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聲音爲基礎,

  程一對程一電臺規劃的未來是一個服務年輕女性的媒體平臺。

  深響原創 · 作者 ∣ 夏舟

  一個白色的微笑面具,這是網絡電臺主播程一公之於衆的唯一形象。

  在5年的時間裏,他陪伴超過兩千萬的用戶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夜晚。從傳統電臺走出來的他,已經成爲在線音頻行業內最大的個人IP之一。他是耳朵經濟的先行者,也趕上了快速發展的行業紅利。

  從傳統的電臺主播,到耳朵裏的“雲男友”,程一的用戶不僅覆蓋了線上各大音頻平臺,也輻射到了線下更廣闊的人羣。

  2018年,作爲情感網絡電臺程一電臺的創始人,程一以這個形象出現在了108所高校的巡講活動上,覆蓋大量三四線城市學校。

  除了發展線下活動以外,去年剛獲得紅杉資本A輪融資的程一電臺也在探尋更大的增長空間。

  其實,無論是音頻形式的電臺節目,還是自媒體浪潮中的公衆號,抑或是用戶數據迅猛增長的短視頻,歸根究底都是內容行業,都需要不間斷地推動“內容生產者-內容-內容消費者”這三角形的轉動。

  從單一網絡電臺節目成長起來的程一電臺也不例外。

  「有溫度、有情感的聲音」

  成立近五年,程一電臺已從最初的個人作坊式節目成長爲了擁有超2500萬用戶的平臺。節目類型上從單一的情感故事擴展出了訪談節目、粉絲投稿、話題討論;IP層面也打造爲以程一爲核心,簽約聲音KOL爲輔助的聲音MCN團隊。

  目前,程一電臺中80%的受衆都是年輕女生,其中又以對情感支持有較高訴求的女大學生爲主。這樣的用戶畫像與程一電臺的內容形式和類別緊密相關——程一電臺主要以情感類節目爲主。

  在傳統電臺時代,除了交通、民生等實用的本土新聞節目以外,夜間情感類節目是必不可少的欄目之一。

  到了網絡電臺時期,地域限制被打破,面向更廣也更爲年輕的聽衆羣,情感類節目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機會,成爲了所有音頻平臺的核心板塊。以程一電臺、蕊希電臺等爲代表,情感生活類電臺節目的播放量非常可觀。

  這和音頻內容的特性不無關係。

  首先是聲音這一載體形式。音頻內容向來能解放雙手,在駕車、跑步、做家務等場景中都能繼續進行,能提供伴隨式的內容服務。程一電臺的核心場景主打的就是睡前陪伴。

  其次,比起文字、視頻等形式,聲音更適合表達情感,也更具有想象空間。“聲音是有溫度的”,程一電臺旗下的主播能以溫潤嗓音實現聲音的通感。當用戶在聽耳機裏娓娓道來的講述時,她們同時也能感受到聲音中包含的情感,並且展開無限的遐想。

  相比文字而視頻而言,聲音對情感的傳遞更爲直接,這從而也就導致了音頻是最適合情感內容的載體之一。

  但音頻這種形式也具有其侷限性。程一向「深響」介紹到,音頻內容最關鍵的一個缺點就是獲取信息的效率不夠。在視頻中,一個畫面就能包含很多信息,而這在音頻中是無法實現的。同時,由於音頻具有很強的連續性,快進或者跳過等步驟就不易操作,伴隨式內容又意味着用戶很難投入高度的專注力。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靠選題、標題、開頭、整體氛圍等“鉤子”因素來抓住用戶的注意力就成了各大電臺節目的壁壘能力。基於音頻這一載體形式的優劣勢,程一電臺未來發展的發力點又落在了根本的優質內容上。

  程一表示,“內容好了,用戶自然會投入更長的時間給你,當然也會更有粘性。”

  「以內容爲核心,

  變現道路尚遠的耳朵經濟」

  在內容行業中,“內容生產者-內容-內容消費者”是個缺一不可的穩固結構。

  從內容生產者來看。內容的產出完全仰仗於人力,單一創作者生產的內容是有絕對的上限,因此內容行業的邊際成本高。對於程一電臺這樣的內容生產方,如何可持續地生產優質內容成爲了其規模擴張的關鍵點,也是難點所在。

