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瞭解了氫彈有多重要、開發氫彈有多難,你才能明白于敏的重要性在哪裡:核威懾絕大部分來自氫彈。常規武器的威力遠遠低於原子彈,而原子彈的威力又遠遠低於氫彈,因為它們能量的來源不同。常規武器用的是化學能,原子彈用的是裂變能,氫彈用的是聚變能。

註:風雲之聲內容可以通過語音播放啦!讀者們可下載訊飛有聲APP,聽公眾號,查找「風雲之聲」,即可在線收聽~

2019年1月16日下午,我正和許多科技工作者在「典贊·2018科普中國」的頒獎典禮現場,突然聽到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了,享年93歲(1926-2019),不禁深感悲痛。

于敏

大家都知道,于敏對中國的氫彈研發發揮了關鍵作用。有許多人說,世界上的氫彈構型只有兩種,一種叫泰勒-烏拉姆構型(Teller-Ulam design),一種叫于敏構型,而且於敏構型比泰勒-烏拉姆構型還要好。這種說法是真的嗎?應該如何理解于敏的貢獻,以及更廣而言之,于敏的歷史意義?

為此,我做了一些相關的調研。要充分理解于敏的工作,就需要首先理解氫彈的原理。而實際上,氫彈原理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話題。瞭解了氫彈有多重要、開發氫彈有多難,你才能明白于敏的重要性在哪裡。因此,讓我們把這個話題分成幾期,第一期來談氫彈的科學原理,第二期來談氫彈的工程實踐,然後來談于敏的工作。

關於氫彈,大多數人都知道,氫彈是人類製造過的最強大的武器。不過,強大到什麼程度呢?很多人可能並沒有充分理解。

讓我們來看一些數據。有一種常用的炸藥叫做三硝基甲苯,簡稱TNT。人們經常用當量(yield)來表示一個武器的威力,意思就是它放出的能量相當於多少質量的TNT爆炸。如果用能量單位焦耳來表示,那麼1噸TNT爆炸釋放的能量約等於41.84億焦耳。

氫彈從未在實戰中使用過,而原子彈使用過兩次,就是二戰末期投擲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1945年8月6日投在廣島的那顆原子彈,代號叫「小男孩」,當量約為1.5萬噸。1945年8月9日投在長崎的那顆原子彈,代號叫「胖子」,當量約為2.1萬噸。

廣島上空的蘑菇雲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當量約為2.2萬噸。

人類歷史上試驗過的威力最大的原子彈,是1952年11月16日美國爆炸的「常春藤之王」(Ivy King),它的當量是50萬噸。

那麼,氫彈是什麼樣的當量呢?

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的第一顆氫彈,當量約為330萬噸。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試驗的氫彈,是1952年11月1日美國爆炸的「常春藤麥克」(Ivy Mike),它的當量是1040萬噸。

常春藤麥克的蘑菇雲

美國曾經裝備部隊的威力最大的氫彈,是B-41核炸彈,又稱為Mark-41,在1961年至1976年期間服役。它的當量是2500萬噸。

人類歷史上試驗過的威力最大的氫彈,當然也就是人類歷史上試驗過的威力最大的武器,是蘇聯在1961年10月31日爆炸的RDS-220氫彈,經常被稱為「沙皇炸彈」。它的當量是——5000萬噸!

你可以看出來了,原子彈的當量是在萬噸至十萬噸的級別,而氫彈的當量是在百萬噸至千萬噸的級別。基本上,氫彈的威力比原子彈高出兩個量級!

這絕對不是說原子彈很弱。實際上,跟非核武器,也就是常規武器比一比,你就會理解原子彈的威力了。

近年來,美國宣佈開發了一種前所未有強大的常規炸彈,叫做「炸彈之母」(MOAB)。

炸彈之母

後來,俄羅斯又宣佈開發了一種更加強大的常規炸彈,叫做「炸彈之父」(FOAB)。

炸彈之父

這兩個名字雖然看似搞笑,但不像那個航公對航母的笑話,這兩種武器是真實存在的。許多媒體報道了這兩種炸彈有多麼多麼恐怖,爆炸後產生的衝擊波對武器裝備和建築物的破壞力相當驚人,還會造成缺氧狀態,導致爆炸區域內生物窒息而死,然後說它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核武器。

那麼,這兩種炸彈的當量是多少呢?

回答是:炸彈之母11噸,炸彈之父44噸。

這是什麼概念?即使是跟2萬噸級的早期原子彈相比,這倆所謂「之父」、「之母」的當量也只有人家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量級。結果媒體說,你們要取代人家?這不是開玩笑嗎?

現在你可以明白,為什麼把武器分為核武器和常規武器了吧?前者和後者完全不是一個層面的!

