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末的維也納充滿了音樂氣氛,不論是咖啡館,還是哪家的窗戶,都可能傳出叮咚作響的琴聲。在貴族府邸,到了傍晚,明亮的燭火映襯著女士的裙子和男士的領結,人們聚在一起,等待著音樂家的出場,這就是今天音樂會的前身。以下視頻均為雅爾維指揮不萊梅室內愛樂樂團現場。第八交響曲緊接著《第七交響曲》,貝多芬完成了《第八交響曲》(1812),是年41歲。然後他打了兩場官司,一場是他對弟弟的未婚妻十分不滿,與弟弟爭吵無效便回去了,這是一出嘴皮官司;另一場是真官司,要求贊助人之一金斯基親王去世後的繼承人照付或者上漲年薪。倒不是贊助人刻意拖欠薪水,而是各位貴族常常心有餘力不足,答應的高額價錢常常兌現不了。這時,貝多芬聲譽處於鼎盛時期,也不缺錢,肖邦、李斯特、瓦格納、威爾第陸續出世。這首作品首演於1814年2月27日維也納,沒有題獻對象。第九交響曲距離《第八交響曲》完成10年後,維也納人迎來了新的音樂寵兒羅西尼。貝多芬十分看不上,「羅西尼簡直被你們捧上了天!」遂決定在柏林上演自己的新作《莊嚴彌撒》和《第九交響曲》。這時候奧地利的藝術愛好者和贊助人再次聯名請願:「雖然貝多芬的名字和作品屬於全人類,屬於任何一個崇尚藝術的國度,然而奧地利有權將其首先作為自己的財富……」1824年5月7日,《第九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演,發生嚴重失誤。據說問題出在第四樂章的聲樂部分,歌手此前在排練(僅僅兩次)時要求改得容易些,貝多芬一口回絕,女低音翁格爾當面稱作曲家是「統治所有嗓子的暴君」,「好吧,我們必須在上帝的名義下繼續折磨自己了」。即使如此——歌手們省略高難的聲樂演唱,這部作品還是在三位指揮的領導下引起了轟動。在某一刻,有人說是第二樂章後,女低音翁格爾拉了拉貝多芬的袖子,讓一直盯著樂譜打拍子的作曲家轉身,看看他聽不到的掌聲與喝彩。有記載稱,現場觀眾立刻要求再來一遍,樂隊重複演奏了第二樂章,觀眾發出四次歡呼,當爆發第五次歡呼時,警長在音樂廳大聲吼道:「肅靜!」貝多芬去世190週年,感謝這位有著偉大使命感的作曲家仍然是音樂上的普羅米修斯,以其身先士卒的精神滋養著人類。阿門!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