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期参加了有色行业资深人士组织的小范围行业知识分享会,铜业老兵小黄进行了《我和铜的这些年》交流,反馈不错,特整理内容要点给予大家参考!

一、分享大纲

前言 我与铜的相识

第一部分 铜的分类及铜的用途

1.1 铜分为紫铜、青铜、黄铜、白铜

1.2 铜在生产中的用量比例

1.3 铜对人体的作用

第二部分 铜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2.1 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云诡波谲

2.2 影响铜价格变动的因素

2.3 铜市场分析

2.4 铜矿产资源状况

2.5 中国企业境外铜矿运营情况分析

2.6 铜冶炼工艺和技术

第三部分 铜贸易的那些事

3.1 我国铜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3.2 铜贸易的特征

3.3 铜原料贸易的苦乐年华

3.4 需要关注的方面

二、精彩内容摘录

第一部分 铜的分类和用途

铜的用途

电力:占比 46%;家电:占比 14%;交通运输:占比 12%;建筑:占比 10%;电子:占比 8%;其他:占比 10%。

铜对人体的作用

维护身体的健康,平衡身体的机能。

第二部分 铜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2.1 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云诡波谲

  • 世界铜企业不断进行战略重组,组建更大规模的联合企业。
  • 大型铜矿实际控制人均为国际大型矿业跨国公司。
  • 为显著提高矿业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发展中国家开始限制原矿出口。
  • 中国铜需求的快速增长和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加快结构调整,以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2.2 影响铜价格变动的因素

  • 供求关系
  •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 进出口政策、关税
  • 国际上相关市场的价格
  • 行业发展趋势及其变化
  • 铜的生产成本
  • 国际对冲基金基及其他投机金的交易方向
  • 有关商品如石油、汇率等价格的波动

2.3 铜市场分析

  • 铜市场全球铜矿开发进入新一轮投产高峰期铜需求缺乏新的增长引擎
  • 铜加工市场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应用能力不足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
  • 铜价趋势预测2018 - 2020 年在 48000 - 58000 之间,震荡的低点在 45000 元/吨,高点 60000 元/吨。

2.4 铜矿产资源状况

全球铜矿类型繁多,目前已发现和查明的主要类型有斑岩型、砂页岩型、黄铁矿型和铜镍硫化物型 4 大类,与铜共生、伴生的有价元素通常包括钼、黄金、银等。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15 」中的数据统计,全球铜矿产资源储量约为 70,000 万吨(金属吨),主要分布在智利、秘鲁、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家。中国的铜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球第六位,储量约为 3,000 万吨(金属吨),占全球储量的 4.29%。

目前已探明铜基础储量在百万吨级以上的省区有:江西、内蒙古、云南、西藏、安徽、新疆、山西、甘肃、黑龙江等,上述 9 个省区已探明铜基础储量占全国总量的85%。

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4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截至 2014 年我国铜矿查明资源储量为 9553.8 万吨。

2.5 中国企业境外铜矿运营情况分析

  • 企业自主建设项目投产或自主运营,获得正向收益;
  • 企业进行财务投资,被投资企业正常生产;
  • 企业自主开发项目遇到问题,项目开发进展较慢;
  • 企业的境外资产尚处于勘探或可研工作,或处于开发过程中,未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6 铜冶炼工艺和技术

铜冶炼工艺分为根据铜原料精矿的不同分为火法冶炼(主要为硫化铜精矿)和湿法冶炼(主要为氧化铜精矿),产品为电解铜和电积铜,是铜的最终产品。

火法冶炼一般是先将含铜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的原矿石,通过选矿提高到 20- 30%,作为铜精矿,在密闭鼓风炉、反射炉、电炉或闪速炉进行造锍熔炼,产出的熔锍(冰铜)接著送入转炉进行吹炼成粗铜,再在另一种炉内经过氧化精炼脱杂,或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获得品位高达 99.9%的电解铜。该流程简短、适应性强,铜的回收率可达 95%,但因矿石中的硫在造锍和吹炼两阶段作为二氧化硫废气排出,不易回收,易造成污染。近年来出现如白银法、诺兰达法、奥斯麦特、艾萨法、富氧低吹法等熔池熔炼以及日本的三菱法等、火法冶炼逐渐向连续化、自动化发展。

第三部分 铜贸易的那些事

3.1 我国铜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我国铜资源生产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供需缺口较大,我国重要有色金属矿产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目前铜原料约 65%以上依靠进口,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从而约束铜产业链协调发展,需要通过国际市场加以平衡。

3.2 铜贸易的特征

1. 价格方式不同,铜精矿是以加工费方式计价,是从电解铜产品减去加工费来计算。加工费用分为粗炼加工费和精炼加工费(TC/RC)。

2. 计价金属多,一般铜精矿的原矿都伴生金和银金属,这些贵金属也是要计价的。

3. 卖方市场,中国对进口铜精矿依存度近年来一直上升到 65%,铜矿产资源又是被少数大宗商品大鳄所控制,形成了铜精矿市场为卖方市场的局面。

4. 货值较高,一票货最高货值高达到 1.8 亿元。大部分都在 1 亿左右,风险较高。

5. 进口铜精矿是国家法检产品,对其它杂质元素如铅、锌、砷、锑、铋、汞等有强制性要求。

6. 进口铜精矿国家商检实行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不征收关税,但出口电铜增加关税,出口银产品需要国家商务部配额。

3.3 铜原料贸易的苦乐年华

  • 「落架的凤凰不如鸡」
  • 凤凰涅槃,大浪淘沙
  • 别样的辛苦
  • 铜在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大潮中担负起金融发展的重要媒介
  • 量大并不代表话语权
  • 我们任重道远

3.4 需要关注的方面

  • 银行方面,怎样合理地表达出我们的诉求,服务意识和促进建立公平规则的意识。
  • 船务港口方面,如何能在中国港口为中国的企业争取到合理的利益。
  • 商品检验方面,合同仲裁行加入中国有资质的商检机构。

三、Q&A

Q:中国铜市正在发生哪些改变?

