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组织团队伙伴一同进行了现金流游戏的推演。邀请到了好友、企管领域资深培训专家、财富顾问赵志宏老师带动和辅导、点评。

现金流游戏众所周知来自于罗伯特·清崎的《穷爸爸富爸爸》系列。我自己之前曾经反复看过这些书,并且也梳理过财富管理的一些逻辑,后来又接触了电脑版游戏,但是跟实际现场真人互动,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也隐隐约约感觉需要通过实践将《穷爸爸富爸爸》中的信息进一步理解消化。志宏在推广CWMA国际财富管理师培训过程中,和我交流起现金流游戏的问题,我们一拍即合,所以有了今天团队活动的缘起。

专家老师给我们进行现金流游戏的实战演练,并且进行游戏复盘梳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提升。现金流游戏的核心理念就是将人生可能遇到的各种机遇排列在轨迹线上,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职业身份、资产状况、结合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做出选择。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资产创造的被动收入大于总支出。

每桌大概6-8个人就可以开局。每个玩家顺序抽一张职业牌,职业排上会表明每个人的身份,这些职业包括了医生、警察、秘书、门卫等等。并且针对不同职业列明所的资产情况,整理并跟踪收支平衡表和资产负债表。

每个人首先把这些现金流的数字抄写在记账单上,然后依次开始顺时针至骰子根据骰子的点数,每个人一次选择自己的方格演进。通过不同的骰子数,每个人会随机选择到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有可能会遇到几种不同的状况(机会),那么在面对这些选择的时候,个人如何通过手中的筹码,以及一定的现金通过自己的投资逐渐为自己创造被动收入、最终使被动收入大于支出来实现个人财富的自由,也就是进入快车道。

进入快车道之后,每个人积累财富的速度会进一步提升、并且会获得奖励、也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来购买资产,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被动收入。但是在这个过程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危机,例如离婚、失业、破产、官司、审计等。甚至有一些机遇看起来是利好,但是也有可能会让这个人瞬间入不付出,出现现金流的损耗。

一天下来的小结:

1.每个人要学会主动寻找和把握投资机会;

2.游戏的前期要控制支出,谨慎判断投资项目的收益;

3.游戏的重点并不在于赚最多的钱,而是要通过再投资让金钱转化为我们的资产;

4.金钱更多变成了一种数字,能够培养一种理性的资产支配方式;

5.机会不一定往外寻找,而是根据自身的资产情况,就可以得出行动的方向;

6.现金流游戏影射著人生轨迹,每个人面对人生的事件时,都会作出下意识的判断。现金流游戏不能逃避,必须对人生事件作出正面回应;

等等

复盘的时候,我看到一段话很有感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教父弗兰克·奈特认为,一个人是穷人还是富人,主要取决于「出身、运气和努力」,而且他著重指出:这些因素中努力是最不重要的因素。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布坎南对奈特的论述又作了扩展,他认为一个人是穷人还是富人除了取决于奈特所讲的三点之外,还要加上一个「选择」,即个人对包括职业在内的人生道路的选择。布坎南也认为,尽管通过努力而获得的权利最公正,但在四种因素中也只能占最微小的份额。

为什么单纯的努力并不能改变命运?我的理解是,出身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其中在面对危机或者机遇的时候,做出选择带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回头审看成功者们的轨迹,选择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努力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努力,而不转变自己的思考方式、不调整自己的决策模式。那么,人生或许只是一个方向的单行线——因为发展轨迹已经可以看得见终点了。

我在为客户做保险咨询和规划的时候,内心也会时常在萦绕一个问题:我对面的这个人,能够消化我们提供这些信息、了解保险的运行模式、进而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吗?他(她)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保险经纪人虽然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可以产生若干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但是客户内心当中深层决策模式,是我们无法影响的。

因为保险经纪人99%都从陌生客户做起,极少向亲戚朋友反复推销。所以陌生人之间,确实需要足够的时间来熟悉、了解并成为一生的朋友。但只要给我们时间,我们愿意成为。

现在保险行业,早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经纪人会根据掌握资源和信息情况,以最短的时间组合最佳产品,尽最大努力帮助客户落实方案,在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我们需要的就是等待、等待客户的理解、全面的认知、进而正面回应、做出最佳的决策。以心换心。

(说远了)

回头来看,现金流游戏中大家都很投入、都感觉意犹未尽。我们每个人都在尽可能的根据真实情景、自己手中的资产情况、反复思考最佳的投资决策。这样的财商游戏,是人生思维的一种刻意练习、对于我们审视人生风险点、考虑提前安排财务规划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回家时,看到家门口的银杏树。初秋风乍起,黄叶已满天。据说有500年历史,李自成进城时,曾在此拴过马)

(结束一天的推演,来份牛尾火锅打牙祭+吃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