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簡介

《活過100歲》是上海新聞廣播的一檔經典節目,該節目長期邀請上海各大醫院知名專家爲廣大民衆提供各種健康資訊,並給予醫療保健建議,自開播以來,深受廣大聽衆的喜愛和歡迎。

保命也保生育

保生命也保生育,上海創新療法爲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帶來“生機”。據新華網報道, 近日,在復旦大學婦產科醫院,李女士和丈夫抱着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嬰兒,笑中帶淚。

患了婦科癌症再生產意味着風險和困難,橫亙在子宮內膜病變保育治療路上,有一系列的攔路虎,需要規範化診療。例如,由於卵巢功能障礙以及多次診刮導致內膜過度損傷,即使完全緩解的患者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妊娠率也只在30%左右,相當於70%的患者花費了無數的時間和金錢,生育對她們而言仍然是鏡花水月。再如,輔助生育技術爲患者的需求打開了希望之門,但經過促排卵治療,由於內源性雌激素水平上升,內膜病變又極易復發。

節目回顧

4月8日下午3:00播出的《活過100歲》,邀請到了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副主任醫師王超,爲你講述“子宮內膜病變的治療”,本期內容圍繞王醫生口述內容進行精編整理。

下文根據《活過100歲》音頻直播內容編輯整理。

對話實錄

Q:一凝 《活過100歲》節目主持

A:王超 復旦大學婦產科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

一、內膜癌保住子宮的艱辛歷程

一凝:對於王超醫生所在的團隊來講,他們做了一項非常艱難的工作,就是幫助那些在生育之前發現子宮內膜有癌症病變的女性朋友先把子宮給保下來。讓她們能夠儘可能地順利生下寶寶。但是這個過程非常的艱難,不是意味着“我一旦發現了病變我當然是去找醫生儘可能的保”,實際上“保”是一個迫不得已的選擇。您能不能告訴我們這有多艱難?

王超:首先患者的生育慾望要非常得強烈,患者不要在猶豫不決的情況下選擇“保子宮”。

第二個,患者一定要有非常好的依從性,因爲後面這條道路你一旦選擇其實還是非常艱辛的。我們子宮內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最常用的保育手段就是大劑量的孕激素治療加上宮腔鏡的病竈切除,這樣兩者相結合。當然有些人不太適合用大劑量的孕激素,那我們還是會通過各種方法相結合,多科會診之後多個專家共同制定適合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在治療過程中我們需要進行一個定期評估,每三個月都要做一個宮腔鏡的評估,然後看看患者的子宮內膜是否有發生一個逆轉,我們要判斷是不完全緩解,或是完全緩解或者子宮內膜癌是否有新的進展。如果在保育過程中出現有疾病的進展的話那可能這條道路我們就不能再繼續走下去了。

通常我們子宮內膜癌的緩解平均時間差不多是在六個月左右。如果有的人九到十二個月都還沒有發生完全緩解的話,我們這條道路也不能繼續走下去。

所以患者一旦選擇要保留生育功能,在我們自己團隊的資料顯示,其實子宮內膜癌的緩解率還是挺高的,能夠達到90%以上,妊娠率也有70%以上,但是真的活體生產的概率可能只有30%——40%。而誰能成爲幸運的30%——40%誰也不知道,整個治療的過程當中,需要患者非常好的一個依從性。

一凝:這條道路異常的艱難,紅燈特別多,而有些紅燈可能永遠不會變綠,所以你需要往回走。對於我們醫生團隊來講,一定是盡最大的努力來幫助患者,但對於我們患者朋友來講,我們也需要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本期嘉賓

副主任醫師 王超

專家門診時間:

每週二下午(楊浦院區)

專家門診地址:

楊浦區瀋陽路128號楊浦院區

擅長: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PCOS、月經失調、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腫瘤等診療。

簡介:四川大學華西臨牀醫學院婦科腫瘤學博士,新西蘭奧克蘭大學訪問學者,美國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博士後,2011年上海市衛生系統“優秀青年”人才,2017年上海市“浦江人才”,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衛生局課題2項,研究方向聚焦“子宮內膜癌的發病機制”的研究以及臨牀轉化。發表文章30餘篇,包括SCI 1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7篇,發表於Cancer research、American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Journal of Cancer等雜誌。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