A:中国作为铜生产大国,但「大而不强」仍是鞭策我国铜行业努力转型的动力,「十三五」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目标也是到 2020 年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迈入世界强国行列。

值得欣慰的是,江西铜业总经理吴育能表示,我国的铜行业正在从粗放到集约、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等方面进行著优化改善。与此同时,中国的铜进口、铜消费、铜产能扩张等方面也在发生著变化。

1. 铜冶炼从粗放到集约

环保标准不断提高,有色金属企业面临的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随著城市发展已经处于城市核心区,安全环境压力隐患加大。主要炼铜企业逐渐淘汰了高排放高耗能,低效率的生产工艺,大力发展高效低耗的生产工艺,能耗指标不断优化。二次铜回收能力不断提升,废物排放大幅下降。

2. 铜加工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

尽管中国铜加工行业产能已经连续十四年保持世界第一。但是我国铜加工「大而不强」满足不了国民日益提高要求。除了空调内螺纹管质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外,其他板带、管、棒、型、线等多品种质量仍处于中等水平。

虽然中低档产品基本国产化,但高精尖产品仍大量进口:高端铜箔,铜板带,集成电路引线铜合金,高散热能力铜管等都需要进口。

铜加工行业正面临从单纯追求规模到规模和质量并重的转变。

3. 铜进口从以精铜为主到原料为主

(1)中国冶炼产能不断扩张,带来精矿需求持续增长

2000 - 2015 年,中国铜粗炼产能增长迅速,平均每年增加 45 万吨产能;2016 - 2020 年,中国铜粗炼产能扩张速度有所放缓,但仍平均每年增加 25 万吨。

目前来看,虽然冶炼扩张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但到 2020 年仍有超过百万吨的粗炼项目计划投产,意味著十三五期间我们在原料的需求量上继续提升。

(2)精矿进口数量激增,精铜进口平稳

得益于冶炼产能的激增,近 5 年铜矿进口平均增速 22%,同期精铜净进口增速仅 4%;2015 年铜精矿进口量达 359 万金属吨,首次超过精铜净进口量 347 万吨;2016 年再次超过。中国铜进口格局将从以精铜为主转变为原料为主。

4. 铜消费数量从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

更长周期看,用铜主要发生在工业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此阶段铜消费增长高度一致,随后用铜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中国用铜增长高速期已过,将迎来中速增长期。

中期来看( 2 - 3 年),全球对冲中国消费下滑的力量可能来自于美国重启基建,以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活动等。更长周期看,印度和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将是下一轮增长引擎。

5. 铜消费应从传统领域到新兴领域

中国铜消费主要集中在建筑、电力、工业、交通、家电等五大领域。铜的热导率和电导率都很高,仅次于银,大大高于其他金属。该特性使铜成为电子电气工业中举足轻重的材料。

目前市场争议较多的是电力电缆及家电领域用铜面临被其他材料替代的威胁。但在一些领域不能被替代,如电线电缆。

6. 坚持两化融合推进智能制造

冶炼:推广铜冶炼智能工厂试点。2015 年 5 月 8 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并公布了 2016 年 63 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有色行业多个项目被列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包括江铜的铜冶炼智能工厂试点项目。

7. 推动科技创新提升装备水平

检出「产学研」联合,积极引进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联合展开课题研究,共建实验室、科技创业基地和研发中心。

以重大的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为纽带,通过市场机制、政策推动、企业运作,促进高校、科研院和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在资源勘探、数字化矿山、资源回收、精密制造等领域积极探索,提升自主技术能力,推动铜产业装备水平,形成中国特色的铜工业能力。

8. 提升集中度严控产能无序扩张

目前中国铜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应提升集中度,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优做强。严格落实国家环保和能耗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十三五」使其(2016 — 2020 年)经济改革的关键、重点。铜产业也应积极深化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退出过剩产能,关停亏损产能。从严控制新建铜冶炼项目和中低端铜杆线及板带项目。

9. 拓展新应用打造消费升级

行业应加强对新应用领域的研究,主动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加强对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的研究。应积极与行业相关协会,行业龙头企业等合作,著力推广铜的应用。根据国际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推广建筑用铜水管,海水养殖,集中供热等领域铜消费,加快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超高纯无氧铜丝线材、铜铝符合材。超细铜合金丝材在高端功能元器件和先进电力装备等应用。

大家都在看

1、全球铜矿资源深度分析

2、一文读懂黄铜、磷铜、紫铜使用区别

3、铜产业链从业者必须了解的知识

4、一文看懂中国铜加工行业

5、全球主要铜材生产企业

6、一文读懂铜管加工的方法及铜管加工的技术要求

7、铜带生产工艺、生产方法特点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8、深度分析电子铜箔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9、低氧铜杆和无氧铜杆性能的区别

10、铜棒成型工艺及流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