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71018_154516.jpg

11月15日就要上市了,一本小说从开始到结束,常常需要许多人的协助,有些知识的提供对于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支持跟鼓励也不可或缺,有人相信自己可以写出好故事,并且期待看到自己写的故事,可以让作者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有了继续一个字一个字写下去的动力,想要来分享一下这次写在新书最后面的,对许多人的感谢。
===========

谢辞
—人世间的所有相遇

 

本书得以完成,特别要感谢许多人的帮助:

感谢台大医院胸腔外科徐绍勋医师百忙之中,细细回应我对于胸腔刀伤的种种疑问,让我有机会在创作初期就可以修正内容。

 

感谢我的好朋友曾郁雯护理师,常常三更半夜还要答复我各类疾病与护理疑问,辛苦妳了啊,之后还是可能会继续麻烦妳喔。

 

感谢许皓哲以其专业的经验回答我各式各样关于住宅保全主机功能、设定等问题,虽然妳一直困惑于有需要了解这么详细吗?但对我而言,细节都是很重要的,也许我只描写一部份,但全貌我是得要清楚在心才行。

 

感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陈仪深教授总是在我迷惘时为我指路,特别是在许多人生关键时刻给予我信心与方向。

 

感谢国家人权博物馆筹备处王逸群主任,支持并鼓励著本书的创作与出版,也感谢筹备处所提供的创作补助。

 

感谢好朋友黄谦贤先生一路支持鼓励本书的出现,并抢先阅读了本书,有所坚持的人往往都走在艰辛的道路上,但愿你我未来都可以继续有勇气这样前进著。

 

感谢好朋友洪歆玫小姐,虽然妳我相隔颇远,未能常常相见,但是每天藉著通讯软体的相互关心与真情让人感受安心。

 

台湾的出版业常常都不喜欢接到超长篇的书稿,而我何其有幸地遇到了两位美好的总编,只在乎内容,不在乎长度。感谢斑马线文库的施荣华总编,虽然这次我们暂时未能合作,但是妳的热情与支持让我在小说创作的路上有了更多的信心,知道我只要真心地写出好故事就好了,其余的,不用担心。

 

这是我与读书共和国第二次的合作,感谢远足文化的韩秀玫总编给予我强大的信念,交稿前无比忧虑这么长篇的作品能否被接受,但初次见面时妳与我讨论的竟是本书的续集以及其他的创作计划,还为我的下本书想好了书名,同时让我相信努力写出好故事才是我的天命。感谢我们彼此都相信著写作与书是可以默默地影响许多人,并且愿意为此继续付出我们的生命与能量。

 

感谢我的母亲陈丽珠女士、长辈蔡宽裕先生以及许多二二八、白色恐怖受难者长辈们,感谢您们让我看到人性的坚韧,也让我看到这世间的无奈与冲突,您们都辛苦了,也委屈了,但愿转型正义早日落实,让更多的真相得以公诸于世。

 

感谢我的几位白色恐怖第二代女性的姊妹们—颜司音、林小云、蔡海如与郎亚玲,首次的相遇便知大家是没有血缘的亲姊妹,还有同为第二代,但历经更早年代的杨碧阿姨,我们共同走过那个幽微的年代,不为人知,踽踽独行地品尝著生命的试炼,那种不言而喻的明白,让人安然于这一生,也许我们并不孤单。

 

感谢我的宝贝女儿王芃,虽然妳常常有点两光,但妳总是那么体贴而窝心,在我烦闷时耍宝为我解忧,我知道妳也有自己的烦恼,谁不是呢?但是这一路我们甘苦与共,谢谢这一生有妳的陪伴,我知道妳的未来会是幸福的,也请不要放弃妳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请继续发光发亮,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本书排版前夕,陈立宏先生离开了我们。我与立宏大哥相识于郑弘仪大哥的新闻哇哇挖,之后一直保持著联系,立宏大哥总像照顾妹妹般地关怀著我,当我出版新书时总是为文推荐,不遗余力地帮我一起打书,让我在一些幽微处得见温暖阳光,正准备著本书出版后要带去给立宏大哥,不想,却在炽热阳光下离开了我们。得知消息那天,泪水总无法停止,思及大哥的真诚与对这片土地的爱,谨能将本书献与立宏大哥,去到彩虹桥的彼端,再也没有病痛了,终有一天,我们会在彼端再度相遇的。

 

过往,每本书的完成总会写下后记,记录著创作的历程,但这次,我想,就让故事本身来说故事就好了,谢谢你们的阅读。

 

最后,感谢人世间的所有相遇,我知道每一处转弯、每一回的相遇都是自有深意的,祝福所有我关心与关心我的人们尽皆平安。

2017.7.22于汐止

 

p.s:本书出版时王逸群主任已荣升国立台湾博物馆副馆长。
===========

订购单传送门:https://goo.gl/forms/XwDvN112haSuUXl9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