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的文人,歷來重視和喜歡文房用具。中國的文房用具除 「筆、墨、紙、硯」文房四寶外,還派生出來許多,如印章、水丞、鎮尺、墨盒等等。這些文具因小巧而雅緻,最能體現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

銅雕海水紋水丞

水丞又稱水中丞,水盂,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它是置於書案上的貯水器,用於貯硯水。形制多扁圓形。有嘴的叫「水注」,無嘴的叫「水丞」。水丞有玉製的,也有銅製的、陶瓷製的,製作古樸雅緻,為文房清供的重要器具。

清 瑪瑙水注

《藏盂小志》中寫道:「試叩問之,若無盂盛以水,豈能染墨濡筆,揮毫於縑素耶?」硯為石,石可煉金銀,故硯為「金」;紙以草木為原料,可屬「木」;墨乃松煙熏製,屬於火;筆之毫來自羊兔鼠狼,此畜皆以土安身,故屬「土」。唯「四寶」缺水,若以盂為水,則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

元 釉裏紅小水丞

丞字,輔佐之意,在古語中亦通假「承」,用它來命名貯承清水的文房器具,貼切得很。水丞多為盂形,玲瓏細巧,盈手可握。最初制水丞,純為實用,故而壁腔上多有穿孔結繩,便於從缸中舀水。由於此物是給硯添水之用,故雅號曰「硯滴」。

清乾隆 窯變釉水丞

水丞是形態百異、極有意趣的,早期尤以獸形為多,蟾蜍、麒麟這般的瑞獸形狀,在歷代硯滴上皆有傳承。如是珍禽瑞獸,寓意神聖之祥瑞氣氛自不待言,更是個個與水休慼相關。魏晉有蛙形水丞,唐有龜形,宋元則又興舟形、魚形......這些仿生的器形,常在脊背處設注水口,以口為滴,渾然一體、叫人摩挲愛煞。漸近清代,水丞與他物一樣,趨向世俗圖景題材,窮其工巧。

明初 青花魚形水丞

水丞最早出現在秦漢。趙希鵠在《洞天清錄集》中注釋:「晨起則磨墨汁,汁盈硯池,以供一日之用,墨盡復磨,故有水盂。」

目前所見實物以魏晉時為最早。晉代、南北朝時水盂多為青瓷。或鼓腹似罐,或為動物:如青瓷兔形水盂、蛙形水盂等,做工無不精巧雅緻。

東晉 青瓷蛙形水丞

南北朝時瓷製象生形水盂仍很流行,但已經不滿足刻畫,而較多使用浮雕技法,使器物具有立體感。唐代水盂以信手捏塑,形態多變而享有盛譽,或如雄獅,或為鳴雞,雖只塑大意不拘細節,但生動傳神。

唐 青釉褐綠彩六鳥水丞

卷口,短頸,扁圓腹,假圈足,平底。肩部捏有六隻小鳥,等距蹲伏,口銜盂緣,好似爭水,造型精巧,生動活潑,為唐代水丞中的珍品。

宋元之時水丞多為小口、扁圓腹,假圈足,平底,製作較為精緻。另見有小口折腹式水丞、圓形貼花水盂等。明代水盂以瓷製品較為常見,多為盂口、扁圓腹、平底。另見有方型水丞。明代還有水晶水丞,造型為蜷曲伏臥的獸形,雕琢極為精湛。

宋 龍泉青釉水丞

明、清兩代水丞傳世品較多。品種豐富,有玉、石、瓷、料、紫砂等。除瓷製品外,其他多為觀賞器而非實用品。瓷製水丞的實用性較強,其形多為圓形。丞口富有陳設性和工藝性,這也是明、清代兩代水盂與以前水盂的本質區別。一般來講,在注重實用性的同時,利用釉色及紋飾增強觀賞性,常見有青花、粉彩、窯變、單色釉、琺琅等品種。

清康熙 釉裏紅四魚紋水丞

丞斂口,圓腹,臥足,形似缽。內外施青白釉,足沿無釉。外壁飾釉裏紅遊魚,姿態各異。外底心有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款。

釉裏紅是康熙時瓷器的重要品種之一。康熙時期瓷器有落本朝款的,也有仿前朝款的。此件水丞造型、紋飾具有康熙時期特點,只是落了明代宣德款而已。

清康熙 釉裏紅夔龍紋水丞

體縝密厚重,釉質硬朗瑩潤,釉裏紅髮色純正,泛出淡淡綠苔,底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款字精美,起筆頓挫皆有章法,為康熙官窯典型器物。

清康熙 畫琺琅花卉紋水丞

水丞作長方圓角形,銅鍍金口,四乳足。通體在白色地上飾纏枝花卉紋,有荷花、牡丹、菊花、牽牛花等,花朵或大或小,均以漫卷的綠葉相圍繞,其佈局在隨意中蘊含著對稱,繁而不亂。外底以藍釉書「康熙御製」雙豎行楷書款。此器形體如同小爐,靈巧別緻,釉料細潤,色彩鮮明,繪畫嫻熟。

