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一曾無二曾,天下曾氏一家親。2019年4月8日,位於江蘇省丹陽市司徒鎮殷塘曾甲的文體中心,鞭炮聲聲古樂喧天,熱鬧非凡,來自全國各地數百名曾布後裔代表聚集一堂,舉行布公墓碑重修週年慶典活動。

曾布是北宋宰相,字子宣(1035--1107),江西省南豐人,是唐宋八大家曾鞏同父異母的弟弟,曾鞏、曾布、曾肇、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爲“南豐七曾”。曾布北宋嘉祐二年(1057)取進士,神宗熙寧二年(1069)經韓維、王安石等舉薦,逐步得到神宗賞識,先後出任判司農寺、檢正中書等職,從此步入政壇,馳騁宦海。一生侍奉過北宋神宗、哲宗、徽宗三帝,官至尚書右僕射(右宰相),又與左僕射蔡京爆發矛盾,被一再貶謫,於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卒於江蘇潤州(今鎮江),享年72歲,葬於句容市下蜀鎮空青山。死後追贈觀文殿大學士,諡號文肅。曾布雖然不乏才幹,但在宋史中卻被列入《奸臣傳》,實爲冤屈。近代梁啓超在其著《王安石評傳》中則贊言:“曾子宣者,千古骨鯁之士”,“其才其學,皆足以輔之,南豐可雲有弟,而荊公之得士,亦一夔而足者也。”併爲其辯白:“荊公之冤,數百年來爲之昭雪者,尚書數十人,而子宣之冤,乃萬古如長夜,吾安得不表而出之。”

2018年在多方尋根之聲,孝道文化和敬祖祭祖中,清明節期間,丹陽曾布後裔在下蜀鎮空青山原曾布墓地重修了簡易墓碑。在今年墓碑重修之際,丹陽布公後裔發起了邀請全國各地布公後裔子孫來丹陽共同祭拜先祖的活動。有來自江西省、貴州省、安徽省、福建省,所到宗親家人中包含布公長子綖公後裔,布公三子繰公後裔,布公四子紆公後裔,布公第九子?公後裔,布公十子緒公後裔,共有五子後裔,到今還有五個兒子的後裔子孫尚未聯繫上。這次邀請祭拜慶典活動,是九百多年來布公子孫第一次聚會,再等十四年將是布公誕辰千年之慶。通過這次祭拜慶典活動,讓分散的布公後裔團結起來,爲傳承曾氏家風、弘揚傳統文化、增強家族的凝聚力與創造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江蘇盛麗絨綢印染實業有限公司曾竹森(布公第三十世孫裔,全國統派七十二派廣字輩)講話:歡迎社會賢達和來自江西省、貴州省、安徽省、福建省和本地的布公後裔代表來丹陽殷塘曾甲,爲重修布公墓碑週年慶典暨祭拜祖先活動,殷塘曾甲是曾布的第三子曾繰隨父宦居,繰公的次子愃公配丹徒吳夫人,死後合葬在殷塘。愃公次子暐公(爲曾布重孫輩)謹守父墓,永居殷塘,便有了我們現在的殷塘村,距今已是868年的歷史。2018年在句容市下蜀鎮政府和朱家邊村的支持幫助下,重修了布公和魏夫人合葬墳,並立碑示記。今天舉辦週年之慶,這是我村曾年關帶上2016年《丹陽殷塘曾氏宗譜》到南豐尋根後,才找到安徽廬江縣宗親,再找到貴州、江西和福建等地的曾布五個兒子的後裔。親只有三代,而族有萬年。希望各位宗親攜手共進、與時俱進,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殷塘老年協會會長曾年關(布公後裔第二十九世孫 統派七十一派紀字輩)講話:樹高千丈必有根,江海橫流必有其源,人衍百代必有其祖,8號的慶典和9號去空青山的祭拜,是全國首次曾氏後裔相聚聯誼會,我們都是布公子孫後裔,都有尋根找祖,找宗親的願望。我們都是布公後裔,一脈相承,也就是900年前,我們的祖先是同一個人,血濃於水。希望通過這次慶典會、祭拜儀式,成爲宗親團結的紐帶,溝通的橋樑。殷塘曾甲的建設離不開固村村黨委和村委會的支持,我們要感謝吳東方書記給與了各方面的支持,再次感謝今天到會的宗親和社會賢達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

丹陽曆史文化研究會理事、丹陽姓氏文化研究會會員曾萍(布公後裔第三十三世孫 統派七十五派 慶字輩)講話:長期以來我專注于丹陽曆史文化研究、姓氏文化的研究。作爲曾布後裔,我要爲老祖宗被宋史列爲《奸臣傳》蒙冤千載鳴不平。我經過查找方誌、年譜、宋代傳記資料,從茫茫史料對照家譜佐證,蒐集了曾布大量資料,曾布被列入奸臣之列是冤屈的,北宋歷史上那段時期,國富民強,穩定繁榮,正得益於王安石變法,而曾布正是王安石變法的有力推動者、實施者,也是王安石的重要助手,對社會發展、經濟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將多年來研究的成果及收集的相關史料彙編成冊,便有了出版《曾布研究文萃》的想法。我的這一想法得到了丹陽市檔案局領導和長輩曾年關等人的大力支持,目前正在審稿中,近期將會問世。丹陽電視臺在今年春節期間播出了姓氏《尋根》欄目,我們的曾姓也納入了這個節目的計劃,9號上午,電視臺節目組將和我們一起上空青山探訪曾布墓地,這個節目選擇在曾布後裔首次祭祖這天,是很有意義的。

安徽廬江,江西吉安等各地曾氏宗親代表和各界代表發言,貴陽的曾憲國宗親書法墨寶。

【鷓鴣天·清明】曾氏後裔清明祭拜布公有感

曾 萍

細雨翻飛三月天,清明掃墓到墓前。

荒途殘馬依斑竹,空青山中起薄煙。

行跡石,淚痕泉,祭拜北宋名宰相。

黃鶯恰恰桃花落,一地愁雲野陌連。

煙雨如絲入畫屏,東風解語柳絲清。

淚痕點點成斑竹,溪路彎彎繞紫藤。

從廢廟,到神道,林泉脈脈淚痕縈。

寒食踏青拜布公,有志兒孫留美名。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