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周子學:國內集成電路短缺32萬人,培養人才是當務之急

來自專欄 DeepTech深科技14 人贊了文章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參加「 2018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研討會暨第二十一屆中國集成電路製造年會( CICD )」指出,中國發展該產業有龐大的市場,因此具備主場優勢,但國內技術實力與國際水平有著巨大差距,當中人才短缺更高達 32 萬人,這是一大問題,培養優秀人絕對是產業眼前當務之急。

周子學指出,胡正明教授(美國工程科學院院士、鰭式電晶體 FinFET 發明人)曾說過摩爾定律可以再走 100 年,我了解他的意思,還有「百年壽命」其實是個「形容詞」,意思是摩爾定律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發揮,至少再走 20 年沒問題,但現在晶元技術門檻越來越高,以前只講求效能、成本,現在講求效能、功耗、面積、成本( PPAC )四大面向都要兼顧。

周子學進一步表示,國內的集成電路產業與其他國家相比,仍是有巨大差異,現在國際大企業實力都太強大了,像是最近有兩個集成電路大企業已經做出最先進的工藝技術開發,可以預見,集成電路產業要做強做大,必須要有錢、有人齊聚,才能把技術強項發揮至極致,這些元素是缺一不可。

其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近五年來已經有飛速成長的表現,從 2013 年的 2500 億人民幣規模,快速成長至 2017 年 5411 億人民幣規模,周子學認為,國內的集成電路產業要拉近與其他國家的實力距離,有幾點要改善,尤其必須要從產業升級做起,這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來著手。

第一是堅持創新驅動,未來像是人工智慧、物聯網、自動駕駛等新趨勢,都少不了集成電路這個必備的元件,才能驅動這些新應用得以落實到生活周圍,但集成電路也必須要追求不斷創新,這樣才能持續發展,創新,絕對是產業的關鍵命根子。

第二是重視人才的培育,工信部日前發布「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統計,預計到了 2020 年人,產業人才需求量約 72 萬人,但人口的缺口卻高達 32 萬人,大多數的菁英都去金融產業。 周子學分析,現在社會精英對於職業選擇的排列順序,第一,優先是去金融投資行業,第二類的人是去互聯網產業,第三類的人纔則是去優秀的製造業,像是華為,一直到第四、五類的才會選擇去集成電路產業。

周子學也舉了台灣作為例子, 40 年前台灣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時,台灣三大優秀大學分別為台大、清大、交大,從這三個所大學畢業的學生首要選擇就是集成電路產業,才帶動台灣半導體產業數十年的榮景和進度。

周子學強調,做集成電路有錢,也要有人,人才到位了,才能真正發揮技術,真正紮實地把技術做出來,像是最近有兩個集成電路企業已經把最先進的工藝技術開發出來,但有錢絕對不夠,還要有人,要有一群人,更要有優秀的領導人。?

第三,集成電路產業要堅持走開放發展的道路,這是一個國際化產業,閉門造車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國更要堅定不移的走開放合作的半導體路線,因為沒有單一個國家可以單獨把產業做成,因此一定要開放合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