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寫在《雙城記》開頭的這句話,用來描述當前的網貸行業亦相當契合。

自去年年中開始的那場風暴,在席捲行業沖刷與淘汰砂石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更嚴厲的監管、更謹慎的投資者,也讓這個行業中真正紮實的平臺成爲受益者。

一方面,很多人業績不降反增,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在此時選擇上市,在行業洪流中豎起品牌,也讓自身行駛得更爲平穩。

在自去年開啓的這波上市熱潮中,成立不到四年的合衆e貸亦是“弄潮兒”之一。身處快速增長的互金與消費貸行業,30多倍的業績增長並不是它價值的全部。

對尚且年輕,試圖在互金領域一展身手的合衆e貸來說,基於自身認知與行業判斷的穩固基礎與高成長性纔是它這次上市更值得關注的焦點。

01|“結果期”

近日,合衆國際(合衆e貸的母公司)更新了自己的招股書。而早在2019年開年,它就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招股書,擬於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去年一年,網貸行業遠比其他領域更加“熱鬧”,在一場風雨沖刷行業的同時,一波延續至今的上市浪潮也席捲互金行業,包括泛華金融、微貸網、360金融、小贏科技等在內的互金企業相繼上市,足跡遍佈美國、中國香港。

其中,合衆e貸正是許多“弄潮兒”中的一個。2015年,它誕生於被譽爲“網貸第一城”的深圳。

那一年,整個行業正處於飛速發展期,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當年年底全國平臺數量達到了2595家,與上一年相比增加了1020家。其中,僅廣東一地的平臺數量就同比增長了36.39%。

同樣,隨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落地、互聯網金融被列入“十三五”規劃、相關監管部門多次表態支持互聯網金融,這個自2013年開始快速增長的行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維度:一個告別“無監管”,從“野蠻增長”走向“規範發展”的互金時代。

一直深處傳統金融行業的溫兆斌、陳敏麟,正是在這個互金行業開始步入規範時入場,後來分別成爲了合衆e貸的董事長、CEO。

互聯網精神追求平等、開放、共享。資金通過互聯網平臺大量涌入,形成規模優勢之後助推貸款端業務增長,促進產業鏈發展,實現整個產業的飛躍。這樣的商業邏輯,成爲引導合衆e貸快速發展的關鍵。

進入這個行業時,合衆e貸先選擇了以車貸爲突破口,後來於2017年通過自主研發的平臺向小額消費貸和社保貸滲透。央行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居民短期貸款增加了1.83萬億元,同比增長181.8%,消費貸正式爆發。

於2017年爆發後,2018年消費貸領域開始進入“結果期”。橫向類比在自去年開始的這波“上市潮”中出現的企業,不難發現他們的共同點:各家均釐定個人貸爲業務主體,營收與淨利潤沒有受到動盪形勢的影響,仍然維持着大幅增長。

以合衆e貸爲例,2018財年的營業收入爲3339.15萬美元,同比增長3312.9%;淨利潤427萬美元,同比增長608%。

“小額分散是監管要點之一,是化解信用風險的有效策略,能夠維護出借人資金安全。”某業內人士分析,小額分散的屬性,是合衆e貸業務的基礎。目前平臺資產主要是消費貸和社保貸,都屬於小額分散類型。這也正是企業能夠快速增長,平穩穿行行業風暴的原因所在。

不過,隨着“強監管”成爲常態,合規進程不斷推進,以及投資人和消費者選擇越來越謹慎,哪怕是行業正在向頭部集中,哪怕是這些企業仍在高速增長,要想獲得進一步發展,它們不得不做得更多。

上市正是選擇之一。一方面,它能夠證明企業的經營能力和合規性,另一方面也能夠提升品牌影響力。

“合衆e貸能夠通過IPO提升平臺的品牌價值和知名度,以更加公開透明的信息披露來提升平臺效率、規範平臺運作,從而贏得投資人的信任。”某業內人士解讀表示。

02|模型的力量

在此次更新的招股書中,對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於平臺安全性的問詢,合衆e貸作了補充:目前平臺業務運營正常,資金回款正常。同時,據透露,在合規進程上,深圳市金融辦、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的自律檢查小組已分別對其進行了現場檢查和行業自律檢查。

近年來的無數案例與事件,將合規與安全性等相關問題更直面地拋在用戶、平臺與投資者面前。對於平臺自身來說,這是它們穩定與長遠發展的基石。而這離不開對企業業務、發展道路的頂層設計,也離不開對底層基礎設施的投入。

消費金融業務自身的安全護城河更深更寬,平臺對此類資產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因而能對投資人的資金安全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數據顯示,合衆e貸當前的主營業務爲向借款人提供3000元至5萬元的消費貸款,去年這一部分的收入佔比爲98.7%。同時,平均貸款金額偏小,根據今年2月份的運營報告,其人均借款金額僅爲2000元,降低了借款人端的還款風險。

同時,去年消費貸領域的借款人、投資人數量分別爲62.98萬、6.28萬,出借人與借款人之比爲1:10.03,分散度極高,也能夠規避部分風險。合衆e貸實現了真實的點對點匹配,讓出借人的每筆資金精準對應匹配借款人。同時,通過建立逾期黑名單、互聯網仲裁等方式,有效督促借款人還款,逾期率處於行業較低水平。

