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帝確實摯愛董鄂妃。

董鄂妃十八歲入宮,同年8月封賢妃,12月封皇貴妃,「提職」速度史所罕有。正是為了想改立她為後,順治第二次向孝莊提出廢后,雖未能成功,但在西洋人湯若望的記載裏,她被呼為「第三位皇后」。

董鄂妃在順治十四年生下皇四子。這時的順治已經有了三個兒子,包括皇三子玄燁。愛屋及烏,順治稱這個皇四子為「朕的第一子」,完全無視那三個兒子,試問那三個孩子的心理陰影有多大?順治祭告天地,接受羣臣朝賀,甚至大赦天下,大有立這個孩子為儲君的意味。可惜這個孩子不滿周歲而夭,順治下令追封這個連名字都沒來得及取的愛子為和碩榮親王。

痛失愛子,董鄂妃也一病不起,於三年後香消玉殞。

順治超規格辦理其喪事,追封孝獻皇后。順治帝深情地寫道:

「自你去後,還有何人可不讓朕心憂,又有何人能懂朕所求。每想到此,朕竟五臟劇痛,痛不欲生。

你知道嗎?你走之後,朕從不說哀傷,是因為除你之外,這世間已沒人能懂朕的哀傷。」

順治自己心灰意冷要出家,幾個月後病逝。

董鄂妃所生之子為皇四子,順治帝一共有14個孩子,包括八子六女。也就是在董鄂妃生子之後,順治帝至少還有四個兒子出生。順治帝那麼愛董鄂妃,怎麼還會和其他女人生孩子?!

每個時代的道德標準是不一樣的,不能用現代平等和一夫一妻制的標準要求古代人。

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而且,皇帝後宮的女人,還要考慮到各種利益。在孝陵中有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和董鄂妃(孝獻端敬皇后),孝東陵中除了孝惠章皇后外,還埋葬順治的七位妃、十七個格格、四個福晉,這些格格和福晉都是福臨的女人(清初後宮制度還不完備,皇帝的一些侍妾也稱格格、福晉)。這裡就有滿蒙聯姻的蒙古族女子,有滿族女子,也有漢軍旗女子。這也是皇帝在搞平衡,代表皇帝對於各方的重視。

但妻與妾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天上地下。因為順治帝的確珍愛董鄂妃,才鬧著第二次廢后,要給她爭取妻的地位。活著沒能掙到,董鄂妃去世也要追封皇后,雖然這不合規矩。

再則,古代孩子成活率低,只能用多生的方法保證後代繁衍。順治的八個兒子,多數早夭,活到成年的就三個。

結婚早。像順治和康熙這種少年天子,結婚更早。因為皇權在別人手中,結婚代表成年,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親政。順治結婚在14歲,康熙只有11歲。順治帝在遇到董鄂妃之前就已經有三個兒子了。

「雨露均霑」是帝王的道德。把女人都娶回來卻讓她們獨守空房,是不是對於那些女人也是殘忍?那時候還教育女人要「不爭、不妒」。董鄂妃就多次規勸順治帝要雨露均霑。

順治帝是典型的愛與性是分開的。最懂順治的是董鄂妃,順治要給她爭取妻的地位和名份。但雨露均霑是帝王的道德。


順治皇帝在24歲去世的時候一共誕育了8子6女共14個兒女,但是這並不是最多的,他的兒子康熙皇帝在他24歲的時候就已經誕下了11子5女共16個兒女。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去世,年僅5歲的順治皇帝福臨繼位,至順治十八年(1661年),在這十八年期間,順治皇帝共誕育了8個兒子和6個女兒,共有14個兒女。

這樣的生育成績,別說在整個清朝,就在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在這個24歲的年齡誕育如此數量的皇嗣,都已經是處於佼佼者的位置了。但是令順治皇帝沒有想到的是,這份記錄保持了沒有多久,就被他的兒子超越了。

順治皇帝的兒子康熙皇帝玄燁,在其24歲的時候就已經誕育了11個兒子和5個女兒,共計16個兒女,比順治皇帝的還要多。

順治、康熙皇帝之所以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有如此數量的子女,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在於其繼位的年齡太小了。

