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夜市吃饭,看看人手一支免洗筷,但你可曾注意过,撕开筷子,上头刻了一圈又一圈代表什么意思?民众反应多是:用来卡脏污吧、分上下吧、比较好夹不会滑吧。实际电访万芳家医科医师陈柏臣表示:那是回收厂用来做的「回收记号」。

 

想不到吧!原来圈数代表多少人用过这双筷子,完全没圈数的,表示首次使用;1圈代表回收一次;2圈则是回收两次;看到3圈,表示在你之前已经有3个人用过这双筷子,同时也提醒回收厂这双筷子得消毁,不得回收再制。

 

 

 

回收多次的筷子因为使用次数多,外观易有缺陷,加上不断消毒,颜色过白;首次使用的比较有竹子的原色,至于毒性呢?咱们做个实验:

 

把一堆竹筷放进养虾的杯子里,一个对照组,一个实验组;经过一天,放竹筷的那杯,虾子几乎完全没有活力,对照组还是活蹦乱跳。

 

 

医师表示,免洗筷容易残留漂白剂及二氧化硫残,还会诱发气喘,还是自备环保筷卡妥当啦。

 

我们再实地走访免洗筷加工工厂,有厂商把大陆进口的免洗筷,包覆纸膜号称可以隔毒,他说免洗筷上面雕刻的圈数,并不代表回收次数,这只是谣传,到免洗餐具中盘商查证,他们说一双免洗筷售价顶多八角,拿去回收自制,所耗费的人工费用更高,主管机关卫生福利部表示,只针对残留的毒物做规范,回收不在管辖范围。

 

紫外线照射消毒,白色木浆纸用机器印制完成变身成为纸膜,一双双来自湖南的竹筷子,用纸膜包覆竹筷再送入生产线,经过包装,这一双免洗筷号称可以用纸膜隔毒;实地走仿加工免洗筷工厂,却发现这家生产的筷子和市面贩售的不一样,筷子上面没有刻圈数。

 

坊间传言刻两圈代表回收两次,三圈代表回收三次让民众心惊惊,厂商解释是美观用,99%的免洗筷来自大陆或越南生产,工厂非常肮脏,已经发霉变质的黑筷子并没有被扔掉,经过加工黑筷子可以变白色!

 

秘诀就是加入漂白剂,筷子上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为了减少发霉再加入防腐剂,来到免洗餐具中盘商,一包包的筷子放在架上,各种size任君挑选。

 

 

被问到免洗筷是否会回收,他赶紧驳斥,洗的工比做新的还贵,现在哪有在洗免洗筷?那种行业没人在做了,那么便宜还在洗,没人在做那么费工。

 

卫福部表示:免洗筷只针对防腐剂和漂白剂做规范,并没有明文规定回收次数,而专家建议,使用前浸泡热水至少要五分钟,漂白剂残量就能减到最低,但免洗筷如果沾过上百人的嘴巴,回收再制恐怕任谁都不敢再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