所以武器的基本圖景是:常規武器的威力遠遠低於原子彈,而原子彈的威力又遠遠低於氫彈

看電影和讀歷史的時候,我經常想指出一點:打仗首先比的就是能量。如果一方比另一方掌握更高層次的能量,那麼他就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好比同樣作為超級英雄,有些人只能使用自己的體力拳打腳踢,有些人卻能用小型化核聚變反應堆飛天遁地,怪不得前者經常苦哈哈的,而後者就瀟灑多了。

蝙蝠俠

鋼鐵俠

雖然我們經常用到核威懾這個詞,但現在你可以明白,核威懾絕大部分來自氫彈。原子彈的威懾只能詐唬詐唬無核國家,對有氫彈的國家來說基本屬於逗比行為。正如古典小說中常見的句式:「螢火之光,也敢與日月爭輝?」

讓我們來做一個小測驗:世界上哪些國家有氫彈?

回答是:按照獲得氫彈的順序,分別是美國、蘇聯、英國、中國、法國

哎呀,這麼巧啊,剛好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嗯,這是不是巧合,就看你怎麼理解了。你也可以認為,因為這五個國家有氫彈,所以它們成了五常。五常表示:地球的和平,就靠我們來保衛了!

世界上還有些國家,號稱是有核國家,但一般認為它們只有原子彈,沒有氫彈。這些國家包括: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朝鮮,以及曾經的南非

你覺得這些有核國家對你的威脅有多大呢?

恐怕大不到哪裡去。否則為什麼南非要帶個「曾經」啊?南非曾經建造過六七件核武器,後來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視下拆除了。如果南非有過氫彈,你覺得誰能強迫它拆除?

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是關於朝鮮的。2017年9月3日,朝鮮宣稱舉行了一次地下氫彈試驗,然後歡慶自己掌握了氫彈技術。但是外界對此充滿懷疑,因為根據我的科大同事、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溫聯星教授檢測到的數據,這次試驗的當量大約是10.83萬噸加減4.81萬噸。

在前面我們舉的例子中,氫彈的當量都是百萬噸甚至千萬噸的級別,結果這裡搞個十萬噸的就號稱是氫彈?十萬噸的氫彈也不是沒有,五常會造,這是小型化的技術。但是對朝鮮來說,難道第一次試驗,就掌握了氫彈小型化的技術?走還沒學會呢,就直接會飛了?你是願意相信這個,還是願意相信……這次爆炸的根本不是氫彈?

順便說一句,溫聯星是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他們實驗室發展了最先進的地震高精度定位方法。因此每次朝鮮核試驗,他們都會探測一番,然後發表若干篇高檔次的學術文章,然後媒體愉快地報道一通。在這個意義上,最喜歡朝鮮核試驗的,除了朝鮮人,大概就是溫聯星教授!

溫聯星

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是最近的一條新聞。在奈及利亞的一所學校裏,曾經有一公斤濃度高達90%的高濃縮鈾,用於微型核反應堆的研究。恐怖組織「博科聖地」興起後,國際社會十分擔憂恐怖組織會得到高濃縮鈾,把它做成武器。因此,中、美、俄、英等國聯手,在24小時內進行了一場堪比電影大片的特別行動,把這一公斤高濃縮鈾用俄羅斯的飛機轉移到了中國石家莊(guancha.cn/internation/)。

中核集團網站報道,配圖為奈及利亞高濃縮鈾運抵中國

這個故事說明,核大國之間即使在許多事情上吵吵嚷嚷,但在防止核擴散上還是有強烈的共同利益的。到了維護世界和平的關鍵時候,五常並不是喫白飯的。

奈及利亞之所以同意把高濃縮鈾轉移走,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能幫他們實現微堆低濃化改造(guancha.cn/internation/)。也就是說,在不改變堆芯尺寸的情況下,將高濃鈾組件換成低濃鈾組件。改造後的微堆可以滿足原微堆的所有功能,安全性能更好,燃料使用壽命更長。

2016年,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在經過5年攻關後,成功將微堆中的核燃料富集度從90%降至12.5%,並實現滿功率運行,使中國成為全世界唯一完全掌握微型中子源反應堆技術的國家。

2018年8月,中國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下,與奈及利亞政府簽署了有關微堆低濃化改造工作的協議。10月20日,中核集團順利出口低濃鈾新燃料。11月27日,使用新燃料的奈及利亞微堆達到滿功率運行。

所以你看,要維護世界和平,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你的科技實力!

好,在瞭解了這些基本背景之後,科學問題就出來了:常規武器與原子彈之間、原子彈與氫彈之間,為什麼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

一言以蔽之:能量的來源不同。常規武器用的是化學能,原子彈用的是裂變能,氫彈用的是聚變能

化學能來自化學反應,本質是在原子核不變的情況下,原子核外的電子重新排布。

甲烷燃燒反應

裂變能來自核裂變,就是一個原子核分裂成多個原子核。

鈾-235裂變

聚變能來自核聚變,就是多個原子核聚合成一個原子核。

氘氚核聚變

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兩者統稱核子。核子之間的結合能,遠遠高於電子與原子核的結合能。也就是說,把一個原子核拆成相距遙遠的若干個核子所需的能量,遠遠高於把一個原子拆成相距遙遠的原子核與電子所需的能量。

你如果要問更本質的原因,就是:把電子跟原子核結合在一起的力叫做電磁力,把核子結合在一起的力叫做強相互作用。電磁力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就是電力和磁力,你用的所有電器都是基於電磁力的。而強相互作用是在日常生活中見不到的,只會出現在兩個核子相距非常近的時候,比如原子核內部,而如果兩個核子距離稍微遠一點,就衰減到幾乎為零了。《三體》中設想了一種所謂強相互作用材料,就是著名的「水滴」,這在目前還只是個幻想。

《三體》水滴

顧名思義,強相互作用比電磁力強得多。這是符合直覺的,越是內核的東西,結合得當然越緊密。所以,核反應涉及的能量標度在本質上就比化學反應高得多。

這樣,我們能夠理解為什麼核能遠遠高於化學能。但在覈能內部,為什麼聚變能又遠遠高於裂變能呢?

