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網點轉型提升網點效能來源: 中華合作時報 2008-08-20 合作金融/經營管理  網點轉型是信用社經營戰略轉型的基礎和關鍵。近年來,農村信用社系統由於資源配置不足、人員素質不齊、系統管理不細等因素制約,營業網點的「基地效應」和網點價值未能充分顯現,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網點價值和網點效能的提升。為此,縣級信用社要按照「高起點著眼、系統性策劃、精細化運作、梯次化推進」的轉型思路,以網點管理的精細化為突破口,持續縱深推進,加快深度轉型,提升網點價值綜合回報。  一、前瞻規劃佈局,實施網點「三類」管理。全面開展網點效能評價,將網點分為大型骨幹網點、精品網點、普通網點三類,對不同類型網點在功能分區、服務對象、產品組合等方面實施差異化的功能定位;科學制定《網點發展三年規劃》,明確網點搬遷、改造、升格、撤併計劃。  二、全面啟動櫃面業務結構管理,加快業務分流。目前,低效業務佔據了全行70%以上的資源。櫃面業務結構不合理已成為制約網點轉型、提升價值的瓶頸。為此,一抓高低櫃、自助業務功能分區建設,準確識別各類客戶,推行差異化,將90%的資源服務10%的優質客戶,城區具備分區條件的網點全部實現分區,兩年內全部網點完成分區改造;二抓ATM等自助設備的投放。依託自上而下的強力推動,保證必要的資源投入,率先在縣級營業部建設集羣式的自助設備服務區,增加離行式自助設備投入,網點ATM配置投放率達到100%;三抓業務流程再造。調整網上業務、櫃面業務收費標準,推動低效業務向電子渠道分流;堅持前臺前移,推行「主任坐堂制」; 簡化流程,減少環節,逐步解決憑證多、登記簿多、列印報表多的問題。  三、加快理財師、個貸經營團隊培養,推動理財中心、理財室建設。健全客戶叫號和服務評價系統建設,推行文明服務「神祕人」檢查制度,實施「擦亮牌子工程」,溫馨提示業務種類窗口,精心培育網點「基地效應」,全面打造先進的網點文化。  四、完善激勵約束,提升持續發展能力。通過匹配網點轉型專項費用、推行彈性崗位組合、量化績效考覈等保障措施,確保網點轉型紮實有序推進,促進櫃員由考覈業務量向主要考覈綜合營銷業績轉變,實現網點由交易覈算中心向營銷服務中心轉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