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過境遷,三毛的作品仍然被許多人喜歡和追捧,她雋美又樸實的文字讓人覺得如此真實,彷彿跟著在她感受著各種各樣的經歷。《夢裡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等作品仍然讓讀者愛不釋卷。

簡單說一下他們的感情經歷。1967年,三毛與後來的丈夫荷西初識於西班牙馬德里文哲學院,荷西向三毛表白。1974年,兩人在撒哈拉沙漠小鎮阿尤恩結婚,開始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期間,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出版,成為當時懷有小資情調的文藝青年熱捧的書籍,許多人引以為榮。高中時,我也曾從同學那裡借來閱讀,被裡面精彩紛呈的經歷吸引。

那時候的三毛無疑是幸福的,字裡行間充滿喜悅。但是美好的時光總是不長。1979年,丈夫荷西在潛水工作中不幸離世,三毛過上了孀居的生活。1984年開始,三毛由於健康原因,走上漫長的治病時間,直到1991年逝世。

最後回答,如果再來一次,三毛是否還會選擇荷西作為丈夫。我覺得答案是肯定會!感情深厚暫且不說,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里相依相伴,一起走過不同季節,一起體驗撒哈拉沙漠的奇趣生活,一起感受時光的流逝……這些對普通人來說,都是難以釋懷和忘記的。何況是感性單純的三毛!但是,如果三毛能未仆先知,知道荷西要早早離去,她是否仍然是這樣的選擇,就不得而知了。

僅以此文緬懷三毛,感謝在我的青蔥歲月里,她文字里展現的美好世界!


謝謝邀請。記得我初中的時候看三毛的《撒哈拉的沙漠》一書時,為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感動不已。在沙漠里那麼艱苦的條件下,他們自得其樂,他們約定好不要小孩,因為小孩會分享他們的感情,三毛說會嫉妒。然而,他們的感情真的有如書上寫的那般唯美嗎?

我認為不,因為這是三毛單方面的撰寫,另一個當事人怎麼想的不能直接查證。那時候,他們都還年輕,不用考慮未來。荷西在當地做工人,三毛基本上沒有什麼收入,在沙漠不是長久之計。他們的矛盾在不久的將來必然出現,但是荷西因為意外去世了,感情的歷程戛然而止,所以也不用在考慮將來。

逝去的戀人是最好的,是拿來永遠懷念的。在不斷懷念,不斷緬懷中,這個人不斷被神化,永遠無法忘懷。

如果重來一次,如果回到從前,三毛依然會選擇荷西,只是不要讓時間持續那麼長,因為時間與生活最是消磨愛情。


在三毛48年的生命歷程里,給讀者留下了不少的好作品。讓我們認識了一個浪漫洒脫,勇敢且性情率真的三毛。被浪漫寵壞的三毛如果重新選擇一次,還會喜歡荷西嗎?

我的回答是三毛還會喜歡上荷西。

1.再度重相逢,「緣」來如此

1970年,因此前在漫遊歐洲各地的德國籍男子結婚前夕未婚夫因心臟病突發離世,三毛悲傷欲絕,再度前往西班牙,卻和分開了6年的荷西意外重逢。這何嘗不是一種緣分呢?

其實此前還在上高中的荷西在一次聖誕節上遇到了三毛就很喜歡她,對她示愛,被三毛拒絕。而這次西班牙的重逢,荷西已經畢業,更是對三毛關懷備至。隨著進一步的交往,三毛答應了荷西的求愛。

2.因為愛

當三毛看到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被深深吸引,決定前往撒哈拉的時候,在別人看來有些荒誕和不可理喻,荷西沒有投去反對票,而是全力的支持。

三毛在文字中寫道:「荷西有一個很大的優點,任何三毛想做的事情,在別人看來也許是瘋狂的行為,在他看來卻是理所當然的。所以跟他在一起也是很愉快的事。」

不僅如此,在三毛準備去往撒哈拉的時候,荷西為了三毛專門找到在撒哈拉的工作,比三毛早到了撒哈拉等待著愛人的到來。

這種充分的理解、支持、愛,足以讓三毛感受到他對她的愛。這樣的荷西有什麼理由不被三毛所喜歡、鍾情和愛呢?

3.因為懂得

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公證結婚當天,荷西送三毛禮物正是三毛喜歡的駱駝頭骨。三毛收到禮物非常高興,禮物簡直送到她心裡去了,稱荷西是自己的知音。

他懂得三毛的喜好,在沙漠里來回尋找,直到找到一副完整的、好看的,送給心愛的人,也送到心愛的人心裡去了。

這種用情至深的懂得怎麼不讓三毛喜歡呢?

在婚後的6年里荷西始終用這種方式去理解、支持、愛著三毛,他們也共同去體味在撒哈拉惡劣環境下所營造的那一份份溫馨、浪漫、驚喜和感動。

這樣用情至深的一個人三毛怎麼不會喜歡他呢?以至於在荷西走後的很多年裡三毛都難以從中走出來。


唯美浪漫的愛情故事,背後是多少苦痛和心酸,敏感背後是常人無法體驗的精神折磨,她是用生命去尋找去提煉和展現愛情的美好,她用生命終結的方式裁剪出最唯美的自己,把感傷永恆留在讀者心中。


還是會選擇他的,因為三毛作為一個典型的浪漫主義女士,荷西的主動與執著,是他幾乎無法拒絕的。荷西能給她足夠的安全感與對愛情全部的想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