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武志紅

00:00 04:50

「無條件的愛」這個詞,相信大部分父母都不陌生。現在隨便翻開一本育兒書籍,基本都會提到這個詞。

但我相信,很多父母和我當初一樣有個困惑 ——

無條件的愛,和溺愛有什麼區別啊?

孩子是需要管教的,不能一味無條件的愛吧?

我當時就是帶著這樣的疑問在養育孩子,並且,在實踐過程中慢慢變得清晰了。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Chapter 1

溺愛:「取悅型」家長的誤區

沒有一個家長是不希望孩子快樂的。

但當我們把「希望孩子時刻快樂」作為養育的終極目標,這就是溺愛的溫牀。

我們這代的情感教育是缺失的。

從小,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好孩子不哭」。

所以,我們一直以來對情感是有偏見的。開心愉快是好的,難過憤怒是不好的。

這樣的潛意識就會造就一類「取悅型」家長,他們不希望孩子哭,更加見不得孩子哭。

於是,只要孩子一哭,馬上繳械投降,把之前學到的所有育兒知識都拋在腦後,第一反應就是,如何讓孩子不哭。

這個應激反應是很危險的。

它只是在掩蓋問題,得不到玩具哭了,馬上買一個;喫飯時想要看電視,一哭馬上打開電視機。

它沒有教會孩子,怎樣是與他人、與世界的有效互動方式。

長久下來,會給孩子一個錯覺—— 外面的世界是圍繞著我的,而且是圍繞著我的哭聲建立。這就是自我中心,這就是溺愛造成的結果。

Chapter 2

有條件的愛:將「愛」作為教育孩子的交換條件

我小時候有段時間是外婆帶的。

外婆最習慣說的就是——「外婆帶你很辛苦的,你一定要懂事成績好,不然外婆就不喜歡你了」。

這其實就是最典型的「有條件的愛」。

這讓我很小就明白了,外婆對我的愛是要基於我乖、成績好的。

我那時的確是很乖,成績也很好。但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我,其實是缺少愛的滋養的。

我更多的是害怕。

另外一種更加極端的就是「威脅」。

比如——

「你這樣,父母的臉都被你丟光了!」

「你這樣是要氣死我啊!」。

要知道,再頑劣的孩子,他們都是愛我們的。

對孩子最大的懲罰莫過於說這樣的話。

這是用愛在綁架孩子,給孩子深深的愧疚感。

有條件愛的根源,其實是界限感模糊,分不清「對事」和「對人」的區別。

孩子一定會犯錯,但我們需要時刻讓孩子明白的是——

「媽媽仍然愛你,但我不喜歡這個行為。」

而不是因為孩子的一個行為,全盤否定孩子這個人。

更加不該把「愛」變成讓孩子聽話的籌碼。

說個題外話,在生活中區分「對人」還是「對事」,真的可以少了很多無謂的爭吵或者自己生悶氣的。

多少夫妻一吵架就是人身攻擊,其實就是氣頭上把「對事」變成了「對人」。

有條件的愛會讓孩子學會一種不健康的關係互動模式,以交換和威脅作為基礎的。

比如我們成年後,總能聽到有些人喜歡把「分手、離婚」掛嘴邊——「你再XX,我們就分手」—— 但其實她並不是真的想分手。

更容易讓孩子的自信心受損,就像我自己童年的這段經歷。

當我盡了最大努力卻沒有達到外婆要求時,我是感到自卑的。

這讓我很長一段時間都從骨子裡認為自己不夠好,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

Chapter 3

無條件的愛:情感上溫柔,執行時堅定

談到無條件的愛,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它的概念就不談了。

今天就想特別談一下,在管教孩子時,怎麼做纔是真正地踐行「無條件的愛」。

我以前寫過很多關於孩子的文章,裡面提到過無數次「溫柔堅定」這個詞。在我看來,這是最好的注釋了。

比如,我家執行的零食規則有一條是—— 零食只能在零食時間喫(一般是上下午兩次),喫零食時也必須坐在餐椅上喫。

小D有段時間在喫正餐的時候會要喫零食,我就會重申我們的零食規則:

「現在在喫午飯,零食只能在零食時間喫,午飯時間沒有零食」。

她肯定會反抗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碗和食物全部扔在地上,然後自己就大哭大叫起來。

這時,我溫柔的是對她情緒的反饋——「嗯,我知道你很生氣,因為你很想很想喫零食,最好馬上喫到」。

但我堅定的是規則的執行——「但是媽媽告訴過你,零食只能在零食時間喫。我們需要先喫完午飯,然後去午睡,睡醒了我們就可以喫零食了」。

這些說完,她還是會很難過,拚命哭大聲叫。

我會繼續特別溫柔平靜地告訴她——「我知道喫不到零食,你很難過很難過。你可以哭一會,媽媽陪著你,直到你平靜下來」。

然後,我會觀察她的哭聲。如果發現她哭聲有轉弱的趨勢,我會及時說——「我們需要讓身體平靜下來,深呼吸,吸氣~吐氣~,我們要學會讓自己平靜下來」。

這整個過程,我接納了小D的情緒,而不是去制止她不許哭。

但我是用愛陪伴著她,去度過這段不好受的情緒,並且告訴她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整個過程中我自己的情緒控制,溫柔的語氣本身也是在向她演示如何控制情緒)。

同時,我沒有因為她的哭而妥協我對於規則的執行。

這整個過程,小D能感受到我的愛,而且是我對她的結納。即使是她的脾氣,我也是接納和理解的。

但更重要的是,她也開始明白了,世界真的不是圍繞著她轉的,有些規則儘管不讓人開心,但我們需要遵守。

而這點上,很多父母卻常常容易弄反了。

孩子一哭,他們情感上是粗暴的——「不許哭,怎麼這麼不聽話?再哭,媽媽打你了」。

執行上卻是軟弱的。有時孩子還是繼續哭,哭到最後他們沒招了,就會說——「好好好,那你不要哭了,媽媽去給你拿零食。這次喫完,下次不喫了哦」。

或者運用哄騙——「你現在把飯喫了,回頭我給你買汽車模型」。

但我們都知道啊,這次喫完,一定還有下次。

慢慢地,你覺得自己管教不好孩子,而孩子也開始知道自己哭聲的威力。

最關鍵的是,整個過程中,孩子是沒有得到愛的滋養的,他接受到的就是,媽媽在威脅我不哭,我可以進一步用哭來威脅她。

無條件的愛,愛本身是沒有條件的,但對孩子的行為是有要求、有約束、有規則的。

無條件的愛,是不拿「愛」當做交換條件,而是父母出於愛、帶著愛去教育引導孩子。

愛的態度應該無條件,但愛的方法是需要有策略的。

溫柔而堅定 ——情感上溫柔,執行時堅定!

作者|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新書《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正在噹噹、京東、亞馬遜、天貓等各大電商持續熱銷。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