順治皇帝是不到6歲繼位,康熙皇帝是不到8歲繼位,都是幼年的時候就已經坐上了皇帝位置,因而結婚的年齡也就要早一些。

一方面是,婚姻是古時候一個人從幼年走向成人階段的重要標誌,特別是對於皇帝而言,大婚之後就意味著可以親政,這纔是他們所最為關注的事情;另一方面,皇帝的婚姻都是政治聯姻,也需要進行政治利益體的聯盟以更好的穩定局勢。這些都造成了順治和康熙在很小年齡就結婚的局面,順治皇帝是不到14歲大婚,而康熙皇帝則是更早,11歲的時候就與赫舍裏皇后大婚了。

皇帝大婚之後就要開是選秀填充後宮,所以這個時候皇帝作用后妃的數量是非常龐大的麼人這些后妃的主要作用便是誕育皇嗣了。

順治皇帝與第一位蒙古科爾沁部落的博爾濟吉特氏皇后結婚之後開始,有身份的后妃數量就達到了20位,包括4位皇后,7位正妃以及9位庶妃。儘管順治皇帝是非常寵愛董鄂妃,但是作為皇帝,既要考慮為皇家留下血脈,又要考慮著雨露均霑,就如同皇太極即便是和海蘭珠愛著死去火來,也要抽空臨幸一下孝莊,這纔有了順治皇帝。

所以數量眾多的后妃又使得順治皇帝有了誕育更多皇嗣的條件。

而皇帝結婚較早所產生的另一個連鎖的結果就是,生育皇嗣的年齡較小,這也使得誕育皇嗣的時間期間也就會更長,再加上少數民族出身的皇帝成熟較早,這也就使得其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誕育了眾多皇嗣。

比如順治皇帝的長子牛鈕生於順治八年(1651年),這一年順治皇帝14歲,而牛鈕也並不是博爾濟吉特皇后,而是筆什赫額捏福晉;康熙皇帝誕育第一個兒子承瑞的時候,也是隻有13歲,而承瑞的生母是榮妃馬佳氏,也並非赫舍裏皇后。

綜上所述,之所順治皇帝能夠在24歲去世前,誕育14個子女,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登基年齡小使得結婚早;第二,有著眾多能為其誕育皇嗣的后妃們;第三,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生育皇子了。

所以,這是這個三個原因,使得順治皇帝24歲時就有了8子6女共14個兒女,他的兒子康熙皇帝在他24歲的時候就已經誕下了11子5女共16個兒女,一生一共生下了35個兒子和24個女兒。


順治確實對董鄂妃情有獨鍾,但他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慾。順治與董鄂妃的千古風流,經過後世文藝作品的傳播、渲染,早已與史實不符。

文藝作品中的順治,給人的感覺就是癡情暖男,只用董鄂妃。實際情況是,順治也風流,在血氣方剛的時候與大多男人想法一樣。

順治是皇帝,後宮可不僅僅只有董鄂妃

古代的妃子,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為皇帝傳宗接代。皇室為了開枝散葉,後宮往往比較充盈,順治的後宮也不例外。

順治一生立過的皇后就有四位,分別是:

一、廢后博爾濟吉特氏,她是孝莊太后的親侄女,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是蒙古草原的絕世美女,人也聰慧,為多爾袞所選定。

1651年正月,她嫁給順治。八月被冊封為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與順治的婚姻屬於秦晉之好,兩人沒有多少感情基礎。順治娶她,無非就是為了鞏固滿蒙之間的關係以及爭取早日親政。

1653年,順治提出皇后「無能,故當廢」,於是博爾濟吉特氏被降為靜妃,改居側宮。

二、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這是順治的第二位皇后,也是廢后的親侄女。她在1654年嫁給順治,當年就被立為皇后。

三、孝獻皇后董鄂氏,她生前是皇貴妃,死後才被追封為皇后。

四、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她剛進宮的時候只是妃子,後來生了康熙。康熙即位後,母憑子貴,佟佳氏成了順治的皇后。

除了皇后,順治的後宮還有七位正妃和九位庶妃。生孩子是人多力量大,一個老婆的力量是有限的,順治有多個女人為其生孩子。一男對多女,生不了纔怪呢!

