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要先從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說起。現在主流的說法有兩個原因,一是馬謖失街亭,諸葛亮最重要的一步棋下錯,馬謖的翫忽職守讓諸葛亮三次北伐都化作一堆泡影,第二個因素是因為後主劉禪,真乃扶不起的阿斗,沒有給諸葛亮幫上忙,反而添不少麻煩,使得五次北伐都失敗。

話又說回劉備在白帝城一病不起時,把諸葛亮等人召集在牀前,劉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度吧。」這句話把諸葛亮嚇壞了,他連忙說,這事萬萬不可,臣必定好好輔佐,鞠躬盡瘁,光復漢室。

戰略要地荊州的丟失,關、張相繼死去,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新生的季漢政權面臨內外交迫。這時劉備卻病倒了,這個依託他的個人魅力建立起的國家危在旦夕雖然知道諸葛亮等人對自己是忠心耿耿,但對自己兒子怎樣就不得而知了。因為知道諸葛亮的責任心十分強,如果託孤給他,肯定會盡心輔佐。

劉備自知自己行將就木,傳位之事,劉備有很多擔心。擔心劉禪終究會像漢獻帝一樣,淪為空殼子,最後被取而代之。最有可能取代的就是諸葛亮,劉備說出,「彼可取而代之」,是要看看諸葛亮的反應,以好趁自己沒死做安排,劉備善於觀察人的內心,如果諸葛亮誓死不接受,不敢窺見半分,那還好說,託孤諸葛亮是必須的。但一旦諸葛亮欣然答應,或者有任何的遲疑,那麼劉備就必須要做安排了,要麼直接除掉諸葛亮,要麼安排人員牽制諸葛亮。從劉備後來安排李嚴共同託孤,也能看出這裡面的一些玄機仁義道德的延續」

劉備一個賣草鞋的,最終三分天下,有他一席之地,主要在於其仁義道德的名聲,和傳承,這一點得到當時的儒家和普通老百姓的支持。因此,劉備死前跟諸葛亮說「彼可取而代之」,一方面,可以美名傳揚,像陶謙三讓徐州一樣,劉備讓天下,這要是傳出去,那不是仁義到了極點!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劉備當眾讓你取而代之,你不同意,以後你再取而代之就沒有了合法性,那時必然會遭到羣臣的反對,感念先帝的仁義,而對劉禪死心塌地。因此,說出來不是為了真讓,而是徹底斷絕劉禪被取而代之的可能!

今天的介紹到此為止,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點一波關注。今日話題:您認為北伐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歡迎在評論區積極討論!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