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有騰訊、百度、阿里、迅雷、優酷、新浪、大眾點評等等。


每一家都很有實力,會一直處於共贏狀態,但未來的競爭會不斷加劇。只看好三家,騰訊、阿里、360,三家裡最看好騰訊。

我曾經在阿里和騰訊兩家公司待過,個人還是比較看好阿里、騰訊、百度這三家公認的互聯網巨頭。然而互聯網環境瞬息萬變,未來的情況很難從現在的格局分析。

之所以看好這三家公司,在於這三者劃分了當今中國互聯網的絕大部分領域。

1. 騰訊,作為中國最大的社會網路擁有者,有中國最大的IM用戶羣,訪問量最大的門戶,訪問量最大的SNS網站……很多人分析騰訊是一家類似Facebook,MySpace的公司,在巨大的用戶羣體中開發各種應用盈利。這個分析沒有錯,然而並不是誰都知道騰訊最大的收入是互動娛樂,也就是遊戲。騰訊是中國第一大遊戲公司,且市場佔有率遠超第二名的網易。這一現象是比較怪異的,一方面反映出中國互聯網盈利模式的特質,另一方面體現出騰訊公司自身的創新能力、市場能力的侷限性。怎樣清晰的認識QQ的用戶羣體以及其未來的變化,並在細分領域有更多創新,是騰訊公司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2. 阿里,作為中國的電子商務代言者,旗下擁有最大的C2C網站淘寶,最大的B2C網站天貓,最大的B2B網站阿里巴巴B2B,最廣泛的支付平臺支付寶。近年來的戰略從建設「大淘寶」轉型為「大阿里」,旗幟鮮明地打造中國電子商務生態圈。無論從戰略、執行力、盈利能力都可圈可點。很多人不清楚的是淘寶作為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主要的盈利來源於廣告,或稱為搜索廣告技術。淘寶是僅次於百度的中國第二大搜索盈利企業。阿里當前受到國內幾家B2C的網站的競爭衝擊,但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個人認為未來阿里最大的風險來源於國家政策。打造中國電子商務生態圈也有非常長的路要走。

3. 百度,個人不是非常熟悉。作為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得到Google退出中國的強勢利好,很難找到其在中國市場有任何競爭者和風險。作為工程師,大致能瞭解到百度的技術水平可能是國內互聯網公司中最強的,長期經營中積累了大量的技術人才,這是搜索公司賴以生存的根本。不好評價百度的風險,個人認為百度的風險也許和Google這樣的公司是類似的。

本來是要提問求助:你看好哪些互聯網大佬的應用?

結果看到題主已經提問了,就變成了探討,先把自我感覺貼上來,目的就是拋磚引玉。

1、【360】:殺毒免費,別無對手,而且從殺毒進化到軟體安裝,電腦提速,應用商店,人工修電腦,兒童手錶,瀏覽器,手機硬體,360個人圖書館,雲端等等,就是從殺毒切入到所有的用戶端為切入口,將來做成硬體生態,也不是不可能。

下一步潛力:跨屏應用,360賬號的一統天下,打通360用戶之間的內容生產等等,會成為一個技術壟斷型生態系統。

2、【樂視】:從影視播放切入,然後是內容版權收購,電視硬體生產,開創硬體負利時代,視頻節目生產(引進不少內容生產大佬),收購大量互聯網流量入口,等等,擺明瞭也要做視頻生態系統。

下一步潛力:在生態系統中,從上下游銜接從技術上,不像360殺毒賬號操作明朗,可能更多是節目內容或功能來串起鏈接;從剛需上講,不如殺毒那麼剛需,閱讀和觀看畢竟是癢點,而且分散和碎片化,一旦找到統一的切入點,也是很有潛力的。