順治結婚的時間比較早

在古代,婚姻大事父母做主。孝莊太后為了自己兒子順治的婚姻,同樣操碎了心,真實目的是為了順治早日掌權。1651年,孝莊就親手操辦了順治的第一樁婚姻。當時的順治才十三歲,也就小學畢業的年齡,剛剛發育。就在當年,皇長子牛鈕出生。

播種得越早,收穫也就越早。順治十三歲開始享受魚水之歡,到了二十四歲去世,期間撒下的龍種也不少。

宮廷之中,匯聚著全國最好的醫療、飲食、教育資源,不存在營養與健康問題,順治完全沒有普通家庭的憂慮,只用多多生孩子就行了。

順治在遇見董鄂妃之前,也好聲色犬馬;邂逅董鄂妃之後,也不影響其翻別人的牌子。愛董鄂妃,不一定專寵她一個,一個男人可以同時愛多個女人,何況皇帝的風花雪月與夫妻生活是可以分開的。董鄂妃去世後,順治也有其他孩子出生。

宮中的愛情如同早晨的露水,董鄂妃如果活著也會容顏衰老,順治也會審美疲勞。在順治最愛她的時候突然香消玉損,順治有種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感覺吧!

原創:秋媚,已有版權保護!


順治對董鄂妃情深意重,但至於順治爺為什麼還跟其他妃子生了14個孩子,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董鄂妃是順治十三年入宮的,但其實在這之前,順治爺已有過幾位皇后和多位后妃。

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順治初年,攝政王多爾袞根據皇室與蒙古聯姻的老傳統,已為福臨聘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女博爾濟吉特氏,在順治親政後的順治八年八月方完婚,婚後兩年即被廢。

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順治十一年(1654)五月,福臨再聘蒙古科爾沁貝勒綽爾濟女博爾濟吉特氏為妃,六月冊為後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初入宮冊為妃。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生皇三子玄燁,即聖祖康熙帝。

第二,為了保護董鄂妃

董鄂妃她本順治弟媳、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福晉,後來博穆博果爾死後,就被順治接入宮中為妃,本身董鄂妃得身份就比較尷尬,再加上福臨對董鄂妃的寵愛,這已經使董鄂妃成為了後宮女人的眼中釘,如果福臨這時再專寵董鄂妃一人,必定會給她招來災禍。

第三,董鄂妃得大度識體

董鄂妃賢良淑德秀外慧中,她深知雖然她與福臨情投意合,但是福臨也是天下人的皇帝,也是其他后妃的丈夫,所以她常常勸誡福臨,要雨露均霑。

第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皇家需要優秀的繼承人

古代不同於現代,男兒要為家族延續香火,如若不然,就是對父母最大的不孝。更何況皇家子弟。再說皇帝家大業大,勢必需要培養一個優秀的繼承人,再加上古代醫術落後,死亡率高,所以只有儘可能地生更多的孩子,然後從活下來的當中擇優錄取。


親,順治雖然最愛的是董鄂妃,但他從沒說過自己只睡董鄂妃呀。雖然電視劇喜歡渲染順治和董鄂妃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但真實的順治皇帝在後宮生活上其實比較好色放縱。

順治短暫的一生后妃眾多、子女成羣,而且孩子們屬於多個母親

順治皇帝和絕大部分滿洲貴族一樣,年齡比較小的時候就產生了強烈的情慾。順治的第一子愛新覺羅·牛鈕出生於順治八年,當時他的父親順治年僅十三歲。由此可見,順治最遲十二歲就開始有了情慾生活。順治短暫的二十四歲生命之中,生育了八個皇子和六個皇女共十四子,而且這些孩子分別屬於九個不同的母親,由此可見其父的好色縱慾。