清雍正 霽紅釉水丞

水丞造型精巧可人,外壁施霽紅釉,口沿流釉露白邊,釉色沈靜明潤,寶光內斂。器裏、足內透明釉,底署「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款。清宮檔案中明確記載了此類水丞的燒造,燒造年代明確可考,甚為難得。

清乾隆 白玉福壽雙全桃形水丞

這件桃形水丞玉料白色,局部可見黃斑。器呈桃形,浮雕枝葉、靈芝。枝葉粗壯茂盛,枝幹自頂部緣曲折垂下,部分盤於器底為足。兩端各雕一蝙蝠,一大一小緊抱器身,遙相對望,其一口銜繫有卍字綬帶,琢造生動吉祥。寓「福壽雙全」之意。

清乾隆 白玉嬰戲水丞

玉料白色,呈缸形,下部為石形底託,器內掏空可盛水。器口飾回紋一週,外琢三個童子,其一手持如意,另一童子手持蓮花,一鬆鼠站立於太湖石頂,兩爪緊貼井邊,舉首探望,旁琢一小鳥憩息於石上,舉首仰望松鼠。雕琢生動,頗具生活氣息。

清中期 文竹貼花方水丞

水丞作四方抹角馬蹄式,通體包鑲文竹為飾,口邊、足緣及轉折稜線處均鑲貼深色竹簧。器身每面中央飾變體幾何紋樣,抹角處過渡的四條窄面則於下部飾如意雲頭紋。此器形制乖巧可人,色澤淡雅,為同類製品中較為突出者。

清乾隆 金星玻璃天雞式水丞

天雞形,鴨嘴,羊須,鳳尾,臥姿回首,羽飾精緻華美,用失蠟法製成。

天雞是古代傳說中的神鳥,《古小說鉤沉》載:「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雞,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雞則鳴,羣雞皆隨之鳴。」採用天雞造型是取其神威以保平安之意。

水丞雖小,卻備受文人珍視,歷代著錄中關於此的記載多見。南宋有一冊從仙鬼神怪到風俗習尚無所不包的雜記,名曰《夷堅志》,就曾寫到:「凡合用筆、墨、紙、硯、糊匣、壓尺、硯滴,一一畢備。」將硯滴與文房要具並提,足見重視。

元代陸友所著的《研北雜誌》寫道:「李仲方家有南唐金銅蟾蜍硯滴,重厚奇古,磨滅處金色愈明,非近世塗金比也,腹下有篆銘。」陸友提及的李仲方,元代畫家是矣,尤擅墨竹。陸友乃博雅好古之人,數百年前,他隨手記錄一筆見到雅物時的怦然心動,令今人讀來、雖不見此物,卻一樣感同身受,古物之妙、靈動欲出。

水丞除實用意義外,更多的是帶有觀賞陳設。它供置於書齋的案幾之上,與硯田相伴,與文人相對。因此,它必須符合主人的情趣,方可入選,包括其材質、工藝、造型、紋飾、畫意等等,否則就難以廁身其列了。

元哥窯水丞

養生之道來說,水丞可息心養性,「一洗人間氛垢矣,清心樂志」。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水丞可助文思,「几案之珍,得以賞心而悅目」。

明青玉三友圖水丞

水丞亦可被用來做精神寄託,有稱其為丞兄或丞友的。收藏家陳玉堂先生惟嗜「水丞」,收集的水盂有數百隻,跨越多朝,洋洋大觀,堪稱「國內藏盂第一人」。他把自己的書齋起名為「百盂齋」,並刻制一方小印「迂而且愚」。這是齋主謙虛之詞,同時也借用諧音,說明齋內除了盂(迂)還是盂(愚)。

清藍套綠玻璃螭紋水丞

嗜愛書畫者,晨起研墨,汁盈硯池,以供一日之用。諸多文房清物無分親疏,皆如丞友一般相伺左右。水丞一勺之水、淵淵而深。硯滴守口惟瓶、出入惟心。物人兩相對,滌清氛垢,樂志,潔心。

清乾隆唐英仿官水丞

有翡翠、和田玉、蜜蠟、南紅、小葉紫檀鑒假估價的問題,可以關註文玩講堂,並私信我,我們會儘力回答。


文房用具嘍,盛水的小器物,研墨的時候加點水,一般用小勺。相對於水丞也可以用硯滴。

自家收藏,黃色的可是金的喲,最後一個是硯滴。


水丞屬於文房器、所謂文房四寶不單指筆墨紙硯、還有很多文人雅玩器、是中國古代文人文房必備的雅器、硯墨開始

時往硯池裡加水用的、和水丞功能相似的還有硯滴或水滴(硯墨後調整粘稠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