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後,「果陀劇場」再次推出探討生命故事的《悲憫次神的兒女》,這齣戲不僅榮獲百老匯東尼獎…諸多獎項的肯定,多年來走紅於百老匯、倫敦西區,更重要的是,臺灣版演員精湛演出,不僅帶給啟聰學校學生激勵,更希望各界深入瞭解聽障族羣,用愛走進彼此心裡。

 

啟聰學校學生和舞臺劇《悲憫次神的兒女》的導演演員們一起玩信任遊戲,笑得好開心!「如果我說不出一句話,你能夠聽見我嗎?」果陀舞臺劇《悲憫次神的兒女》華人演出版由國際知名導演楊世彭翻譯、執導,帶觀眾思考什麼是「正常」或「非正常」世界的定義,深刻刻劃人性,希望讓觀眾體悟聾啞者的世界,打開所有感官去感受他們!

主要演員、金鐘影帝屈中恆說,這是他演過最有挑戰的角色,因為劇中有1/3的臺詞必須以手語表達,為了詮釋角色,他在壓縮的時間裡、密集上手語課,像是從頭學一種新的語言,若是拍電視或電影,可以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拍,但舞臺劇一上臺,就是一氣呵成,而且最大挑戰是,不僅自己的臺詞,他還要記得對手曉書的臺詞,因為他必須在臺上說出、比出自己的手語,還要看著曉書的手語說出曉書的臺詞,壓力真的很大。

首度演出舞臺劇的聽障主播王曉書,透過手語老師的翻譯,和大家分享她接演的心情,她說她其實不緊張,因為對導演和對手演員屈中恆很信任,雖然自己聽不到聲音,但她很希望透過這齣戲,讓更多人瞭解「無聲的世界」與聽障者、弱聽人、口語族的內在心靈,因為聾啞人士可能對自己不夠有信心或是害羞,所以更應該透過教育的力量,讓聾啞人士對自己的美好更有自信,也更勇於表達出自己的聲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