順治皇帝崇敬的「瑪法」德國傳教士在他的回憶錄裏甚至記載了這麼一件事,順治皇帝在和皇后大婚前夕,就因為好色鬧出了一樁醜聞,湯若望不得不向他進諫節制淫慾。《湯若望傳》是這麼記載的,順治大婚之前,曾做了一件無道的事情,湯若望向小皇帝呈獻了一封諫書,並且當著順治的面還進了規正之詞。順治聽後竟然惱羞成怒起來,湯若望看到皇帝生氣不得不退下了。不一會順治又把他叫回來,表示願意聽取瑪法的勸誡。但是順治結婚之後,仍然有不少醜聞傳出來,湯若望不得不再度勸誡他,順治開始還面紅耳赤狡辯,但之後他又問湯若望:瑪法,吝嗇和淫樂哪一種的罪過更大呢?湯若望回答道:淫樂,尤其是地位高的人,因為這是一種惡劣的榜樣。但順治顯然並沒聽進去這個德國傳教士的勸導。

順治以各種手段得到的后妃們

順治皇帝總共只活了二十四歲,他從順治八年親政,到順治十八年去世,這十年間,順治共有皇后三位、皇貴妃一位、皇妃七位(其中一個還沒成為妃嬪夭折)、沒有得到正式封號的庶妃九個、低級妃嬪格格十七個,共計三十七個。這還是能被各種史料收錄的。順治皇帝的后妃來源渠道如下:

一、滿蒙聯姻

清朝入關初年,由於清政權野蠻落後的政策、各種起義軍的反抗和大明殘餘勢力的鬥爭,清朝維繫政局穩定,保障後院不起火,因此從皇帝帶頭,為了維繫和蒙古的關係,仍然大規模執行滿蒙聯姻政策,再加上順治皇帝親生母親孝莊文皇后為蒙古科爾沁貴女,她為了家族利益,也挑選了很多科爾沁女子盤踞後宮高位,像順治的兩任皇后分別是孝莊文皇后的侄女和侄孫女。但順治對被攝政王多爾袞和母親孝莊強制安排的這些蒙古女人都不喜歡,他十四個孩子中沒有一個孩子的生母是科爾沁貴女。

二、籠絡漢官

清朝入主中原初期,出於現實統治策略以及順治皇帝個人對漢文化的強烈追求興趣,他曾經學漢制選妃以備六宮,這其中也有漢女,最知名的是永壽宮恪妃石氏。

「初,世祖稽古制選漢官女備六宮,妃與焉,賜居永壽宮,冠服用漢式。」

恪妃是河北直隸灤州人,戶部侍郎石申之女,順治非常寵愛她,特別恩敕她的母親趙氏入宮時可以乘坐肩輿。順治十七年,恪妃曾大病一場,順治命令皇貴妃董鄂氏帶病為恪妃侍疾,董鄂妃盡心儘力,恪妃所有需要的東西都為她打點周全。順治十二年,順治帝曾準備納投降清朝的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孔四貞為東宮皇妃,後因孔四貞有婚約而作罷。

三、八旗選秀

清朝從順治年間開始就規定,滿洲八旗人家的閨女到了十三到十六歲的適婚年齡時,必須參加三年一次的皇室選秀,皇帝喜歡的可以留為妃嬪或者賜婚宗室,選過秀的女孩才能由家裡擇婚嫁人。順治後宮有部分妃嬪顯然是來自選秀,比如董鄂妃的堂妹小董鄂氏也是順治帝妃嬪之一。

四、劫掠的漢女

順治初年,野蠻的清軍入關後先後徵戰全國各地。在戰爭過程中,清軍仍然秉持著早期的野蠻強盜作風,每到一地就搶劫大量財物、強奪霸佔女人。清軍將領們會把其中資質最好最漂亮的漢女們集中起來獻給包括順治在內的朝廷王公貴族和權貴們。《清初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譯編》裏就記載了,豫親王多鐸在徵戰江南時,搶劫了黃金九萬多、銀子一百多萬兩,多鐸還特意挑選了上等漢族美女一百零二個,分送給朝廷諸貴,而小皇帝順治首先就分到了十個絕色佳人。

