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變分散為集中 天津濱海新區持續推進行政許可權改革)

新華社天津5月21日電(記者毛振華)行政審批的“萬裏徵程”,長期以來飽受詬病。作為全國首個設立行政審批局的地區,天津濱海新區秉承“讓數據和信息多跑路,企業和群眾少跑腿”的服務理念,用1枚公章取代過去18個部門的109枚公章,並將成功經驗復製到全國,破解權力“碎片化”和“公章圍城”等頑疾。

審批標準化猶如“車間流水綫”

如何用行政審批瘦身提速的減法,換區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加法,一直是處在開發開放中的濱海新區思考的問題。

4年前的5月20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正式成立。截至當年8月4日,僅實際對外服務的54個工作日中,該局就完成接件30387件,辦結率達97.9%,創造瞭聞名全國的“濱海效率”。

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黨組書記許春梅告訴記者,經過4年的常態運轉,審批操作越來越標準。根據摸索齣來的行政審批標準化操作規程,對審批要件、審批流程、審查標準、審批時限不斷規範和細化。“事項規程”按標準操作,充分擠壓自由裁量權。

為避免審批權過於集中,該局將“受理、審查、批準”分設,形成“單一窗口、全項受理,專業審查、團隊支撐,嚴格把控、終身負責”的審批運行模式,審批權力被關進製度的籠子,審批流程也更加科學。

同時輔以審管聯動“四項製度”:審管互動信息交流製度、重點方麵專項會商製度、審查員製度、觀察員製度,讓審批與監管緊密銜接,杜絕“兩張皮”現象的齣現。

109枚公章變1枚公章是政府自我革命的大動作。原有109枚部門審批公章已被永久封存,收藏在瞭國傢博物館。

刪繁就簡推進服務規範化

“從嚮窗口遞交材料,到領取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和公章,用瞭不到24小時。”說起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工作的辦事效率及態度,辦理完企業登記設立的祥恒瑞金屬製品銷售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璐連連用“想不到”來形容。

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經貿商務處處長程俊霞錶示,該局實施非主審要件“容缺後補”製度,絕不讓群眾一次次往返。“對已具備審批條件且主審要件齊全,隻是輔助性申請材料不齊全的,申請人書麵承諾補齊相關材料即可,通過先行受理,簡化審批流程。”程俊霞說。通常情況下,申請人“一張申報錶、一份承諾書”,要件齊全,可在1個工作日完成審批,最快的僅需1個小時。

有些事項分屬不同領域,審批如何提速?針對民辦學校設立與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該局推齣多項閤一、聯閤辦理。將分屬不同領域的事項涉及申報材料重新整閤,數量精簡四分之一。一次性提交全部材料,兩個部門同步並行審批,材料內部流轉,一次性發放許可結果。

針對企業投資落戶審批,推齣“保姆式”服務。每個企業投資項目,從進入一體化審批程序開始,專員實行全程無償幫辦服務,輔導企業準備材料,對材料進行預審預核。

天津津宏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在辦理設立及相關股權變更業務中,時間要求緊迫。為此,新區旗下天津開發區行政審批局采取專人代理到底,全程跟蹤服務。審批順利完成後,該公司辦理人員專門發來感謝信,點贊“質量第一、效率優先”的審批作風。

“淘寶式”服務讓審批更便利

走進審批大廳,迎麵接待的是專職幫辦服務隊伍,為申請人提供谘詢、填寫申報錶、復印、掃描、傳真、打印等服務。對路途遙遠,不方便前來領取審批結果的申請人,還能免費寄送審批結果。這些服務全部是由政府買單,無償為群眾幫辦。

天津開發區還推齣網辦模式,讓指尖上的審批更有智慧。天津開發區行政審批局信息化負責人王碩說:“我們依托‘淘寶式’的信息化平颱,將網辦覆蓋到網站、微信、微博甚至網絡直播等渠道,增強審批服務的協同操作與互動效果。”

如今,辦事人可像網上購物一樣,自主完成行政審批的網上申報,追蹤掌握審批進程,讓審批變得更加簡單、透明和準確。去年全年,天津開發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綫上語音、文字、視頻等方式增加瞭82.6%,證照快遞等配套服務增加達300%。

便捷的審批服務還嚮街鎮延伸,將紅利覆蓋更多人。在各街鎮統一設立服務站,全麵承擔區審批局所有行政許可和服務事項的接件、受理和谘詢服務的綜閤受理工作,實現瞭“足不齣街鎮”即可辦理審批服務事項。

審批提速服務提質沒有終點。“我們希望能在審批服務便利化、權力運行規範化上再推進一步,為真正打破行政審批的‘萬裏徵程’做齣錶率。”許春梅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