  在資本的助推下,程一電臺開始了向聲音MCN機構的轉型,孵化除程一以外的更多KOL主播。據程一介紹,目前程一電臺的流量還是主要來自於程一個人的內容,但程一電臺會在未來利用現有的資源、渠道、內容能力,去簽約並孵化更多的腰部主播。

  目前,程一電臺已經簽約了近500名主播,像頭部主播“DJ陳末”的成長路徑便是他們要去不斷驗證並完善的培養機制。以聲音爲基礎,程一對程一電臺規劃的未來是一個服務年輕女性的媒體平臺。

  在內容上,越多元的內容越能撬起更多的用戶,也就越能擴大影響力。在構建了情感內容的核心壁壘後,程一電臺正在開發讀書、職場、廣播劇、星座等類別的內容產品。

  優質且多元的內容,這是所有內容平臺都追求的對象,但在從垂直內容向多元內容的進化過程中,如何把控內容的質與量之間的平衡、平臺的調性等問題都是需要在實踐過程去落實的。

  至於內容消費者,他們最看重內容能提供給他們的價值。正如讀書、學習類音頻節目能給用戶帶去信息價值外,程一電臺的內容是靠情感價值來吸引他們的。不僅播放量能體現這一價值,用戶與程一電臺之間的密切互動也驗證了情感價值帶來的歸屬感。

  在內容生產者與內容消費者的關係中,對於目前的程一電臺而言,用戶流量依然是核心戰略。程一表示,粉絲纔是其核心價值。

  在這一基礎上,程一電臺將繼續探索內容付費和廣告變現,這也是音頻內容現階段的主要變現模式。但是,與文字和視頻不同,聲音內容的變現之路顯得更爲艱難與漫長。

  比起音頻,文字和視頻有更大的內容承載空間,比如廣告可以直接在視頻的某幀畫面中進行露出。但是,目前音頻內容中的廣告形式就是廣告語的唸白,形式單一且對用戶體驗的影響極大。對此,程一電臺希望能學習新媒體“GQ實驗室”的廣告模式,通過大膽的腦洞和新穎的形式做到廣告即優質內容。

  而付費的音頻內容也備受爭議。音頻適合傳遞情感的同時,它也因爲承載的內容較少、記憶效果弱的特性而擁有較低的價值濃度。但是爲內容付費的用戶追求的就是內容的高價值,這使得音頻內容很難與付費掛上鉤。更何況,現在國內用戶的仍處於將音頻節目作爲閒時消遣的對象,離付費習慣的培養還有一段距離。

  在程一看來,耳朵經濟的發展還是要靠新玩法新模式的出現來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對於變現能力弱的耳朵經濟來說,資本的助推也是促進其快速發展的一大捷徑。

  以下是「深響」整理的獨家採訪實錄:

  深響:程一電臺的受衆是一羣什麼樣的人?他們爲什麼喜歡聽程一電臺?他們聽電臺的主要訴求是什麼?程一電臺是如何滿足這些需求的?

  程一:受衆80%都是年輕女生,其中又以女大學生爲主。因爲程一電臺好聽,程一電臺的定位就是女性、情感、生活,強調陪伴的感覺。年輕女性喜歡聽程一電臺,主要原因也是需要一種陪伴,這種陪伴是感性的、精神上的,是平時學習生活或工作中,周圍的人無法給予的。通過情感故事等節目內容,程一電臺能滿足聽衆這方面的需求。

  深響:程一電臺舉辦了很多線下粉絲見面會,線下活動是很耗費精力的,那麼你們是如何思考這些粉絲見面會的價值的?除了在用戶增長上,你們對線下活動還有哪些考量?

