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曼哈顿华埠核心地带的哈根达斯(Haagen-Dazs)门市店从1977年开业至今,是哈根达斯在曼哈顿的首家门市店;该店历经转手,近年由华裔经营,店内外大字中文「雪糕」招牌和标志,41年来已成华埠地标,但因租金上涨,该店将于今年11月底结束营业。

「哈根达斯」是行销全球的高端冰淇淋品牌,但「欧洲味」的品牌名称背后,创立者其实是十足的「纽约客」;由犹太裔的Reuben Mattus于1961年在布朗士区创建,首家门市店于1976年11月开在布碌仑(布鲁克林)的Montague街120号。

位于华埠勿街(Mott Street)53号的门市店,是哈根达斯1977年在曼哈顿开设的首家门市店,由白人业者经营了30多年后,2010年由华商黄楚生接手。

该门市店经理刘锋焰(Jason Liu)18日表示,因房东将再度提高房租,如今每月已1万多元的房租,加上地税、水电等,每月店面花销就将近2万元,实在难以负担;经同房东续租商谈未果,决定11月30日租约到期后,不再继续经营。

刘锋焰说,该店在华埠心脏地段开了40多年,大大的招牌和旗帜上的中文「雪糕」,是华埠和众多纽约华人的共同记忆:「我十几年前刚从福州到纽约时还是小孩,每次来逛唐人街,就想到这里吃冰淇淋。」

他说,2010年时,经营了30多年的白人业主已是八旬高龄,想退休结业,但当时哈根达斯总公司深感该具有地标性的门市店关门太可惜,于是找到已在皇后区等多地开设多家哈根达斯门市店的黄楚生,接手后持续经营至今。

作为该深具历史意味店面的经理,刘锋焰表示,华人业者接手后,完全保留店面的历史风貌,「店内的『强壮卫生雪糕』中文标语、店外的『雪糕』招牌等,都是前任留下的」;甚至地库里搬运冰淇淋的木制滑梯,也都保存著历史原貌。

刘锋焰表示,华商接手后,延续该店和华埠社区的深厚羁绊,积极参与显圣容学校年度筹款、美国华人博物馆等活动;店员也都会讲中英双语、甚至福州话、广东话,同比其他哈根达斯门市店,「这家店是服务华裔客人最多的」。对于11月底结束营业,刘锋焰表示颇为不舍,但也对华埠持续高涨的租金很无奈。

纽约中华公所主席伍锐贤1970年到纽约,亲历华埠40多年变迁,在社区有「华埠历史学家」之誉;他表示,曾经欧式冰淇淋最受欢迎,而「如今华埠新开很多家冰淇淋店,年轻人经营,主打亚洲式炒冰淇淋;华埠商圈、顾客喜好不断变化,也是很多老牌店面不得不面临的历史变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