實際上,單個裂變反應釋放的能量往往大於單個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但是別忘了,兩種反應的起點不同。聚變的反應物是輕原子核,例如氫和氦。而裂變的反應物是重原子核,例如鈾和鐳。這些重原子核的質量是輕原子核的上百倍,因此當你計算單位質量反應物放出的能量,也就是能量密度的時候,聚變就比裂變強大得多了。

既然如此,人們為什麼沒有直接開發氫彈,而是先開發出了原子彈呢?

原因在於,聚變比裂變難發生得多

裂變是從原子核裏跑出一些東西,比如一個中子。根據量子力學,這個東西在任何時刻都有一定的幾率跑出來,這個幾率只取決於原子核的勢壘。這就意味著,裂變跟溫度、壓強、化學反應等外部因素無關。如果一種原子核能裂變,比如說鈾,那麼無論它在什麼溫度下,什麼壓強下,無論以鈾單質還是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都會以相同的速度裂變。

聚變是把兩個原子核聚在一起,而原子核中的質子是帶正電的。這就意味著,兩個原子核之間存在靜電斥力。如果兩個原子核靠得非常近,它們之間的強相互作用就會超過靜電斥力,發生聚變。但如果沒有很高的初始能量,它們就不可能克服靜電斥力,靠到這麼近。因此,核聚變需要外界條件的幫助,需要非常高的溫度和壓強。

高到什麼程度呢?比如說太陽的能量就來自核聚變,太陽中心的溫度是1500萬度,壓強是2000億個大氣壓。

太陽

地球上實現不了這麼高的壓強,要發生核聚變,就只好把溫度升到更高,比如說上億度。

有什麼辦法能達到這麼苛刻的條件呢?有了原子彈之後,顯而易見的答案就是:用原子彈。所以氫彈都是用原子彈引爆的,先用裂變達到聚變條件,再通過聚變放出更大的能量。因此,氫彈又被稱為聚變武器,或者熱核武器。

瞭解了這些基本原理,就可以解答很多問題,例如我為什麼經常呼籲發展可控核聚變。原因很簡單,這是人類已知科學原理的最強大的能源。飛出太陽系,移民宇宙,一定要靠可控核聚變。

又如近年來,人們在全氮陰離子鹽、金屬氫等高能材料的研究方向取得了許多進展,中國的研究組就發了好幾篇《Science》。媒體也經常說,這些高能材料有望製成超高能量密度的炸藥。於是經常有讀者來問我:這些炸藥能不能代替核武器?

答案很明顯:不能。能量密度再高的化學能材料還是化學能,跟核能不可同日而語。這種問題真是應了一句名言:年輕人,你對力量一無所知!

你們對力量一無所知

更多袁嵐峯的文章:

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 袁嵐峯

紀念霍金: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 | 袁嵐峯

中國科技,別吹上天莫貶入地 | 袁嵐峯

科學讓人聽不懂嗎? | 袁嵐峯

從晶元到星辰大海 | 袁嵐峯

醫藥的邏輯 | 袁嵐峯

韓春雨撤稿一週年回顧 | 袁嵐峯

奇妙的數學:藍眼睛島和強弱共識 | 袁嵐峯

從藍眼睛問題,看羣眾理解能力的巨大差異 | 袁嵐峯

科大60週年校慶,星際迷航發來賀電 | 袁嵐峯

日本諾貝爾獎現在多於中國很正常,但未來屬於中國 | 袁嵐峯

永不消逝的信息:霍金的最後一篇論文 | 袁嵐峯

理解黎曼猜想(一)背景 | 袁嵐峯

理解黎曼猜想(二)兩個自然數互質的概率是多少? | 袁嵐峯

理解黎曼猜想(三)你真的相信全體自然數的和等於-1/12嗎? | 袁嵐峯

理解黎曼猜想(四)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 袁嵐峯

理解黎曼猜想(五)宇宙的密碼 | 袁嵐峯

理解黎曼猜想(六)朝聞道 | 袁嵐峯

戰鬥的無神論:在科普工作中宣傳無神論 | 袁嵐峯

科普方法論 | 袁嵐峯

科技袁人半年前介紹的少年班天才入選2018十大科學人物 | 袁嵐峯

2019科技袁人年度盛典演講:沒有人能阻止你努力 | 袁嵐峯

如何看待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 | 袁嵐峯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為袁嵐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副研究員,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理事,微博@中科大胡不歸,知乎@袁嵐峯(zhihu.com/people/yuan-l)。

責任編輯:吳啟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