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司馬懿自始至終沒有造反,無論是隨曹操還是曹丕、曹睿、曹芳,司馬懿都盡了人臣的本份,在外抵擋蜀吳的進攻,在內穩定朝廷大局,是盡職盡責的。試想,司馬懿那麼大的年齡了,在外擁有重兵時都沒有造反,反而在朝廷眼皮底下造反?

自春秋戰國時代起,興起了一股妒賢忌能的壞風氣,功勞大的人多受猜忌,功高蓋世的功臣往往沒有好下場。你想好好地夾尾巴做人,但別人不這麼想,還認為你這是在韜光養晦呢,有時候人就是這樣,「不怕賊來偷,就怕賊惦記」,那種防不勝防的顧慮和生活讓人很悲催。

司馬懿曾在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時,因馬謖的反間計受到曹睿的猜忌,削職為民。但很快讓魏國君臣們在失敗中清醒過來,再次啟用司馬懿,司馬懿也迅速向魏主展示了強大的能力,擒殺孟達奇襲街亭,逼的諸葛亮唱空城計,無功而返。

司馬懿對魏國的貢獻無疑是最大的,半生徵戰,南擋北伐,為魏國守住了大門。有戰君臣都一心抗敵,無戰則開始內鬥了。

曹睿託孤於司馬懿和曹爽後,君弱臣強,在大權面前,曹爽不淡定了,排擠司馬懿。奪了權讓司馬懿安心養老也就罷了,曹爽還不斷派人去試探,讓司馬懿感到了生存危機。以司馬懿的能力,對付曹爽之流實屬小兒科,一個高平陵之變,結果了外強中乾、六神無主的曹爽之流。至此,司馬懿也不是造反,是讓生存危機逼迫,無權就會無命,因而為自保也必須掌權。司馬懿掌權後,並未取代魏主曹芳自已稱帝,因此不能歸為造反。至於後來曹家天下不保,那就是曹家沒有能人,太弱了,扶都扶不起來,讓強者取代,符合自然界法則!

怎麼說呢

司馬懿對於曹魏政權而言,從來都沒有造反過

什麼叫造反?

造反就是登高一呼,率領兵馬,真刀真槍的反對統治者的統治,這叫造反。

司馬懿掌握兵馬大權的時候,難道帶兵進攻過曹魏治下的城池?還是說割據雍涼自立?

都沒有

我們所看到的是,司馬懿非但沒有擁兵自立,反而一次一次為曹魏政權擊退蜀國的進攻。

而在對蜀國互相攻伐的過程中,司馬懿到底有沒有養寇自重的心理,這個咱們不提,因為無論有還是沒有,都不是抹殺司馬懿對曹魏的貢獻,也無法說明司馬懿想要造曹魏的反。

高平陵之變

說白了這就是一次政變。

只不過司馬懿通過這次政變,成功攫取了曹魏政權的最高權力。

但這天下,依然是曹家天下,依然是曹魏的政權。

司馬懿,仍是魏臣。

當時在朝的官員,大多也都是忠心於曹氏的,只不過他們從支持曹爽上位,變成了支持司馬懿上位。

主弱臣強

並且輔佐小皇帝曹芳的曹爽,也不是什麼能人,所以才給了司馬懿有機可乘。

那麼,我們來看題主的問題,如果曹丕和曹爽沒死,司馬懿還敢造反嗎?

如果我沒猜錯,題主應該是想問,如果曹丕和曹睿沒有死,司馬懿還敢發動高平陵之變嗎?

答案很顯然

那就是不敢

首先曹魏政權傳至曹睿,不過才歷經三代,朝中諸多老臣,還都是曹操時代留下來的,對於曹氏極為忠心,不可能坐視司馬懿的這種篡權行為。

其次,曹丕和曹睿即位的時候,都已經是成年人了,都是直接掌握皇帝的最高權力,不會造成大權旁落的現象,因此司馬懿根本就沒有可乘之機。

就這兩點,司馬懿就不可能有機會發動政變。

如果說,當年曹芳即位之時,已經成年,不需要什麼勞什子的輔政大臣,將軍國大事牢牢抓在手裡,就算是曹芳昏庸了一些,司馬懿也沒有機會發動政變。


如果曹丕不死,司馬懿是不會反的。我們通常所說的【反】都是兩方面的因素促成的。自然囉,反的另一面就是正了,如果拿曹丕這個正面與司馬懿反面比,是不會有異心的。因為:一,曹丕對司馬懿有知遇之恩。二,曹丕與司馬懿的政治目標是一樣的。三,曹丕的執政能力源於曹操加司馬懿。


歷史是不容假設的,沒有如果。即便他們沒死,也僅僅是客觀因素。


不知道你在問什麼… 曹丕曹睿不死,歷史學家分析司馬懿是不會也不敢篡權的,但曹爽不就是被司馬懿幹掉的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