巧取豪奪——董鄂妃等人來歷之謎

正如湯若望記載的,順治哪怕在結婚後「人們仍聽得到他在道德方面的過失」。可見,順治確實沾染了滿洲貴族子弟那種好色淫縱之習,後宮如雲的美女仍然滿足不了他。順治十二年,皇帝忽然封了一名正白旗的女子董鄂氏為賢妃,一個月後她就進封為皇貴妃,順治甚至為她大赦天下,這在清朝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第二年董鄂妃產下皇四子,順治激動地聲稱這是自己的第一子,並為這個孩子大赦天下。

順治對董鄂妃超乎尋常的熱戀顯然引起了人們的好奇,董鄂氏到底來自哪裡?清朝官方史料看不出任何異樣。但朝鮮史料和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卻記載了這件事——董鄂妃是一個滿洲軍人之妻,順治和她通姦後又逼死了她的丈夫,然後把她納為后妃。

順治帝對一位滿籍軍人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這位軍人因此申斥夫人時,竟被對他申斥有所耳聞的天子打了一個極其怪異的耳摑。這位軍人於是因憤而死。或許竟是自殺而死。皇帝遂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

朝鮮史料中對董鄂妃也有類似記載,朝鮮史料還記載了朝鮮逆黨韓明璉的族人逃到了滿洲,他的侄子韓逸有個絕色的女兒成為了多爾袞之妾。多爾袞死後,順治曾打算把她納入後宮。 而傳教士和朝鮮史料甚至都記載了康熙生母佟氏也是被順治強娶入宮的寡婦。

董鄂妃之死

順治皇帝雖然對董鄂妃有超乎尋常的感情,他對董鄂妃的感情確實真摯,也給了她在清朝空前絕後的尊崇,但順治帝的感情是畸形的,他常年被多爾袞壓制,在精神上敏感脆弱,在感情上是一個強烈索取型的人物,而董鄂妃本身是強烈的奉獻型人格。她敏感多思,能夠體察孝莊、順治、皇后包括妃嬪們最細微的心思,並隨時準備奉獻自己、順從他們。董鄂妃生下榮親王后,由於以產婦之身伺候生病的孝莊,落下了病根,從此順治和她再沒有了男女之歡。

但順治並沒有停止獵艷的腳步,在董鄂妃生病的三年中,他和後宮眾妃們生了七個孩子。湯若望也記載了,董鄂妃入宮後,順治越來越寵信太監們,而太監們又引誘著順治「過一種放縱淫逸」的生活。

董鄂妃雖然在後宮看似風光,實際上孤立無援。因為順治帝後宮從太后、皇后到眾後宮,幾乎全部為蒙古博爾濟吉特氏把持,偏偏董鄂妃又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自我求全責備的賢惠女子,所以她從此就和順治帝絕了男女之愛,而以一個地母般的情懷投入到後宮了。不僅宮廷裏的庶務董鄂妃幾乎事必躬親,對從皇后到奴婢的宮人們親切和藹,甚至自己帶病都強忍著去伺候太后、皇后和宮妃,平時順治皇帝的生活作息她也要一一過問,而且她自己名下還養著三個小公主。掌管了三年宮務後,以多病之身勞累過度的董鄂妃最終油盡燈枯不治而卒,臨死前感嘆道:一口氣不來,到何處安身立命?

董鄂妃去世後,順治帝一度瘋狂迷茫,在這個期間他不幸染上了天花之症,最終驟然而逝,他去世那年後宮還為他生了三個孩子。因此,順治帝其實終其一生都是一位擁有強烈慾望的皇帝。


順治皇帝在24歲的時候就死了,應該算是非常年輕的,但是當時他和不同的后妃之間已經有14個孩子。也許有人說他只愛董鄂妃一個,對其他的后妃都不屑一顧,但是我覺得那很大程度上只是某些文學小說的傳說而已,並不能當真的。

作為一個皇帝,一般都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所謂後宮三千佳麗,美女眾多,皇帝理論上的大小妻妾應該是非常多的。所以很多皇帝都有數十個兒女,很多時候為了選哪一個兒子作為繼承人,都會互相鬥得不可開交。順治皇帝作為滿清入關的第一個皇帝,雖然當時滿清王朝剛剛建立,順治皇帝並沒有後宮三千佳麗那麼多的女人,但是也先後有嬪妃三十多人,在普通人看來不算少了。甚至皇帝和這些大大小小的嬪妃們一共生了14個孩子,如果不是順治皇帝早死的話,估計還會有更多。

