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健康網12月12日訊(通訊員 湯婕 記者 王秀萍)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天日漸臨近,浙江省中山醫院針灸科高宏主任告訴記者,三九時節接受天灸療法,可溫陽祛寒,提高免疫力。特別像支氣管哮喘、慢性咽喉炎、體虛易感冒等人群,更是能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為下一年打下堅實的健康基礎。

  什麼是天灸治療?高宏主任介紹,就是藉助藥物作用於穴位表面、調理臟腑經絡來提高免疫力,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是穴位貼敷療法。

  「三伏天灸」大家已經熟知,但其實,針對陽虛體質和寒濕體質的「三九天灸」同樣重要。高主任說,每年的12月22日冬至日,也是「一九」的開始,從這時進行三九灸療法,是夏令「三伏天灸」治療與保健的延續和補充,兩者配合,療效相得益彰,「所謂『夏養三伏,冬補三九』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之所以選擇冬至,是因為冬至是陰寒盛極之日,也是「一陽初生之時,陰氣盛極而衰」,陽氣開始萌芽。對於體內素有寒疾者,像支氣管哮喘、慢性咽喉炎、體虛易感冒等,更易在這個季節發作。在極寒之時,貼上天灸貼後,穴位在藥物的刺激下,局部發熱,鼓舞陽氣,陽氣得以補充。此外冬天人體出汗少,天灸貼粘性好,藥物能夠穩定、持續地作用。

  「三九天灸」在取穴、用藥跟「三伏天灸」還是有所不同的。省中山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馬睿傑說,三九天取穴以中下焦有收藏功能的穴位為主,而「三伏天灸」取穴側重疏散。用藥上,三九灸著重溫陽補腎,而三伏灸偏於辛散。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不同的時間用藥肯定是有區別的。

  怕冷畏寒者適合「三九天灸」療法

  同樣一種疾病,辨證屬於寒證和虛寒證的,就適合「三九天灸」,相反,辨證屬於實熱和虛熱的就不適宜。

  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喉炎,體虛易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慢性胃腸炎,慢性腹泄,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疾病;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頸肩腰腿痛,胸腹痛等痛證;月經病、子宮內膜異位症、產後麻痹等婦科疾病,屬於寒證或虛寒證的都適合通過「三九天灸」進行冬病冬防。

  另外,孕婦和小於2歲的幼兒是不能貼三九天灸的,患有惡性腫瘤、感染性疾病、肺結核活動期、支氣管擴張、強過敏體質、急性咽喉炎、感冒發燒的人也要避免的。

   「三九天灸」貼後護理

  一般成人貼敷2~4小時,兒童貼敷1~2小時,如若感覺異常灼痛,需及時去除貼敷。去除貼葯後如局部出現水泡乃正常現象,輕者可自抹萬花油,若水泡潰破可自行塗紫藥水,結痂後待自然去痂,注意預防感染,若局部反應嚴重者,應到醫院處理。貼葯後不要洗冷水澡,可沖熱水澡,局部避免用力搓擦;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貼後忌口

  貼葯後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慎食牛肉、燒鵝、鴨、花生、豆製品等,戒食魚蝦、生雞等易致過敏食物。

  天灸時間

  2013年12月22日(周日)

  2013年12月31日(周二)

  2014年01月09日(周四)

  逾期者可於第二天正常上班時間至針灸科門診補貼。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