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其實也就是位倒黴皇帝,正所謂老子欠債兒子還。任上期間先後爆發太平天國運動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一個字慘

雖然道光絕對歷史第一省皇帝,不過並沒有攢下什麼錢的,那鹹豐是怎麼養活軍隊和朝廷的呢

一,變賣家當,還別笑確實就這樣,不止把自己內務府的銀子劃給國庫,還把紫禁城的金塔換成錢給國庫,

二,收稅,主要加了釐稅,就是交易稅和通行稅,,類似我們現在的商品稅

三,發行新錢,發行銀票,寶鈔,類似我們現在的國債券,只還過當時就根本不準備兌現,所以造成惡性的通貨膨脹,

四,勸捐,簡單說就是你給多少錢就給你什麼官,


不外乎幾點:一是放寬官員任用標準,例如將捐官的錢數標準提升;二是為了鎮壓太平天國,允許地方的大臣設置關卡抽取厘金;三是節約宮中用度。


道光時期一年的財政收入約在四千萬年左右,財政狀況就是入不敷出,到了鹹豐繼位的時候,國家更是處於內憂外患,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各種賠款,清王朝搖搖欲墜。鹹豐開始節約為主,籌集了大量銀兩,但是這些永遠不夠,在後面啟用漢人,興辦團練,自籌糧餉,徵收釐稅,推行大錢,銀票,寶鈔,總之個人認為最後是通過加大各種賦稅的徵收才緩和了財政危機。


道光末年戶部賬面庫存1000萬兩白銀,實際虧空900多萬兩,鹹豐上臺的第一年大清子民就為他送上了太平天國的厚禮,朝廷沒錢,中央開始放權,各省自行組織鄉勇籌錢抵抗太平天國,同光兩朝一直沿用


對地方放權,特別是剿匪,打太平時、

基本上是地方自治

國庫沒錢,就讓地方大員理個章程收厘金,商業稅等,但這樣與形成了,地方尾大有掉,兵只知將,不知朝庭

為清政府的倒臺與後面的軍閥混戰埋下引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