3、【微信+騰訊】:應該說,騰訊本身是個系統,但鑒於微信抓住了移動互聯網即智能手機的趨勢,目前自成一體,老少咸宜,誕生了很多第三方的配套應用和開發,也是不可限量。目前幾個明朗的優勢:

a、銷售轉移到移動客戶端上,包括微店和有贊,也是騰訊有投資的,難怪淘寶著急;

b、內容生產:基本上被微信公眾號給去中心化,成為了新的中心;

c、移動廣告:廣點通廣告雖然效果不好,但它是天然壟斷的;

d、微信金融:微信紅包切入了用戶的銀行和支付端,改變了之前採購鏈條上的短板,如果將來和阿里一樣進入理財,收購銀行獲得牌照,想像的空間不可限量。

下一步潛力:

a、騰訊在pc端的用戶基礎非常龐大,又抓住了移動客戶端的趨勢,接下來在pc和手機之間打通,想想是個什麼世界。如果包括遊戲、穿戴設備等入口與都打通呢?用qq號作為用戶名,一鍵登錄各種網站和應用端入口,這是個什麼樣的佈局?在未來的各種整合中,基於大數據的深度挖掘,賬號作為統領,騰訊優勢是最大的。

b、內容製造商:雖然阿里不斷出手入股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但傳統媒體已經被讀者拋棄,新媒體特別是微信公眾號實際是在微信手裡,所以反趁了微信的內容製造潛力。

c、廣告:目前偶爾出現在朋友圈的寶馬類廣告,說明其新的方式還在探索中,按照張小龍的穩準狠風格,未來絕對不可小視。而且內容如果在微信手裡,也就是廣告也在其手裡,因為用微信的人,在其手裡。

4、【今日頭條】:這個軟體的實質,是對內容聚合的洗牌,也是對搜索應用的革新,是手機互聯網入口的爭奪。

下一步優勢:內容製造和廣告平臺革新。

5、【阿里】:阿里的佈局,常常被與京東對比。從為用戶熟知的信息來看,阿里真的明顯的生態圈。淘寶和阿里巴巴+支付寶+餘額寶+菜鳥+入股媒體+好像是安徽的包地種菜=購物平臺+支付渠道+金融+物流+內容製造+製造生產,這個佈局如何,未來還可以加什麼?阿里的數據,是統領這些鏈條和埠的殺手鐧。

下一步優勢:生產,不多說。6、【優步】:優步是把閑散資源調動起來,而且社會成本降低了,潛力大的可怕,一個私家車資源,就給了太多人想像空間。模式一說就破,但是具體演算法等技術處理能力,好像優步是專門不提的,不知道是不是故意不提的,有可能是」掌握核心科技「。

下一步優勢:優步+

7、【應用寶】:移動互聯網入口,實質是各種應用的廣告和銷售平臺。

下一步優勢:如果僅僅如此,很可能被各種引用的二維碼逐漸肢解。是不是可以以應用寶為平臺,統領各個應用的用戶數據,來挖掘新的商業模式?

重點來了:龐然兄(一個大數據挖掘實戰牛人,絕對低調和年輕)說:互聯網實際是個流量的生意,造成了:平臺(尤其BAT)做的是流量差價的生意;商城做了廣告商的生意;廣告商做了銷售的生意(以上大意,願意進一步交流的,我可聯絡他),仔細想想,真是說透了當下格局。

簡單總結,如果把做成生態鏈的能力,作為衡量各家做大的標準的話,

只有如下幾家

公司 / 手段 / 切入點

360 / 殺毒/ 殺毒賬號及使用習慣(用賬號雲同步)騰訊/ 賬號/ 登陸用戶名及朋友圈粘性搜狗/ 輸入法/ 輸入法依賴和用詞雲同步蘋果/ 軟硬體/ 蘋果系統及各終端樂視/ 硬體羣/ 內容各端共享阿里/ 支付寶/ 支付系統與購物,不過微信已動搖其地位至於數字地圖,現在還看不清楚,可能更多取決於手機端的應用吧

先上傳,後頭完善補充


作為阿里的人,去過騰訊後,看好騰訊。難道是別人家的飯菜特別香?
都是大公司,都不錯,但機會都不太多了,特別是底層員工。從長期收益來說,阿里會更加慷慨;從佔有的版圖來看,阿里和騰訊更有前途;從再長期看,5~7年以後,很難說。

大型互聯網公司都是多元化運作, 沒有看好不看好的問題. 只能說某個部門, 某個產品線.

互聯網行業都是瞬息萬變的, 單一化運作的互聯網企業往往有很大的風險, 風光幾年, 然後可能就是衰退或者轉換運作方式. 公司的管理團隊纔是關鍵, 做一個長遠的, 基業長青的公司靠的是一種理念和思想. 可以參見& 這本書. :)
繼續看好qq,移動互聯網qq在三巨頭中,已經率先起步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