順治最早的時候是和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女博爾濟吉特氏訂婚,因為這是滿清與蒙古聯姻的老傳統。由於在滿清得天下的過程中,蒙古出了不少的力,而且當時滿清剛剛問鼎中原,政權還不太穩固,還需要籠絡蒙古。所以這場婚事是攝政王多爾袞還有孝莊皇太后都極力贊成的。多爾袞死後,順治在順治八年親政,當年八月與博爾濟吉特氏完婚,並冊封其為皇后。但是雙方相處的極不愉快,最後順治不顧眾人的反對廢后。但由於和蒙古的戰略關係,不得不再娶蒙古科爾沁貝勒綽爾濟女博爾濟吉特氏為新的皇后。

董鄂妃是內大臣鄂碩之女,於順治十三年八月被順治立為賢妃。她原是順治異母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王妃,結果順治看中了董鄂氏,強娶過來,結果襄親王因憤自殺而死。順治對董鄂妃非常中意,剛開始就立董鄂氏為賢妃,很快晉陞為皇貴妃,這在明清兩朝是僅次於皇后的位置,可見順治對董鄂妃非常中意。董鄂妃於順治十四年生下一子,為皇四子,順治很高興。可惜不久,董鄂妃的兒子在出世僅一百零六天,還沒有起名字的時候就死掉了。順治也十分悲傷,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董鄂妃由於傷心過度,不久也死去。

董鄂妃死後,順治哀痛至極,無心理朝政。似乎董鄂妃死不久,順治就殉情死去。但是從時間上看並不是如此,因為董鄂妃死後,順治還當了三到四年的皇帝,並且在此期間還與其他嬪妃生有子女。董鄂妃確實是順治非常寵愛的妃子,她死後順治非常傷心是真的,但是一些文學作品和野史卻非要說他殉情而死恐怕有點太過了。順治後來是得天花而死,天花這種病在今天早已經絕跡了,但是在當年確是相當恐怖的,得了天花就相當於今天得了癌症,能不能活下來完全看自己的造化。多爾袞的弟弟豫親王多鐸就是得天花而死,他的死讓多爾袞的佈局完全崩盤,多爾袞死後很快遭到清算也與這有關。而順治的第三個兒子玄燁能夠當上皇帝就是因為得過天花僥倖活了下來,因為得過天花之後,就不會再得了。

總之,順治皇帝確實非常寵愛董鄂妃,在她生前就將她抬高到皇貴妃的位置上。董鄂妃死後,順治也確實非常悲哀,追封為皇后。但是順治寵愛董鄂妃就如同很多帝王曾經寵愛過某個嬪妃一樣,例如唐玄宗非常寵愛武惠妃,在她死後一段時間確實也相當悲痛,但是當楊貴妃入宮後,唐玄宗也就移情別戀了。順治如果不死的話,有很大可能出現一個新的寵妃來取代董鄂妃的位置。只不過不久,順治得了天花死掉了,所以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甚至很多小說野史說順治殉情而死。


皇帝和多少人生孩子和他把愛情給了誰是兩回事啊,怎麼能混為一談呢!

順治是皇帝,他的首要任務不是愛情,是傳宗接代,早生孩子,多生孩子,好讓江山社稷後繼有人!因此,大概十四歲的他就大婚了,且娶了不止一個!古代皇帝一天娶好幾個老婆的多的是!《甄嬛傳》裏甄嬛、沈眉莊、安陵容就是同一天進的宮,也就是他們同一天被娶來,只不過因為他們是妾室,皇帝根本不會出面,只是在晚上(或者幾天之後)才決定和那個在一起睡覺而已。

娶了老婆當然要生孩子,沒有孩子的後宮女人是沒有多少安全感的,看看華妃就知道了,所以大家就都茆著一股勁的生孩子,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地位,至於和皇帝有沒有愛,皇帝愛不愛自己關係不大,皇帝呢,愛不愛某個妃子也不重要,只要寵她就行了!

