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焦作日報》08版

引 言

初春時節,和煦的春風吹拂着山陽大地,這裏處處千花百卉爭明媚,一派醉人好春光。

田躍民在開幕式現場。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 旭 攝

在這美好的日子裏,一場專屬焦作市民的藝術盛宴在山陽建國飯店峯林峽廳跟廣大市民見面了。3月27日上午,應焦作市博園置業有限公司邀請,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家、新水墨畫家田躍民攜帶近60件個人藝術作品及珍貴的收藏品到我市進行展出。

從火熱的展會開幕式現場,到參觀者爭相邀請田躍民老師簽名、合影,再到現場照片刷爆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這場名爲“躍然雲上”的藝術展可謂是魅力十足,讓焦作市民大飽眼福。人們不禁疑問,其中的魅力究竟何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展廳,尋找答案。

驚歎 現場作畫寥寥數筆畫出馬的神韻

“想不到!”“不簡單!”“了不起!”……在當天的展會現場,記者聽到最多的便是這樣的驚歎。在展會現場,田躍民用水墨之法畫馬,寥寥數筆就勾勒出馬的神韻,一匹匹馬或奮鬃揚蹄,或悠閒信步,或紛沓而至,或馳騁千里,讓參觀者大呼“妙哉!”,並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贊。現場還有不少人拿出手機記錄下田躍民現場作畫的精彩畫面,並分享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沒想到田老師簡單的幾筆勾勒,一匹駿馬的形象就躍然紙上,真讓人佩服。”74歲的書畫愛好者李未已老人激動地說。

田躍民現場作畫吸引不少市民圍觀。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 穎 攝

田躍民是一位勤奮的藝術家,走到哪就畫到哪。在當天的展會現場作畫是他主動提出來的。他擅長馬的雕塑,被譽爲當今天下塑馬“第一人”。田躍民雕塑的馬風格獨特、威風八面、氣勢宏大,其藝術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收藏家的喜愛。由雕塑轉向繪畫,田躍民以水墨之法畫馬。正是得益於多年塑馬的積累,他對馬的骨骼、肌肉、結構、形態等都“成馬在胸”,並運用從胸中涌動的筆墨緊追意念,促使每一筆的趨勢,每一塊墨的流動,都像奔騰的江河,一浪追一浪地激發出筆墨的勇敢和力量,他的水墨畫馬被評價爲“猶如雕塑出來的立體的活馬”。

記者在現場看到,田躍民畫的馬不用背景襯托,除了馬本身以及地面偶爾點綴的小草外,畫面上大部分都是留白。對此,他說,這些留白之處可以填充的景緻無限豐富:那裏有落日的餘暉、狂風捲着疾草、皚皚白雪瀰漫等。

在田躍民水墨畫作品前,兩位前來觀展的市民凝神佇立。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 穎 攝

現場作畫時,田躍民採取大膽的筆觸刪繁就簡的對馬進行塑造,用排刷代替畫筆畫出馬的肌肉,更顯氣魄和力度,給人以氣勢美和運動美,視覺衝擊力極強。畫紙上一條條靈動的線條、大起大落的筆墨組合所營造出來的魅力使畫面飽滿而粗獷。這正是田躍民作爲一個雕塑家轉到繪畫上的最大優勢,而他也聰明而靈活地運用了這些已深入骨髓的優勢。

田躍民的水墨畫“馬”將草原寫生速寫和點線面構成畫法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種獨特的風貌。國內書畫界稱讚他畫的馬,以意運筆,於無畫處求畫境,在神似中求形似,每一幅作品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藝術精品。

熱情 與大師零距離交流爭相合影留念

身處“躍然雲上”展會現場,記者被前來觀展市民們的熱情感染着。

觀展市民熱情邀請田躍民老師合影。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 穎 攝

看,臺上田躍民畫得專心致志,臺下觀看的人舉起手機、相機,或錄製視頻,或定格畫面,一心想要把他作畫的場景記錄、定格。

看,在一幅幅畫前,觀展的人爭相聆聽田躍民對作品的解析,一個個聽得入迷。

看,這邊那個年輕的姑娘鼓起勇氣找田老師合影留念,那邊那個中年男子拿着本子請田老師簽名……大家想用照片和文字定格與田躍民相識的緣分。

再看,82歲的陳樹梧一邊看畫,一邊掏出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仔細記錄,還不時拿起手機拍下觀展的作品。老人說,他要把這些藝術精品存到手機裏,帶回家一張張仔細欣賞。

據瞭解,本次展出的藝術作品,除30餘件田躍民的個人雕塑和國畫作品外,還有他收藏的獨具價值的油畫和雕塑佳作。這些都是他從衆多個人作品和藏品中精挑細選出來的藝術精品,有些藏品還是第一次拿出來示人,田躍民是想藉此機會和我市熱愛藝術的朋友一起分享、交流。

