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國際能源署聯合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在上海發布國際能源署《天然氣市場報告2018》(IEA Market Report Series:Gas 2018)。國際能源署能源市場與安全部門負責人Keisuke Sadamori現場對報告主要觀點進行了闡述。

報告認為,未來5年全球天然氣市場將迎來三方面主要轉變:一是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二是工業將超過電力行業成為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三是美國將成為全球天然氣供應的最大增量來源和LNG市場新的領軍者。

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

報告認為,受到經濟發展和治理空氣污染的強力政策驅動,在2017-2023 年間,中國將貢獻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長的37%,高於任何其他國家。由於國內產量無法滿足需求,中國將在2019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到2023 年天然氣進口量將達1710 億立方米,其中大部分為液化天然氣(LNG)。

圖1:2017-2023年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量構成預測

來源:IEA

Market Report Series: Gas 2018

圖2:2013-2023年中國天然氣供應構成及預測

來源:IEA

Market Report Series: Gas 2018

被視為清潔能源的天然氣,獲得「十三五」規劃強力政策支持,將在中國經濟的各領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報告預計,在預測期內,中國的天然氣需求年均增長8%,佔全球需求增長的三分之一。中國天然氣的進口依存度將從39%上升到45%。其他新興亞洲經濟體用於工業領域(包括肥料和化工)以及發電的天然氣消費也將增加。

報告同時指出,價格競爭力和市場改革是新興市場天然氣需求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新興市場比傳統買家對價格水平更為敏感;無論產自國內還是進口的天然氣,價格競爭力是保持這種需求增長水平的重要條件。根據中期預測,新興亞洲市場佔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長的一半,仍將主要採用與石油掛鉤的機制來決定天然氣價格。進口國應當進行充分的市場改革,進一步開放國內天然氣市場,推行基於市場的天然氣定價機制,才能受益於更具競爭力的天然氣批發市場。

工業將超過電力行業成為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報告預計,2017-2023年間,工業將取代電力成為天然氣消費增長的首要驅動力,貢獻消費增長的40%。新增工業天然氣用途包括:新興國家生產化工產品(如肥料)過程中的燃料消耗和原材料,以及天然氣富集地區石化產品出口的原材料。

以亞洲為主的新興市場將天然氣作為工業生產的燃料,推動天然氣需求增長。天然氣主產地,例如北美和中東,由於化工行業的擴張,工業用氣需求也在增長。

圖3:全球天然氣分行業消費構成變化預測

來源:IEA

Market Report Series: Gas 2018

報告認為,作為全球天然氣增長最快的市場,中國未來5年的天然氣消費增量將重點來源於工業領域、發電、民用與商用,其中工業用氣佔比最大。

圖4:2005-2023年中國天然氣消費構成及預測

來源:IEA

Market Report Series: Gas 2018

美國將成為全球天然氣供應的最大增量來源和LNG市場領軍者

報告預計,2017-2023年間,美國新增天然氣產量將佔全球增長的約45%,其中的三分之二預計將通過管道出口到墨西哥或以LNG 形式出口到全球。相比之下,天然氣產量上升的其他主要產氣地區,例如中東、中國和埃及,新增產氣量大多會投入到國內市場。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的出口增量將顯著低於美國,其中俄羅斯將尋求通過新增出口基礎設施實現出口多元化,如建設到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和LNG出口港。與此相反的是,由於北海產量的逐漸耗盡和格羅寧根(Groningen)氣田的關閉,歐洲的天然氣供應缺口擴大,需要更多地進口LNG和管道氣填補空缺。

圖5:2017-2023年部分國家及地區天然氣產量增長預測

來源:IEA

Market Report Series: Gas 2018

報告認為,在強勁的出口產能擴充的支撐下,LNG成為跨區域天然氣交易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2018-2023年間,出口LNG項目投資的浪潮將增加約1400億立方米液化產能,將全球產能提高約30%,其中超過一半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和俄羅斯將分別貢獻300億立方米和150億立方米。到2023年LNG貿易將達到5000億立方米,佔全球天然氣貿易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亞洲市場將佔全球LNG市場的接近一半。

圖6:2013-2023年全球LNG出口構成及預測

來源:IEA

Market Report Series: Gas 2018

圖7:2013-2023年全球LNG進口構成及預測

來源:IEA

Market Report Series: Gas 2018

報告指出,美國作為全球出口大國嶄露頭角,將對傳統LNG貿易格局發起挑戰。未來2年湧現的液化項目保障了充足的供應和LNG貿易的增長,但也對傳統供應合同的要素造成衝擊。與傳統的定點運輸、以石油價格為基準的供應協議模式不同,美國LNG出口的目的地靈活、以天然氣樞紐交易為價格基準。新的全球參與者澳大利亞和美國可能在亞洲市場挑戰卡達的地位。

報告同時提醒,2020年後新增LNG項目的稀缺可能會導致市場緊縮。Keisuke Sadamori指出,到2020年幾乎所有的新增液化產能應該開始投產,短期內這些產能增加可能引起過剩,但由於亞洲新興市場的迅速增長,寬鬆的市場不會維持很久。因此,未來幾年市場需要做出新的投資決策,才能確保2023年後的供應充足。

圖8:2012-2023年全球LNG液化產能及利用

來源:IEA

Market Report Series: Gas 2018

《天然氣市場報告》是國際能源署每年發布的年度市場報告,報告評估全球天然氣市場的發展趨勢,並提供了對天然氣供應、貿易發展、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增長的詳細分析和預測。

來源:中國金融信息網

如侵犯原作者權益請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