但順治皇帝還是有所不同的,他愛上了董鄂,只是愛上的時候有點晚,做的事情又有些出格,於是他們的愛情就顯得有些驚世駭俗了!讓大家以為既然愛董鄂,就應該擯棄其他的妃子和董鄂在一起,要是這麼想你就大錯特錯了!皇帝越是愛愛一個人,越要給她營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在宮裡就是與其他嬪妃的相處以及和太后的相處了!若她專寵董鄂,其他妃子會答應嗎?會和董鄂相處融洽嗎?看過甄嬛傳你就明白了,今天你被皇帝寵幸,明天你就成了所有嬪妃對付的靶子!所以,皇帝即便愛董鄂,也不會專寵她一個,也是要和其他嬪妃睡覺生孩子的!再說了,他要是專寵董鄂,孝莊太后也不會答應啊,她怎麼能讓後宮的平衡被打破呢?再說了,還有大臣啊,這種事情大臣們也是有權管的呢!

我沒有統計過,順治皇帝在愛上董鄂妃之前有多少個孩子,也不知道他在愛上董鄂妃之後還有沒有和其他妃子生過孩子,我能確定的是他們確實是真心相愛的!這一點無論野史還是正史都可以證明!但即便如此,他也是要和其他嬪妃在一起的,那麼,生幾個孩子又有什麼奇怪呢?


愛新覺羅·福臨,即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於瀋陽故宮永福宮,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年號順治,在位十八年。

說起福臨,大家很自然想起了董鄂妃。這位妃子可是深得福臨喜愛,只可惜紅顏薄命,而她死後,對於福臨也有種種猜測。

而不論哪種結果是真實的,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福臨直到死都視董鄂妃為心中摯愛。

可是有一點也是事實,就是24歲便駕崩的福臨,雖然除了董鄂妃誰也不愛,但卻有14個孩子,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一、福臨在年少之時,就已經有了男女之歡。

福臨可是實實在在的少年天子,他6歲登基,13歲親政。按照祖宗規矩,他14歲的時候,就大婚了。

順治八年,14歲的福臨迎娶了他的表姐博爾濟吉特氏。按現在7歲上學來算,福臨也才剛上初一。

而這個時候,福臨已經開始了「沒羞沒臊」的婚後生活。其實,科學的講,人在14歲的時候是完全具備了生育能力的。

順治用十個月後的兒子證明的他的能力,皇長子牛鈕便出生於順治八年十一月初一,順治便當了爹,14歲的娃娃爹。

二、後宮女子供給充足,順治對生育不加節制。

用供給來形容女人,貌似有點不太尊重女性。但是,對於皇室為這位年少的皇帝招妾納妃,可是不含糊。

作為皇帝,他除了處理國家大事,另外的大事便是,為大清生育健康的接班人。基於這個原因,後宮始終處於輸入狀態,短短的幾年裡,少年天子已經有著幾十位老婆,而孩子也是層出不窮。

從後宮不斷出生的狀況來看,這位少年天子可是沒閑著,可能因為當時順治年輕的緣故,對於後宮生活也是不加節制。

三、愛與性在順治眼中是兩碼事。

順治帝深愛董鄂妃之時,後宮的女人仍然沒有停止過生孩子。想來作為少年天子,性與愛分得很清楚。

他對董鄂妃是發自內心的愛慕,可以為她鬱鬱而終,然而愛並不影響他讓其他妃嬪雨露均霑。

順治畢竟身體並為完全成熟,而憑藉年輕血氣方剛,縱慾過度,雖說不影響生育,但是卻極為傷身,這也直接影響到順治早亡。

6歲登基,13歲親政,14歲大婚並育有嫡長子,他與董鄂妃的愛情流傳千古,更有傳聞他為了心中摯愛鬱鬱而終。

但是,他卻在24歲短暫的時間,生育了14個皇子皇女。不得不說,帝王家的愛情是摻雜著很多水份的,相比傳宗接代,對摯愛一生一世估計都沒有在腦中浮現。

最是無情帝王家,多情如順治,他對董鄂妃所謂的愛,也不能護她周全,甚至這個愛還是摻有了很多雜質的。

帝王家真的有所謂的愛情麼?答案很明確~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復「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順治一共有八子六女,真正成年的只有四子一女。