除了業務模型的設計,互聯網金融的另一重點在於風控系統等基礎設施的搭建。

合衆e貸誕生的2015年,是互聯網金融科技爆發的前夜,接下來的2016年,全球發生了1436筆金融科技領域的風險投資,其中中國是獲投金額最多的企業之一。金融科技爆發對整個互金行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單純的互聯網渠道之外,科技開始更多地滲入這個行業,從平臺運營到風控無一不包。

在金融科技爆發前夜誕生的合衆e貸,同樣也開始早早地尋求科技的支持。

比如它搭建了金睛信用風控系統,引入國際主流的風控手段,從1.0的德國IPC模式到2.0的新加坡淡馬錫信貸工廠模式,再到目前的大數據風控。

據瞭解,當前其通過對海量、多樣化、實時、有價值的數據進行採集、整理、分析和挖掘,並運用大數據技術重新設計徵信評價模型算法,多維度刻畫借款人“畫像”,從而呈現借款人的違約率和信用狀況,然後通過自動化的決策引擎,達到動態、時效的智能化決策。

正因如此,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調整,合衆e貸持續保持着投資項目到期迅速回款的能力,體現高質量的風控與合規水平。

不久前,合衆e貸還宣佈已率先接入百行徵信。通過與百行徵信共享信用數據,更爲精準地評估借款人信用狀況,提升風險防控水平,再度升級平臺投資安全級別。

此前其公佈的數據顯示,合衆e貸的自動審批率爲95%,75%的單是系統審批通過的,整體效率提高了600%。

在後臺系統的支持下,合衆e貸的各項業務均開展順利,其2017年消費貸業務回報率穩定維持在9.98%,2018年該數據達到11.2%。

03|憧憬

不久前,網貸之家發佈“北上廣前十名P2P平臺”的名單,經系統加持,合衆e貸在廣東地區的1114家企業中位列第九。當然,對有着上市“野望”與行業變革期望的它來說,這似乎還遠遠不夠。

在招股書中,合衆e貸表示,計劃通過IPO拓展借貸規模,增加金融產品供應以滿足借款人的融資需求,加大對大數據技術的研發,從而優化風控系統,同時加強品牌建設,積極開拓海外金融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2017財年平臺上借款人復借率爲42.08%、投資人復投率爲49.25%;2018財年其借款人的復借率爲50.86%,投資人復投率爲57.61%。

可見,合衆e貸已經形成較爲穩定的用戶基礎與較高的用戶粘性。這些投資者與借款人之所以堅持選擇它,是因爲看中它提供優質資產的能力——這也是合衆e貸首要的競爭優勢。

因此它將進一步鞏固在這方面的優勢:一是小額分散,二是穩定的利潤和可控的風險,這成爲合衆e貸探索優質資產的兩大原則。

當前其消費貸業務正處在發展快車道上,無論繼續挖掘現有業務潛力,還是開拓全新的業務板塊,合衆e貸都能找到繼續向前行駛的動力。

另一方面,以讓人人受益、提升行業爲出發點入局,合衆e貸的未來還有更多可能性。

當前,科技的革新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創新的重點。隨着電子存證、Face++,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完善,互聯網金融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比如以更先進的技術簡化借貸流程,降低整個鏈條的運行成本,提升行業效率。

對於一家金融科技代表性企業,安全系統決定着合衆e貸的底線,科技所帶來的可能性是它未來增長的關鍵。

科技在金融系統中的作用早已無需強調。自去年底開始,央行會同發改委等部門,在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啓動了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其重點之一就是提高金融風險甄別、防範和化解能力。

在科技方面不遺餘力的合衆e貸成爲金融科技的信徒與追隨者。數據顯示,合衆e貸的研發費用從2017財年約1萬美元,增長到2018財年約85萬美元,同比增幅約爲6008%。

通過風控系統,合衆e貸通過收集互聯網海量數據,綜合分析判斷,可以給出對潛在風險的預判,並實時定位跟蹤風險走勢。同時,據介紹,未來其將在這方面繼續加大投入。

04|結語

2015年11月合衆e貸正式上線。對於一家成立近4年的企業而言,申請美股上市並非易事。畢竟在拍拍貸、宜人貸、信而富等公司成功登錄納斯達克後繼續“趕潮”,如何發掘自身差異化,併成功上市後如何穩住股價,實現逆勢增長,都是合衆e貸需要邁過的坎兒。

問題雖難,但出路明顯。發展至今,是強大的後臺能力支撐着合衆e貸維持增長。多年以來,用戶能夠始終對合衆e貸的品牌保持高可信度和活躍度,正是整套系統發揮強大的推動力。而這,並不會隨着市場的起伏而輕易擺動。

未來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互聯網金融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合衆e貸仍然有足夠的成長空間。不過能否堅持金融科技的發展邏輯,繼續加大系統升級力度,纔是合衆e貸繼續實現突破,佔領行業頭部地位的關鍵。

來源:一點財經(yidiancaijing)

作者:劉一傑

編輯:邱 韻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