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禹聖

摘 要: 辭彙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部分。「是」、「有」、「在」是現代漢語中的高頻辭彙,也是對外漢語初級階段的必修辭彙,其編排順序尤為重要。通過對國家語委語料庫的調查與分析,從詞頻統計與義項分析的結果中發現目前部分初級漢語教材不符合編排順序規律。初級漢語教材辭彙教學必須妥善編排。

關鍵詞: 對外漢語 辭彙教學 語料庫 詞頻統計 義項分析

引言

1996年出版的《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以下簡稱《大綱》)依據七個動態頻度統計詞典、詞表和字表而制定,大部分對外漢語教材都以《大綱》為參照標準,但在使用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問題集中出現在高低詞頻的編排順序、義項編排順序、留學生的偏誤情況。「是」、「有」、「在」三個詞的教材編排是這些問題的側面反映,這三個詞是初級階段學習的必修辭彙且基本安排在初級漢語教材的上冊,因此具有很高的教學價值。

21世紀語料庫技術發展迅速,國家語委語料庫的詞頻統計、義項分析等方法能夠有效地指導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但這些方法很少應用於對外漢語的教材編寫。對外漢語教材編寫要考慮到詞頻、義項頻率及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等。筆者通過對國家語委語料庫的統計調查,再與部分初級漢語教材對比後發現這三個詞在編排上存在一些問題,不符合對外漢語教材的編寫規律。本文目標是將調查結果反饋到初級漢語教材編寫中,希望為教材辭彙編寫提供參考建議。

一、對外漢語教材的編寫現狀

對外漢語教材的辭彙及其義項的編排順序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與學習順序,這對學生漢語學習有著極大影響,因此教材編寫工作不容忽視。

首先是不同辭彙的教材順序編寫。通過對比五本初級階段漢語教材發現大部分是以「是」、「有」、「在」為順序的。近年出版的對外漢語教材中,「是」和「有」一般安排在前後兩課或者同一課,而「在」一般是上冊課本的最後幾課纔出現。同一辭彙的不同義項教學安排,參照《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甲級對「是」、「有」、「在」的義項教學歸納如下:

(一)「是」與「是」字句在《大綱》甲級中規定了五個用法:(1)表示等同。如:我是李明。(2)表示質料、特徵 如:這種鞋子是布的。我們班是第一名。(3)表示說明、歸類,如:他是工人。

(二)「有」與「有」字句在甲級大綱共有五個用法:(1)表示領有:我有個朋友。(2)表示包含、列舉:一年有十二個月。參加晚會的有工人、農民、幹部。(3)表示存在:屋裡有兩張桌子。學校門口有很多車。(4)表示評價、達到:他很有辦法。他有三十多歲。(5)表示發生、出現: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這個孩子有進步了①。

(三)「在」,《大綱》甲級規定「在」的用法是引出時間、處所、起點以及時間副詞「在……」。但大綱的義項安排順序卻不是基於義項使用頻率安排的,這給對外漢語教材編寫工作帶來了很大障礙,導致部分對外漢語教材出現了義項順序安排錯誤等問題。筆者對比了1999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漢語教程1》、2006年北大出版社出版的 《漢語初級綜合教程上冊》、2009年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對外漢語教材綜合教程第一冊》、2006年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實用漢語課本1》和2016年北語出版社出版的《漢語教程第一冊上》五本教材。經過調查後發現,北大出版的教材基本都用一課的容量將「是」、「有」、「在」的基本用法全部教授,而且課時順序較前。但也有在編排上打亂順序的教材,如 《21世紀對外漢語教材綜合教程第一冊》雖然教學順序也是「是」、「有」、「在」,卻把三個詞的不同義項打亂分佈在四十篇課文中分散教學,每一課只講授該詞的一個用法,這種編排模式較為散亂。北語出版的教材則是以「是」、「在」、「有」為編排順序,在不同義項教學編排順序方面更系統化。

這三個詞的教學安排如下:(1)關於「是」與「是」字句,大部分教材都會把「等同用法」與「說明或歸類用法」放在一課時全部教授,但《21世紀對外漢語教材綜合教程第一冊》的編排順序較為混亂且講授不全面,「有」和「在」的存在用法都放在十八課進行對比卻忽略了「是」的存在用法。(2)關於「有」與「有」字句,上述教材一般是先教授「領有」用法再教授「存在」用法,但現在許多教材選擇不在初級階段上冊教授存在用法。(3)關於「在」,對比不同教材後發現基本都是隻教授「在」的介詞用法,現在的教材已經很少把「時間副詞」用法放在初級階段上冊講授。調查的教材中只有《新漢語教程1》和《綜合教程第一冊》教授了兩種用法,而其他三本課本都只講授了「在」的介詞用法。統計結果如下表:

二、基於語料庫實證的調查

筆者通過使用國家語委語料庫調查三個詞後發現,當今我國許多對外漢語初級教材在這三個詞的編排順序上不符合詞頻統計、義項分析統計等調查結果所反映的結論。

(一)詞頻統計:基於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的統計發現,「是」查詢到118527條符合要求的例句,「有」查詢到53556條符合要求的例句,「在」則有118823條。其詞頻統計結果為:在>是>有。初步得出結論為在現代漢語中「在」與「是」的使用頻率高於「有」,但大部分對外漢語教材會把「在」放在最後一位,而「有」則會提前教授。

(二)義項分析:「是」、「有」、「在」三個詞都是《大綱》甲級規定的必修辭彙,且在乙級和丙級還要教授更高難度的用法。基於國家語委語料庫的抽樣調查中發現,甲級規定的教學義項基本可以包含該詞65%以上的使用頻率。本次抽樣調查因樣本容量過多,因此「是」和「有」只抽取了500個調查樣本,且只統計甲級所規定的義項,排除高級用法和它的否定用法。調查結果以百分比的數據形式呈現,「在」則使用國家語委語料庫的詞性頻率統計的方法對全部樣本進行統計再抽取500個樣本進行義項分析。調查結果如下:

初步得出結論為「表示說明或者歸類」和「表示等同」的用法的使用頻率遠高於其他用法,應當重點教授。教學順序上,表示說明或者歸類的用法應在等同用法之前。endprint

初步得出結論為「領有」和「存在」是「有」字句中最常用的用法,應當重點教學,領有用法應當先與存在用法教授,列舉用法使用頻率不高可以不放在初級階段上冊進行教授。

將「在」抽取500個樣本調查分析後發現表示時間、處所、起點的約佔39%,初步得出結論為這種用法要先教授。

對比上述的五本教材後發現,大部分都不符合詞頻規律,不利於學生漢語的系統學習。部分教材將一個詞不同用法歸納在一個語言點教授或者放在同一課時進行教授,這對於學生而言極易混淆其用法導致偏誤。部分教材在語言點教學中會對比不同辭彙的同一用法,但由於教學順序安排不妥導致學生學得模稜兩可。

三、關於教材與大綱編寫的相關建議

通過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調查與教材對比研究後發現,教材和大綱未能準確地編排好這三個詞的教學順序,現提出相關建議以解決這些問題。

(一)辭彙編排順序:對外漢語教材中辭彙教學的編排原則之一是「基於詞頻統計結果來選擇教學辭彙」,根據此項原則與調查結果,筆者的結論是在教材編排的順序中應將「在」和「是」排在前面「有」置於後面。對比兩個詞的學習難度,「在」高於「是」,根據對外漢語教學中「先易後難」的教學原則應將「是」放在「在」前面。教學順序應安排成「是」、「在」、「有」。目前北語出版的相關教材符合這條結論。

(二)義項編排順序:通過義項分析統計得出下列結論:1.「是」的教學安排:在初級階段上冊中應當先教授「說明或者歸類」和「等同」的用法,兩個用法差異較大不能放在一個語言點教授。雖然表示「說明或者歸類」的用法使用頻率高於「等同」用法,但考慮到留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要先學會自我介紹,所以將「等同」用法安排在「說明和歸類」用法之前。如果課時容量足夠就可以在上冊教授「存在用法」,其他用法不必安排在上冊。2.「在」的教學安排:應該先教授表示時間、處所、起點的介詞用法,但由於大多數教材第一冊會教授「現在」、「正在」等時間副詞,因此「在」表示時間副詞的用法應該在初級階段上冊教授,而且要注意與「正在」、「現在」等其他時間副詞的辨析。3.「有」的教學安排:在初級階段上冊要先教授「領有」再教授「存在」的用法並且兩個用法差別較大應該作為兩個語言點教授,其他用法不必安排。

(三)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對國家語委語料庫的實證調查並結合留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後發現,留學生作文中出現頻率較高的錯誤與初級階段語法知識點息息相關,這反映了部分學生對初級階段一些語法知識點掌握得不紮實,如 「是」表示存在的用法、「有」表示領有的用法及「在」的時間副詞的用法。教師要重點講解這些知識點。大多數外國學生掌握情況不夠理想,很多學生在漢語表達中只會用這三個詞的一到兩種用法,因此頻率較低的用法也需要講解。

教材辭彙編排問題也是大綱辭彙編排問題的反映。《大綱》中辭彙各個義項編排順序較為雜亂,雖然進行了詞頻統計工作但沒有按照詞頻統計規律從高到低安排,也沒有考慮到留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這給教材編排工作造成了很大誤解。建議大綱將詞頻統計規律應用到辭彙編排順序上,這有利於教材編寫工作的開展。

結語

語料庫技術的最重要用途是幫助我們瞭解語言在現實中的實際使用情況。語料庫為語言教學提供了以下信息:頻度信息、語境信息、語法信息、搭配信息和語用信息,這為教材編寫提供了更好的參考工具,又能決定在教材中應當教授的詞項、意義和語法結構。但在對外漢語教材的辭彙教學編排過程中,詞頻只是編排原則之一還要考慮到實際使用情況及各項語言點的使用難度等。教材的編排依據必須先從辭彙的使用頻率出發,再為學生規劃辭彙學習目標。由初級階段漢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要先學習高頻辭彙與高頻義項才能掌握最基本的漢語交際能力。此外,學生的偏誤情況也能反映當今漢語教學的不足之處,其中教材的不足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使用語料庫分析的方法能直觀地發現當今漢語辭彙及其義項的使用情況及外國學生在學習時出現的問題。對外漢語教材要與時俱進,教材編寫要善於使用最新技術以促進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的發展。

注釋:

①劉英林.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2-53.

參考文獻:

[1]方緒軍. 對外漢語辭彙教與學[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2]李柏令. 21世紀對外漢語教材綜合教程第一冊[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3]李明. 對外漢語辭彙教學與習得研究[M].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1.

[4]李閃. 對外漢語初級階段的「是」字句教學[D]. 南昌:南昌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系,2013.

[5]李曉琪,戴桂芙、郭振華. 新漢語教程1[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6]劉珣. 新實用漢語課本1[M].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

[7]劉英林. 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8]馬清華. 漢語水平考試HSK辭彙分類手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9]宋真喜. 「在」字句研究綜述[J]. 漢語學習,1997(2).

[10]王鈺. 漢語初級綜合教程上冊[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1]嚴娟. 對外漢語教學中「有」字句教學初探[D]. 蘭州:蘭州大學,2013.

[12]楊寄洲. 漢語教程第一冊上[M].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6.endprint

本文摘自與:http://6410.qikan.qwfbw.com/(西部素質教育雜誌社)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