  程一:線下活動相對比較耗費精力,不過我們通過去年的108所高校巡講,也總結出了一些經驗,現在算是輕車熟路了。

  我認爲面對面交流,可以讓人與人之間建立更緊密的連接。這種連接代表一種信任,有了這種信任,纔可以“名正言順”地給粉絲們傳遞一些正面的、積極向上的觀念。

  所以我們今年會繼續開展一些線下活動,以高校活動爲主,主題是“相信自己,做更好的追夢人”。希望我們不只是在聽衆感到“孤獨”的時候纔會出現,而是從多個維度幫助粉絲聽衆的成長。

  深響:在之前的報道中,程一電臺的用戶數量是全平臺2000萬,目前最新的數據提高到多少了?這已經是一箇中型互聯網產品的規模了,你覺得之後增長曲線會放緩嗎?後續的增長空間在哪?程一電臺有哪些增長策略呢?

  程一:目前程一電臺的用戶數已經突破了2500萬、將近3000萬的樣子。程一電臺一直在持續增長,我們更專注內容。內容好了,用戶自然會投入更長的時間給你,當然也會更有粘性。電臺是感性的媒體,感情這東西,急不得的。

  後續增長空間主要是兩塊:一是擴充程一電臺的內容。現在我們的核心內容更垂直於有情感需求的18-25歲的年輕女性、以大學生爲主。所以我們在開發一些新的內容產品,比如讀書類的、職場類的、以及廣播劇類的、星座類的,這樣就可以在年齡上向上向下輻射到更多的人羣。

  二是目前程一電臺的主要流量,都還在DJ程一一個IP身上。我們會利用現有的資源、渠道、內容能力,簽約更多的腰部主播,並且孵化他們。這本身也是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深響:程一電臺經常被定位爲情感類內容自媒體。比起文字、視頻,您認爲用聲音來承載這類內容有何優缺點?未來的突破點在哪?

  程一:我認爲聲音內容有兩大優勢,一是情感,二是伴隨。

  關於第一點,情感。就像我們程一電臺的Slogan“聲音是有溫度的”,它不像文字那樣冰冷,也不像視頻那樣現實、現實到不給你留任何的想象空間。聲音是有溫度、是有想象空間的,這都決定了聲音是最適合表達情感的載體。

  關於第二點,伴隨性。睡前、駕車、跑步這些場景,通過圖文或者視頻獲取信息,體驗一定是很差的。白天工作的時候,爲了更專注可能會一邊處理文檔、一邊聽聽音樂;打遊戲的時候、隊友之間的語音,包括現在很多小朋友喜歡寫作業的時候“連麥”。這些場景下, 都是更適合聲音載體的。

  聲音內容的缺點也很明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獲取信息的效率不夠。文字內容可以一目十行、可以按自己的節奏來獲取信息;視頻內容本身就傳遞着大量的信息,比如一段視頻可以在開場1秒就抓住用戶、視頻主播只要開着攝像頭本身就是內容,這些都是聲音很難做到的。

  突破的話我覺得更多還是在內容上下功夫,如何取長補短。比如一些讀書類的聲音內容,通過歸納總結的方式,把一本書的內容壓縮在幾十分鐘的音頻中,就極大地提高了獲取信息的效率,同時又非常適合駕車人羣伴隨收聽。

  深響:怎麼看你的個人IP與產品高度綁定的問題?會限制程一電臺的發展嗎?

  程一:其實我們並沒有主動地去把程一電臺和我個人DJ程一進行綁定,包括我一直以來帶着面具,也是不想把DJ程一具體到特指某一個人,他應該是更符號化的。我目標中的程一電臺,不只是DJ程一,還包括DJ陳末、DJ梓楊等等這些好的聲音內容生產者。我希望它是一個以聲音爲基礎,服務年輕女性的媒體平臺。內容可能會迭代、主播可能會新老交替、但程一電臺一直都在,甚至100年。

  深響:未來是否會考慮簽約新主播,突破現有生產力、脫離個人屬性來打造MCN?

  程一:就像剛纔所說的,我們已經在開始着手做這些事。其實一直也在摸索,總結出了一些模式,我們將從運營和內容等多個方面進行維護,幫助KOL成長。然後就是大步向前。

  深響:您之前是傳統電臺行業出來的,現在來看,傳統電臺、網絡電臺,包括情感美文類節目和最近比較火的談話類播客節目,您認爲這些不同的形式在內容製作、獲取流量、傳播特點上分別有什麼異同?

