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學習從陰陽到「四象」

「四象」是「陰陽」與「八卦」之間的過渡現象,一般「易學」研究者談到「四象」,都是一帶而過。實際上「四象」包含的哲學思想是非常豐富的,理解「四象」的規則,對理解「八卦」是非常有幫助的。

「四象」是從天象上來的,先來看上圖中的「少陽」: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天氣漸漸熱了,但夜間的陰氣還沒有跑掉,所以叫「少陽」,是陽在上、陰在下的卦象。可以用來表述「早晨」、「春天」這些含義。

再來看「老陽」。到了正午,陽光普照大地,陰濕的地面蒸騰起水蒸氣,人們晾曬的被子也幹了。這是一天中最光明、最溫暖的時候,所以叫「老陽」。可以用來表述「正午」、「夏天」這些含義。

接下來看「少陰」。到了傍晚,夕陽即將落山,涼風起於暮色,但落日的餘溫還在,這是陰在上、陽在下的卦象,可以用來表述「黃昏」、「秋天」這些含義。

最後來看「老陰」,到了深夜,黑暗主宰了世界,萬籟俱寂,氣溫降到最低,這是純陰的卦象,可以用來表述「午夜」、「冬天」這些含義。

「四象」是有規律地循環的,黑夜過去是早晨,早晨過去是中午,中午過去是傍晚,傍晚過去是深夜。用每天都見到的天象去解釋哲理,這正是《易經》能夠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四象」告訴我們兩個重要的概念,一是量變到質變的概念,另一是循環往複的概念,《易經》對我們分別說了出來。

「四象」是從「陰陽」進一步變化來的,它解釋了為什麼陰會變成陽,陽會變成陰。

「四象」里的循環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做任何事都要從整體的、循環的角度來把握,在人生的不同歷程、事物發展的各個階段,要採取不同的措施,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

老子的《道德經》里有這樣一句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過去不大理解這句話的含義,讀了《易經》,一下子就明朗了,所謂自然,其實就是四象的變化。就是說人的一切行為要符合大自然的規律。按照規律辦事,則事半功倍,違背規律,則事倍功半。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科學研究,始終沒有解決的問題是,人的生命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如果你用「四象」的循環觀點來看問題,那麼人的生命極有可能是既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

九、從四象到八卦,質的飛躍「四象」是天象的四種變化,也可稱之為卦象。「四象」可以用來傳導簡單的信息。比如,天氣晴好、一切順利,用「老陽」,反之用「老陰」。時晴時雨、事有坎坷,用「少陽」或者「少陰」。但用「四象」來表示和傳遞稍微複雜的信息就有些力不從心了。於是,傳說中的聖人——伏羲,把兩畫爻的四象做了革命性的改進——八卦出現了。

八卦的原理與四象是一樣的,顯示的都是太陽的升起和降落的符號,就是在四象的兩種符號之間插入一個陽爻或者陰爻,變成三畫爻,三畫爻的卦象有八種變化,所以稱之為八卦。八卦的誕生,使陰陽理論發生了質的變化。有了三畫爻的八卦後,三畫爻可以分別代表天地人。古人把天地人稱之為「三才」,人居中,在天之下,地之上。用八卦符號來演示,初爻為地,二爻為人,三爻為天。這樣,原來以研究天象為主的四象,就實現了向八卦的原始哲學轉變。

「卦」是什麼?「卦」者掛也,學習八卦,要把卦象掛起來學習。掛到哪裡呢?屋內的牆壁,村頭的樹下,田邊的蒿草,都可以。八卦本就是大眾的文字,學習起來用不著那麼正式,那麼講究排場。你可以碰它、摸它,把它翻過來,倒過去,其實《易經》就是讓人這樣玩味的,只有玩味,才有心得。

《易經》的神奇,在於以象論事。用自然界的一種現象,論述人間的一種道理。這種方法形象、生動,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哲學境界。

易經學習從陰陽到「四象」根據張成老師易經應用智慧內容整理而成。

?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