現場觀展的市民不肯放過這次跟田躍民老師面對面交流溝通的機會。“田老師,今天能見到您本人和這麼多珍貴的藝術作品,真是收穫滿滿。”“田老師,歡迎您來焦作,期待您以後常來。”不時有觀展的市民圍聚在田躍民身旁,跟他交談暢談,表達欽佩之情。

近年來,隨着人們對精神享受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藝術展覽走進我市,比如美術展、攝影展等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尤其從“躍然雲上——田躍民個人藝術作品及收藏展”上我們不難看出,這些觀展的市民都是有備而來,他們提前“做了功課”,對田躍民的藝術經歷已心中有數,這也恰恰印證了我市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品位的提升。

品位 詩禮門庭“瀾庭敘”讓建築與文化交融

在本次展會之前,有不少市民已從《焦作日報》《焦作晚報》上得知焦作市博園置業有限公司將邀請田躍民蒞臨焦作舉辦藝術展的消息。對此,不少人是持疑問態度的,他們質疑:一個做建築的開發商和一個雕塑、繪畫大師,這二者能擦出什麼火花?不過是銷售樓盤的噱頭罷了。

得到田躍民老師的水墨畫馬,一名女觀展者(左二)滿心歡喜。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 穎 攝

然而,走進瀾庭敘項目,走進這次藝術展,質疑者釋然了。

“博園置業打造詩禮門庭,融文化於建築中,特別是邀請田躍民老師來焦作舉辦藝術展,給我們帶來了一場實實在在的藝術盛宴。”業主王先生說。

正如王先生看到的,博園置業精心打造瀾庭敘項目,一直追求的就是要建設美麗的、精緻的、舒適的宜居美宅。此外,最重要的就是該項目一定要有品位、有文化藝術氛圍。這就是該項目提出打造詩禮門庭的初衷,而這正與田躍民對藝術的執着追求有着相通之處。

文化養心、潤物無聲,品質生活需要文化浸潤。而邀請田躍民到我市舉辦個人藝術作品及收藏展,拉開了博園·瀾庭敘項目打造詩禮門庭的序幕。

建築是沒有生命的,只有和文化交融才擁有生命力。瀾庭敘項目將建築與文化融合,體現在建築的規劃設計中,體現在景觀綠化中,體現在物業管理服務中,還體現在舉辦的一系列文化活動中。正是這樣,才真正實現了讓瀾庭敘項目成爲文化浸潤的養心美宅。

打造詩禮門庭,博園·瀾庭敘項目有着良好的基礎。該項目周邊有山陽區焦東路小學、山陽區解放東路第一小學、市第十七中學、市第十二中學,從家到學校只有涼一碗熱粥時間的距離,學術氛圍濃厚,這也是許多業主選擇該項目樓盤的重要因素。

“瀾庭敘項目同時擁有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段教育資源,這樣的樓盤區位優勢對我們家非常有吸引力。”已成功在瀾庭敘項目訂房的市民許女士說。通過了解,許女士知道開發商對這個樓盤的建設是追求極致的,規劃設計做得很用心。而且,該項目對品質的追求是立體的、全方位的,從最基礎的工程質量,延伸到配套設施、景觀設計、樣板間設計、物業服務和養老規劃,終極目標就是實現小區的文化藝術品位和待之以禮的氛圍。這樣大氣又具有品質的詩禮門庭正是她最理想的生活居所。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穎 報道

精彩花絮

七十六歲愛畫老人專程趕來學藝

“大爺,您需要什麼幫助嗎?”3月27日上午,應焦作市博園置業有限公司邀請在山陽建國飯店峯林峽廳舉辦的“躍然雲上——田躍民個人藝術作品及收藏展”現場,一位在展會入口簽到處徘徊的白髮老人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經詢問得知,這位老人姓齊,今年76歲,是博園·瀾庭敘項目樓盤的業主,之前該樓盤置業顧問告訴他這裏將舉辦一個畫展,所以他特意約了好友一同來觀展。“我朋友馬上就到,我在這裏等等他。”齊大爺說。

說話間,齊大爺的好友到達了現場。在展出的藝術作品前,兩位老人邊看邊交流,並用手機不停地拍照,齊大爺笑着告訴記者:“好作品太多,我怕記不住,所以多拍點照片回家仔細研讀。”

據瞭解,齊大爺退休後參加了老年大學,隨後便愛上了畫畫。齊大爺只要看到美好的風景就想畫,至今家裏已有大大小小100多幅他的作品。“今天這裏展出的作品都很棒,很值得欣賞,其中有幾幅國畫作品我非常喜歡並已拍照,回家後好好學習一下。”齊大爺認爲,此次應焦作市博園置業有限公司邀請舉辦的展會很有意義,爲市民提供了一份“高大上”的文化大餐,“可以看出,博園置業是個有品位、有追求的公司,我沒有選錯,希望博園置業以後多組織這樣高規格的藝術展。”齊大爺笑着說。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旭 報道

版權聲明:本文爲《焦作日報》(微信號:jzrbwx)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主編:王晨光/統籌:王 鵬

責編:趙曉曉/校審:陳 婷

編輯:郭子軒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