  程一:差別還挺大的吧。傳統電臺因爲地域限制,受衆基數本來就很小,想細分垂直某一領域很難。並且傳統電臺的商業模式主要是TO B賣廣告,必須有足夠的收聽人數,所以節目邏輯是服務大多數。網絡電臺的受衆基數是億級網民,任何一個垂直領域,都有足夠的想象空間。

  另外傳統電臺多數強調車內收聽這一場景,目標受衆年齡結構偏大,很多內容都是直播,更強調伴隨性,內容生產效率比網絡電臺要高。品質上我覺得也比網絡電臺要高,網絡電臺更隨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國家在大力提倡融媒體,我們也希望能有機會參與到融媒體項目中,和電臺行業前輩多學習。

  深響:程一電臺也推出了一些談話類播客節目對嗎?看好這種節目形態嗎?自己喜歡聽哪些播客節目?

  程一:對,我們最近也開了一檔談話類欄目程度,我們定位爲輕鬆的、更符合年輕人收聽習慣的深度訪談,這個程度不太好把握。包括之前開辦的、現在仍然在持續更新的一聲一事,還有服務年輕人的交友類欄目聲音傳情。和一般的播客節目不同的是,我們更多是直播。

  我認爲這類節目更大的空間在未來,確切的說是車聯網開始到真正實現無人駕駛這段時間,而且要直播、要有實時互動。

  深響:去年拿了紅杉資本的資本後,程一電臺目前的主要發力點在哪?對下一輪融資窗口有什麼計劃?

  程一:主要發力點在聲音MCN機構和聲音KOL孵化上。目前已經簽約了近500名主播,同時也孵化出了例如DJ陳末這樣頭部的KOL主播,他的新書《你一個人過得好嗎》也已經開始預售了。按照我們的節奏,下一輪融資,目前也在準備中。

  深響:除了此前一直更新的電臺節目外,程一電臺有新的產品規劃嗎?

  程一:就像剛纔說的,程一電臺已經慢慢轉型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電臺,而不是隻有DJ程一一個主播。它同時也是一個聲音內容孵化平臺。下一步我們的聲音社區小程序產品也會上線,同時聲音社交APP也在規劃中。

  深響:在商業模式上有什麼新的考慮?行業內的哪些創新模式是你覺得比較值得關注的?

  程一:商業模式一直在考慮,但目前主要還是以做用戶爲主。割韭菜的模式也不是我們的風格,粉絲纔是我們的核心價值。

  一些社羣服務的商業模式我們比較關注,我們有付費內容的生產能力,也有很好的社羣基礎,大大小小的粉絲羣都有幾十萬人。但關鍵是付費之後的滿意度,我們希望是能達到99%以上,所以這方面做起來很謹慎。

  另外GQ實驗室那種品牌導向的廣告模式,也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廣告不傷用戶、同時還有自發的二次傳播,關鍵是內容,我們希望能在音頻廣告領域作出類似的品牌。

  深響:您是如何看待語音社交這一賽道?比如Uki、吱呀、TT語音等項目。

  程一:社交平臺要麼有工具性、要麼有社區性、要麼有娛樂性,又或者這些都具備。年輕人獵奇心理比較強,時間成本相對較低,現實社會和虛擬網絡平臺的社交地位都沒有形成,包括SOUL一類的新社交平臺很容易吸引到年輕人。

  當然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被更新的平臺、更好玩的玩法吸引走。社交形式不斷出新、千變萬化,關鍵在本質。

  深響:您認爲耳朵經濟在近期會有較快的發展嗎?如果出現爆發式的增長的話,可能需要哪些前提和契機?

  程一:會有較快的發展,但不太可能出現爆發增長,這和經濟形勢有關。要說前提的話,一是資本市場回暖,二是是否有新的玩法,比如耳朵經濟+文旅的模式。

  本文系「深響」原創,請勿以任何形式抄襲、搬運、洗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