順治皇帝六歲繼位,第一個孩子也即皇長子牛鈕,生於順治八年十一月,次年早夭,生母庶妃巴氏,出生時順治十四歲;

順治九年三月,第二個孩子即皇長女出生,生母庶妃陳氏,次年即殤,出生時順治年十五歲;

順治十年七月,第三個孩子即皇次子福全出生,生母庶妃董鄂氏,出生時順治年十六歲;

順治十年十二月,第四個孩子即皇次女和碩恭愨長公主出生,生母庶妃楊氏,出生時順治年十六歲;

順治十年十二月,第五個孩子即皇三女出生,生母庶妃巴氏,三年後殤,出生時順治年十六歲;

順治十一年三月,第六個孩子即皇三子玄燁出生,生母庶妃佟佳氏,出生時順治年十七歲;

順治十一年十二月,第七個孩子即皇四女出生,生母庶妃烏蘇氏,七歲殤,出生時順治年十七歲;

順治十一年十二月,第八個孩子即皇五女出生,生母庶妃王氏,六歲殤,出生時順治年十七歲。

順治十三年,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入宮,同年八月冊封為賢妃,進而又晉封為皇貴妃。也即在順治十三年董鄂妃進宮之前,順治已經三子五女,共八個孩子。

董鄂妃於順治十七年八月去世,次年正月順治隨即去世。在順治十三年至十七年四年間,又有六個孩子誕生,其中僅順治十四年的十月、十一月即有三個孩子出生,分別是第九個孩子即皇六女(十月初六)、第十個孩子即皇四子(十月初七)、第十一個孩子即皇五子常寧(十一月),其中皇四子即為董鄂氏所出,順治尤為鍾愛,但僅兩歲而夭,被追封為親王。

順治十六年、十七年,其餘三個孩子即皇六子奇授、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幹分別出生。

綜上,順治八個孩子是在董鄂妃入宮之前所生;董鄂妃入宮之後,順治雖然非常寵愛,但並無意味著獨寵,即是從皇嗣延綿的角度來說,也不可能獨寵一人。


誰說順治除了董鄂妃以外,什麼女人都不愛的?

你好好讀讀順治寫的《端敬皇后行狀》,就知道董鄂妃在宮裡的日子過得並不好,甚至還要伺候順治寵妃的衣食起居。

例如,順治還有一位寵妃石氏,乃戶部侍郎石申之女,入宮後賜居永壽宮,順治特許她在宮中「冠服用漢式」。

據朝鮮那邊的記載,這位石氏可謂「寵冠後宮」。因此,我們也就不奇怪為什麼《端敬皇后行狀》裏會有這種記載:

今年春,永壽宮始有疾,後亦躬視扶持,三晝夜忘寢興。其所殷殷為解悲憂,預為治備,皆如侍今後者。

原來,就在董鄂妃去世的這年春天,永壽宮石妃染疾,董鄂妃竟然帶病伺候她三天三夜,就像伺候皇后一樣。

那麼,董鄂妃是怎麼伺候皇后的呢?

還是據《端敬皇后行狀》的記載:

其事朕如父,事今後亦如母,晨夕侯興居,視飲食,服飾曲體罔不悉。

事今後克盡謙敬,以母稱之,今後亦視後如娣。

原來,董鄂妃伺候皇后就像伺候自己親媽一樣盡心儘力,甚至對皇后「以母稱之」。

歷朝歷代的皇貴妃,沒有哪個像董鄂妃活得這麼憋屈。

順治給予她一定禮儀上的待遇,並且在她死的時候發狂,但是董鄂妃在生前並不開心。她要看人臉色過日子,要看孝莊太后的臉色,要看不受順治待見的孝惠皇后,甚至還要看順治喜愛的妃嬪的臉色。

所以,你還奇怪為什麼順治短短的一生中有那麼多孩子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