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舉行總統選舉,奧巴馬總統勝選連任。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十八大選舉產生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這無疑是2012這個「世界選舉年」中最為引人關注的兩件大事。因為中美關係正在形成一種「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之間的態勢。未來十年,兩國關係是走戰略對抗之路,還是開闢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之路,這不僅事關中美兩國人民的福祉,而且關乎亞太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和平、穩定與可持續繁榮。

在國際關係歷史上,人類社會經歷過「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戰略競爭所帶來的帝國主義戰爭和冷戰,以至於自修昔底德以來的許多歷史學家和國際關係理論家,均得出 「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的霸權轉移過程必然導致戰爭這一結論。

進入21世紀,中美關係實力對比的變化,似乎使世界進入新一輪「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之間實力競爭與權力轉移的周期:

中國作為新興大國,其持續而快速的經濟發展,正在迅速縮小同「老牌」超級大國美國的實力差距。例如,2001年,中國的GDP總量是美國的約1/8,而十年之後的2011年,中國的GDP約合7.3萬億美元,已經達到美國同年GDP的近1/2。同樣是在這過去的十年中,中國先後在國際貿易年總量、製造業產值年總量以及吸引國際直接投資(FDI)年總量等各項關鍵經濟指標上,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這些現象意味著,進入21世紀,中國正在以世界經濟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趕超美國。權威國際機構紛紛預測,到21世紀頭20年結束的時候,即2020年,中國的GDP總量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是大膽預測:到2016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無論上述關於中美實力對比關係的預測是否準確,可以肯定的是,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將以中國經濟總量超越美國而載入史冊。

中美雙方經濟力量對比所呈現出的超越與被超越態勢,似乎再次提出了國際關係史上反覆出現的大國之間從戰略競爭走向戰略對抗的規律性命題: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即「守成大國」,同迅速上升的大國中國,即「新興大國」之間,會不會不可避免地重蹈過去列強之間從戰略競爭走向戰略對抗的老路?

這種「新興大國」中國在綜合國力上迅速趕超「守成大國」美國的趨勢,客觀上也把中美關係推到了一個歷史性的十字路口:中美兩國是沿著過去40年的軌跡,繼續推動全面合作的夥伴關係,還是重蹈過去大國之間戰略對抗與「權力轉移」的覆轍?這是中美兩國共同面臨的最為根本的挑戰和必須回答的問題。

對此,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給予了十分明確和具有歷史指導意義的答案,即:中美兩個大國之間,應該發展和建立起不同以往的新型的大國關係。

其實,早在2012年2月,習近平作為國家副主席訪美時,就第一次從戰略的高度明確提出:中美兩國應該構建前無古人、但後啟來者的新型的大國關係。

習近平副主席當時的這個戰略性提議,很快引起中美兩國戰略家們乃至兩國高層的重視和積極互動。習副主席訪美半個月後,美國國務卿柯林頓就通過公開演講作出回應,指出:中美兩國力爭在合作和競爭之間達到一種穩定和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這是前無古人的,強調一個蒸蒸日上的中國對美國有利,一個蒸蒸日上的美國對中國有利。正是基於這一共識,中美兩國高層共同決定,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以「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為主題。胡錦濤主席在這次對話會的開幕式上,專門以《推進互利共贏合作發展新型大國關係》為題發表演講,就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提出五點具體構想;習近平副主席還強調:要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勇氣和「摸著石頭過河」的智慧,去探索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之路。

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美國前總統卡特時進一步明確提出:新形勢下,中美雙方要不畏艱難,勇於創新,積累正能量,努力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開創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新局面。

顯然,「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最高層經過深思熟慮後所確定的戰略方向和目標。而這一方向和目標,也得到了美國方面從總統到有關高級官員的積極回應。因此,展望未來十年,探索構建中美新型的大國關係,將成為中美關係的主旋律和基軸。

然則,中美之間這個新型的大國關係,「新」在何處?

首先是「新」在中國對外戰略與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可持續發展,是努力為中國自身的發展,創造和平、穩定、友好、合作的外部環境。這一點,同以往任何所謂「新興大國」,或者「後起的」帝國主義大國根本不同。中國的國家利益和社會主義制度,決定了中國無意對外稱霸,更無意同任何大國爭奪霸權;決定了中國在處理同美國的關係時,決不會以「後起」帝國主義國家的立場和心態,去同美國爭奪霸權。

其次,中美新型的大國關係,「新」在中美關係的本質特徵,不是「你輸我贏」的零和關係,而是互利共贏的關係。這種關係的根本基礎,是中美日益緊密的相互依存關係,以及在全球化潮流中共同面臨的廣泛挑戰和共同利益,已經使中美雙方形成某種程度上「一損俱損,一榮共榮」的關係。這一點同歷史上任何大國之間戰略爭奪和「權力轉移」的「零和」關係完全不同。

第三,中美新型的大國關係,「新」在雙方的共同利益遠大於雙方之間的分歧和矛盾。這是中美關係完全不同於以往「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關係的最重要客觀基礎。在可預見的一個時期內,中國仍然是地區性大國。亞太地區在今後相當長一個歷史時期,都將是中美兩國利益交匯和摩擦最為集中的地區。儘管雙方在該地區存在許多矛盾和分歧,但是兩國對於亞太地區,存在著兩點帶有根本性的共同利益,這就是:中美兩國都需要一個持久和可預期的地區和平與穩定,都需要本地區的經濟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與繁榮;中美兩國自身的可持續繁榮,越來越依賴於亞太地區的可持續和平與發展。這兩點根本性的共同利益,構成了中美兩國求同存異、妥善管控分歧的客觀基礎。

另一方面,中美關係同時具有前所未有的複雜性。中美兩國分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分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分別作為世界經濟、政治、安全、環境的各個領域最重要的角色,雙方在廣泛合作與共處的同時,也存在著和不斷產生著層出不窮的尖銳矛盾與分歧。特別是在政治與安全領域,許多矛盾具有潛在的爆炸性、對抗性。妥善處理的難度和敏感性都很高。因此在未來十年中美雙方探索構建新型的大國關係過程中,出現矛盾加劇的局面甚至出現危機難以避免。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才特彆強調中美雙方在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進程中,要不畏艱難,勇於創新,努力管控好分歧。

構建中美之間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的新型的大國關係,並無現成道路可循,探索大國關係新道路也絕非易事,管控中美之間廣泛存在的矛盾分歧並通過不懈努力減少雙方戰略相互猜疑、增進戰略互信,更是難上加難。但是由於中國對外戰略的和平屬性、由於中美兩國之間相互依存所構成的互利共贏的關係結構,由於中美兩國在亞太這一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最為重要的地區,存在著根本性的共同利益,因此,不論雙方在政治、安全、經濟等各個領域存在怎樣複雜尖銳的矛盾和分歧,只要雙方始終秉持兩國最高領導人達成的關於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重要共識,只要美方的決策者們能負責任地把中美兩國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中美兩國在未來十年一定可以通過共同努力,為構建符合21世紀和平發展時代潮流的新型大國關係奠定堅實的基礎。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