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是著名的旅遊家,文學家,探險家,地質學家。

是江蘇江陰人。他的願望是做一件別人做不到的事,旅遊中國徒步中國。

但是也是坐過一些車,做過一些船的,只要能夠他從來不拒絕,因為當時經濟條件比較不容易,而且當時路況也比較差,有的地方沒辦法坐車,比如說沼澤地也沒辦法,所以他大多數都是徒步的。

但是假如有順風車,有人請他他還是會坐的。

徐最大的貢獻就是研究出來溶洞景觀卡斯特地貌。

原南斯拉夫的卡斯特的地貌。

最著名的一本書就是《徐霞客遊記》。記錄了很多地方的風土人情,地質地貌和風景點。

他的精神永遠激勵了當代人們和旅遊愛好者,科學家。

徐霞客50多歲就死了。旅遊者,它的歸宿最好就是死在路上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事。

徒步經常會遇到一些生命危險艱難的事。

比如說遇到了搶劫遇到了蛇,遇到狗。

也有可能遇到了地震,山洪暴發。大暴雨。

還有可能遇到一些。脾氣不好的人和你吵架相罵,打架,甚至鄙視你看不起你欺負你,敲詐你。

在這關鍵的時刻,一定要堅持。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路上的風景,那是最美的,那是精神的升華,那是人生的升華。

歡迎大家關注我加入我的徒步隊伍中來。


簡單總結成成三點,一是他們家族很有錢;二是徐霞客他們家族很有名;第三是徐霞客很能喫苦。以下再一一細述。

徐霞客高祖徐經,史料記載,家境殷實,家族擅長經商與藏書,家富藏書,梧塍徐氏所築"萬卷樓"中藏有大批從宋、元兩代兵荒馬亂中倖存下業的古文獻,其中有不少天文、地理、遊記之類的著作,非家財萬貫難存萬卷經書。

說起徐霞客家族有名,還得從徐經說起,徐經跟唐寅(唐伯虎)交厚,《明史·唐寅傳》中記載,弘治十二年,二人同時進京趕考,交結甚密,二人共爭會元(進士榜第一)之位,因被人誣告,二人以科舉弊案被中止仕途。後朝延雖然查出此事系誣陷無中生有之事,但礙於臉面,一直都未替他們平反,以致徐經鬱鬱而終。徐經此人,風神如玉,才高八斗,少有才名,為人又仗義疏財,遊歷四方,舊識滿天下。因科舉弊案未平反,天下仕子、讀書人都對他充滿憐憫與同情之心。徐霞客以徐經的嫡傳人遊歷四方,廣為仕子、讀書人所歡迎。古人遊歷、遊學跟現在人不同,古人對於相熟的遊歷者或名人或名人後代,都招待甚豐,大家可以參考柳三變與李白遊歷天下,都不用花錢或很少花錢。《徐霞客遊記》中的導遊大多都是當地的仕子與讀書人。

根據史料記載,徐霞客出行,基本就是步行為主,坐船坐馬行船都是甚少的,碰到不著村寨的,經常就是住破廟,借宿佛寺等。徐霞客遊歷考察的三十多年間,先後四次進行了長距離的跋涉,足跡遍及相當於現代的江蘇、浙江、山東、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廣西、貴州、雲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21個省,足跡遍步大半個中國。自己背著行李,尋訪大自然的奇蹟,風景秀麗的地方多是荒涼的窮鄉僻壤,或是人跡罕至的邊疆地區,他披星戴月、風餐露宿,幾經生死,終成成就兒時夢想--朝碧海而暮蒼梧。


這個好像不是問題,古今有志於做大事的人,肯定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徐霞客(1587—1641),是明朝末期地理學家、探險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後人給的稱號)他一生只活了56歲,就用了三十多年進行旅行、探險、考察、撰寫遊記。在雲南麗江曾因足疾無法行走,仍堅持編寫《遊記》。雲南地方官也曾用車船送他。當時的條件,應該是旅行探險基本靠走,否則他也不會走出足疾。靠遠大的志向、堅忍不拔的喫苦精神,徐霞客成就了流傳至今的《遊記》。這還是他沿途記載的資料遺矢大半,後人整理時只有一少半。其幾十年遍遊大半個中國的艱辛困苦,非常人能想像。看看今天進藏拜佛,走一步五體投地一次的苦行僧,可以想見這位偉大人物的當時的經歷。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古時同樣有路通達四方,只要你堅毅前行。明代的交通要道應該比較完善,各省道路都能貫通。還有無人區一事,應該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像藏北無人區那樣,徐霞客考察之前也會做好事先準備,聽取當地嚮導意見,萬事謹慎,安全第一吧。徐霞客遠行這些年同行還有僕人顧行同行照應,後來雲南行也有靜聞大師陪伴。危險肯定會有,如湘江遇匪,後期南方瘴濕,導致在徐霞客在雲南雙足已廢等等,一路肯定非常艱苦。歡迎關注本人正在進行的追尋徐霞客足跡長途旅行,共同交流!


他有功名在身,可隨意差遣各地官方驛站的車馬和腳夫而且不用付費。當然,這其實是腐敗行為,用今天的話講,叫公車私用。


耍流氓,拿著官引到處住館驛,欺壓百姓,說白了就是公費旅遊


徐霞客十六歲考試不第,從此把心思都放在遊覽各地山水,用了一生的時間踏遍名山大川,矢志不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