,可减缓肾功能恶化、甚至修复,现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可望成为未洗肾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新希望。

采脂肪间质干细胞制成 已进入人体试验

卫福部统计,去年花费健保医疗费用最高的疾病是急性肾衰竭及慢性肾脏病,共计患者卅五.八万人,花费约五○三.六亿元;其中,洗肾约八.七万人,花费约四三三亿元。

北医大医学系肾脏学科教授、双和医院院长吴麦斯表示,肾脏扮演处理体内废弃物的角色,但肾功能会随年龄增长而下滑,若持续明显下降,就可能出现不可逆的慢性肾脏病,通常病程进入三、四期后,约五至十年恐要洗肾,更有并发心血管疾病等风险。

吴麦斯指出,研究团队采用脂肪间质干细胞制成的异体细胞药物,在动物实验发现,老鼠接受施打该药八周、十二周后,肾脏细胞受损情况停止恶化,甚至可修复三、四成。

颠覆慢性肾病无法逆转的传统认知

吴麦斯说明,该研究现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第一、二期,将该药静脉注射到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其中约一至两成药物会进入肾脏的肾皮质、肾间质、肾小管与肾脏血管等组织,希望真的有助于避免肾功能恶化,甚至向上提升,颠覆慢性肾脏病无法逆转、难以有效治疗的传统认知。

吴麦斯解释,该药主要透过改变整个肾脏环境,例如阻止发炎等情形,并修复损坏组织,人体临床试验第一、二期一起进行,预期明年第一季结束前可完成,将朝研发细胞治疗药物方向发展。

卫福部拟草案 缩短再生医疗制剂上市期程

北医大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兼主任黄彦华提及,目前该校也正在研究齿槽骨自体细胞再生治疗,可望协助需要的植牙病人强化植牙成效。另外,北医大校长林建煌表示,北医大也规划自体NKT细胞癌症治疗与间质干细胞的困难伤口愈合临床试验,预计今年底开始收案。

细胞治疗是未来医学发展重要方向之一,卫福部九月初发布「特定医疗技术检查检验医疗仪器施行或使用管理办法」,开放六项细胞治疗技术,且已研拟「再生医疗制剂管理条例草案」,将进一步立法,可望缩短再生医疗制剂上市期程,加强安全监控。

  • 北医大教授吴麦斯(左)、黄彦华(右)说明该校正在进行的细胞治疗研究。
(记者林惠琴摄)

    北医大教授吴麦斯(左)、黄彦华(右)说明该校正在进行的细胞治疗研究。 (记者林惠琴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