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毛澤東第二次選定的「接班人」林彪叛逃身亡之後,毛澤東不得不另選接班人。毛澤東最初的考慮是,讓王洪文、華國鋒、李德生分別作為黨、政、軍的接班人……    毛澤東對於黨政軍接班人的安排  當毛澤東第二次選定的「接班人」林彪叛逃身亡之後,毛澤東不得不另選接班人。不過,毛澤東當時對於接班人的考慮是多方面的:1972年9月7日,毛澤東從上海調來王洪文;1971年2月,毛澤東從長沙調來了華國鋒;另外,毛澤東也看重早在1969年7月就已經從瀋陽調來北京的李德生。毛澤東最初對王洪文、華國鋒、李德生的考慮是分別作為黨、政、軍的接班人。  早在1970年8月的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已經顯露出安排李德生作為軍隊方面接班人的意向。當時正在出席會議的李德生突然受到周恩來的召見,周恩來向他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要李德生速到北京,換當時擔任總參謀長的黃永勝上廬山開會(黃永勝是林彪集團的主將之一,當時被調上廬山,和林彪等一起接受批判)。  在「九一三」事件的前夜,即1971年9月12日中午,毛澤東的專列從上海駛抵北京丰台車站。毛澤東在專列上接見了奉命趕來的李德生、紀登奎、吳德、吳忠。毛澤東命令李德生馬上調一個師到南口,以防林彪進行武裝政變。當夜,當林彪乘三叉戟飛機從山海關機場強行起飛時,周恩來立即命李德生前往軍委空軍司令部坐鎮指揮……毛澤東安排李德生作為軍事方面的接班人的意圖,可以說是十分清楚的。  毛澤東調華國鋒來京,擔任國務院業務組副組長、公安部部長,是打算安排他作為國務院方面的接班人。  1973年5月20日至31日,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決定,王洪文、華國鋒、吳德「列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並參加工作」。這一決定,實際上就是「預告」了王洪文、華國鋒、吳德將成為中央政治局委員。至於李德生,原本就是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也就是在這次中央工作會議上,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成立了中共「十大」選舉準備委員會。毛澤東提議王洪文為這個準備委員會的主任,周恩來、康生、葉劍英、張春橋、李德生為副主任。毛澤東的這一提議,清楚地透露了他要安排王洪文為黨的接班人的意圖。  果然,1973年8月31日,在中共十屆一中全會上,選出五位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名列第二,而李德生名列第五。也就是在這次會議上,華國鋒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四人幫」和鄧小平「對著干」  毛澤東在安排王洪文、華國鋒、李德生在黨、政、軍三方面接班之外,還考慮起用了鄧小平。  那是在「林彪事件」之後,王震從江西回到北京,彙報了鄧小平在江西的情況,力薦鄧小平。這樣,鄧小平在1972年8月3日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8月14日,毛澤東就鄧小平給他的信作了批示,成為重新起用鄧小平的信號:「請總理閱後,交汪主任印發中央各同志。鄧小平所犯錯誤是嚴重的,但應與劉少奇加以區別。(一)他在中央蘇區是挨整的,即鄧、毛、謝、古四個罪人之一,是所謂毛派的頭子。整他的材料見《兩條路線》、《六大以來》兩書。出面整他的人是張聞天。(二)他沒歷史問題,即沒有投降過敵人。(三)他協助劉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戰功。除此之外,進城以後,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沒有做,例如率領代表團到莫斯科談判,他沒有屈服於蘇修。這些事我過去講過多次,現在再說一遍。」  1973年3月10日,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批示精神,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進行討論。不久,中央作出了恢復鄧小平黨的組織生活和國務院副總理的決定。這樣,毛澤東又從江西調來了鄧小平。 1973年12月22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中央決定鄧小平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參加中央領導工作,待中共十屆二中全會追認。1974年10月4日,毛澤東提議鄧小平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因此,一時間分別從上海、江西、遼寧、湖南調來的王洪文、鄧小平、李德生、華國鋒,構成中國政治舞台的新布局。  然而,新布局中很快產生了新的鬥爭:王洪文和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結成「四人幫」,在政治局裡與周恩來、鄧小平「對著干」。  在中央政治局充滿尖銳「對著干」的緊張時刻,毛澤東卻於1974年10月13日離開了北京,前往湖南長沙。毛澤東這次去長沙非同往常,他在長沙住了114天,直至1975年2月3日才離開那裡,回到北京。  雖然華國鋒已經在中央工作,但他一直兼任中共湖南第一書記(直至1977年6月)。他精心地安排、照料毛澤東在長沙的衣食住行。毛澤東在長沙住那麼久,一方面這裡固然是他的故土,另一方面也是對華國鋒的信賴。  就在毛澤東離開北京才十幾天,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江青借口所謂「風慶輪事件」,跟鄧小平大吵起來。當天夜裡,江青和張春橋、王洪文、姚文元密商,派王洪文前往長沙向毛澤東告鄧小平的狀。不料,王洪文受到了毛澤東的尖銳批評。從此,王洪文的接班人地位動搖……  華國鋒被正式確認為接班人  1975年1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中共十屆二中全會,批准了李德生辭去中央副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請求;追認鄧小平為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在1月13日至17日召開的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華國鋒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公安部部長。 「四人幫」和鄧小平「對著干」的日子裡,「四人幫」和鄧小平兩敗俱傷,處於中間、既不倒向「四人幫」也不倒向鄧小平的華國鋒脫穎而出,被毛澤東最後選定為接班人。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約翰·加德納所著的《毛澤東與他的繼承者》一書中,曾對華國鋒這樣加以評論:儘管華國鋒1976年的提升可能是左右兩派妥協的結果,但是也說明了他受到雙方的信任。他可能缺乏鄧小平的敏銳與智慧,不及「四人幫」的宣傳能力,但是他有很高的組織才能,這一點在他的事業的每一階段都給上級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為農業專家,他在具有絕對重要性的這一領域中擁有專長。但是他的興趣和經歷又遠遠超出了這一部門。在所有政治領域中,他唯一不能勝任的是外交工作。  1976年1月8日,當周恩來總理去世之後,國務院總理空缺。1月21日,華國鋒、紀登奎、陳錫聯三位副總理提出,請毛澤東確定一個主要負責同志牽頭處理國務院的工作,他們三人做具體工作。毛澤東說,就請華國鋒帶個頭,鄧小平專管外事。就這樣,這一天,華國鋒被任命為國務院代總理,並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月28日,中央政治局通過了毛澤東的提議。  2月3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即1976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正式通知全黨,華國鋒任國務院代總理並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這樣,華國鋒便成為毛澤東第五次選定的接班人。不過,華國鋒還只是國務院的代總理。這個「代」字,意味著毛澤東還要對華國鋒能否全面領導這麼一個大國進行觀察。也就是說,華國鋒尚處於「實習期」。 1976年4月初,北京爆發了悼念周恩來總理的「天安門事件」。「四人幫」指責鄧小平是天安門事件的「總後台」。於是,毛澤東下令撤銷了鄧小平的一切職務,保留黨籍,以觀後效。  4月7日,病中的毛澤東先是提議華國鋒任國務院總理,緊接著又補充提議華國鋒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當晚,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通過了《關於華國鋒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的決議》。  5個月之後,毛澤東去世。由於華國鋒是「毛主席生前指定的接班人」,因此,他成了「繼承毛主席遺志」的化身,這匹「黑馬」成為「英明領袖」也就順理成章了。  據《鄧小平改變中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