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去年剛剛去過延安,所以今年看《周恩來回延安》格外帶感,片中的楊家嶺、棗園等等,勾起太多的回憶,這是一部看似質樸而飽含深情的的電影,一如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那般,低調、謙虛,卻又總能在細微之處,將關愛與溫暖傳遞。

二十多年來,看過了許多由劉勁老師扮演的周恩來總理的形象,此次電影《周恩來回延安》,不僅由他主演,而且也擔綱了導演的角色,著實令人意外,卻也是常理之中,畢竟,作為當下最出色的周總理特型演員,劉勁老師兼顧了人物的形似與神似,將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周總理出神入化的刻畫出來,想必這些年,也是經過的許多的研究、揣摩與沉澱,對總理的言行舉止及生平經歷,也一定早就瞭然於心。

眾所周知,延安是革命根據地,在戰爭時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周恩來總理,曾經在這裡生活了十多年,已經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但建國之後,政務繁忙的他,已經睽違延安26年之久,這一次再赴延安,不僅僅是以總理的身份,來考察延安的生產與建設,更是以"回家"的心情,來看望當年的老朋友、好鄉親,一解多年的想念之苦。

事情看似平常,但通過影片創作出來,卻是典型的見微知著,影片給到的幾個細節,讓人記憶深刻。比如,不去住當地的賓館,而是執意住到招待所,比如,即便分別了幾十年,也能一口叫出老鄉的名字,比如,看到延安的生活仍然貧困,總是眼含愧疚的淚水,比如,即便在離開的一刻,還囑咐飛機再盤旋一圈,他要多看一眼延安……無數的細節,堆積出在漸進中翻湧的情感,催人淚下。

要知道,此時的周總理,雖然仍在內外交困的現實中日理萬機,但身體已經大不如前,時不時的"尿血",更是兇險徵兆。因此,影片中周總理有這麼一句台詞:"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說的不僅是自己太忙,似乎也有預感,每況日下的身體,留給自己的時日無多。所以,此番回延安,再行揮別,也許就是永別,但他卻將這永別,化作了永恆,將自己對老鄉的眷戀,對青年的期待,對延安未來發展的藍圖,都寄予了厚望。

總理內心所眷戀的,正如賀敬之當年的詩歌所寫:"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兒貼在心窩上。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而延安的鄉親們回贈總理的,則是"白羊肚手巾紅腰帶,親人們迎過延河來。"總理和人民的魚水之情,讓人淚目。而這種情感,有此次回延安的所見所感,也有影片中所穿插的當年革命時期的回憶,無論是炮火連天的的戰時撤離,還是兇險萬分的截殺中的營救,以及情深意重的一碗黃米飯的溫飽等等,令周總理與延安之間的深情厚誼,得以更真切的呈現。

雖然《周恩來回延安》是一部有紀錄風格的作品,但卻有著很高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參與演出的,包括毛澤東的扮演者唐國強,鄧小平的扮演者盧奇,鄧穎超的扮演者黃薇等等,陣容可謂是相當齊整了。這部影片,也一如總理的低調性格,在商業片扎堆的當下,已經於5月15日悄悄的上映了,但這部影片所飽含的懷念、愛戴與追思,卻不應被我們所忽略和遺忘,推薦大家走進影廳,近距離感受總理雋永的非凡風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