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

      521日迎來小滿節氣,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俗語說“小滿小滿,麥粒漸滿”,此時正是夏熟作物籽粒開始灌漿,似乎能夠看見豐收美景的時節。



小滿漸熱風火煽,戶外活動胸懷寬,

祛溼避風食清淡,舒暢情緒防意外,

電扇空調增減衣,氣溫升降防淋雨。


小滿節氣後天氣逐漸變得溼熱,在使用空調、電扇時要注意方法,防止使用不當傷害身體;早晚及雨後要適時添加衣服,下雨時儘量避免被雨水淋溼;飲食宜清淡,多喫具有清熱利溼作用的食物;多進行戶外運動;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儘量抑制怒火,防止意外發生。



【 節氣特點 】


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時值每年公曆的5月20—22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60°時。“鬥指甲爲小滿,萬物長於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


意思是說,從小滿開始,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進入小滿以後,氣溫明顯升高,雨水開始增多,預示着潮溼悶熱的天氣即將到來。


我國古代將小滿分爲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


是說小滿節氣中,苦菜已經枝葉繁茂,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此時麥子開始成熟。從氣候特徵來看,在小滿節氣到下一個芒種節氣期間,全國各地都會漸次進入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而華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幹春旱,大雨來臨又較遲,有些年份要到6月時大雨纔會降臨,最晚甚至可遲至7月。



小滿時節可練“小滿四月坐功”以養生,具體方法是:


每日5:00一7:00之間,盤腿坐下,左手按住左小腿部位,右手上舉託大,指尖朝左,然後左右交換,動作相同,各做巧次。接着上下齒相叩,即叩齒36次,漱津幾次,待津液滿口分3次嚥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爲一息,直至36息而止。


常練此功法可改善肺腑蘊滯邪毒、胸脅支滿、心悸怔忡、心痛、掌中熱等。



| 未病先防 |


一、多喝水

     炎熱天氣,人體水分消耗較多,多種微量元素也隨汗水排出,單純靠喝水不足以彌補機體需求,因此要選擇多元的補水方法。應季果蔬富含維生素和礦物元素,不僅能補充人體的水分還可補充微量元素。


二、喫點苦

     平素胃腸有積熱,比如經常便祕、反覆口腔潰瘍的人羣,水分消耗更多,小滿時節更容易疲勞甚至加重宿疾。要想減少水分消耗,就得喫些“苦”頭。不妨適量喫些具有清熱、通便、開胃作用的苦味蔬菜,如苦菜、苦瓜、萵筍等。


三、重祛溼

     小滿前後天氣炎熱、溼氣漸重,素有脾胃虛寒的人羣耐不住炎熱而貪涼食冷,就容易出現暑溼外感。中醫認爲生薑能溫中散寒驅溼,建議這類人在飲食中注意適當喫些生薑。

   


| 穴位祛溼 |


 · 豐隆穴 【取穴方法】豐隆穴在小腿外側,膝眼與外踝尖間的中點,也就是外踝尖上8寸的位置,距離脛骨前緣兩橫指的距離。


【按摩功效】豐隆穴是臨牀“祛痰”的主要穴位,具有祛溼滌痰的作用,配合足三里長期堅持按摩能清除濁溼。



· 陰陵泉穴  【取穴方法】陰陵泉位於小腿的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穴相對。順着膝蓋內側橫紋向上,會摸到一塊突起的骨頭,它是脛骨,順着脛骨的下方和內側向上摸,會摸到一個脛骨拐彎並且凹陷的地方,這裏就是陰陵泉所在位置。


【按摩功效】陰陵泉爲足太陰脾經的合穴,它能夠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溼的功能,能健脾化溼、通利三焦、消脹利水。



· 足三裏穴 【取穴方法】足三裏位於小腿前外側,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按摩功效】作爲健脾胃的第一要穴,足三裏穴對所有消化系統疾病均有效果,除溼自然也少不了它。按摩足三裏穴可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疏風化溼、扶正祛邪。



· 承山穴 【取穴方法】稍稍用力踮起腳尖,小腿後側肌肉浮起的尾端即爲承山穴。



【按摩功效】承山穴是人體最有效的祛溼要穴,能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溼氣。有些人輕輕一按自己的承山穴,就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表明體內有溼氣。



小滿養生應該做到五忌:


一、忌亂穿衣

     此時節氣候還不穩定,時冷時熱,故小滿時節忌亂穿衣。穿衣不能憑心情,光顧美麗不顧健康,熱時不能太捂着,冷時不能太凍着,要隨着氣溫變化適時增減,保持體溫相對恆定,這樣人體抵抗力纔不會削弱。女子還特別要保持下身衣着寬鬆透氣,以免陰部患皮膚病。中醫說,溼邪有重濁、趨下的特性,易侵襲陰部、下部。這些部位患病,不方便治療。


二、忌喫隔夜生冷食物

    小滿時節氣溫較高,溼度大,給細菌、病毒繁殖創造了條件,隔夜食物易變質,生冷食物易損傷脾胃,造成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疾病。小滿時節,很多新鮮瓜果上市,嚐鮮是人們必做的事,但瓜果應洗淨,不要一次喫得太多太雜,喫了桑葚喫香桃,喫了枇杷喫李子,這樣嚐鮮得不償失,反而易傷胃腸,造成疾病。


三、忌過食肥美油膩

    小滿是陽氣升發的時節,一些高血壓、膽囊炎、精神類疾病等慢性病也會在這個時候開始應加重,所以飲食應以清淡爲主,少喫油膩、麻辣等刺激性食物,特別要忌食一些甘肥滋膩、生溼的食物。清淡飲食有助於調養身心、平緩情志。特別強調,餐桌上時令的野菜不可少,時令菜蔬的天地應時之氣最足,有益人體。


四、忌貪睡遲起

    《黃帝內經》說:“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小滿時節晝長夜短,天早早就亮了,人們應見亮就起,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夜睡可以稍稍晚一些,以順應陰氣的不足,但也不應該晚過11點。睡子午覺是所有季節都應遵循的規則,小滿時節睡好子午覺,有助於護陽養陰,使體內陰陽平衡。


五、忌過度運動

     “汗爲津液”,小滿氣溫漸高,人體出汗增多,易耗氣傷津,損傷心陰,出現乏力、懶言等症狀。特別是老年人,更是傷不起。所以,小滿時節的運動不宜過度,運動時讓身體出些“毛毛汗”就行了,莫大汗淋漓。《素問·上古天真論》裏“形勞而不倦”就有這個意思。所以,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很重要。小滿時節的運動方式以快步走、慢跑、武術導引爲宜。每天堅持午後或傍晚快步走或慢跑個半小時就好,不要久坐久臥,動動纔有陽氣。



推薦一款適合小滿時節辦公室白領做的運動:踮腳尖。

一、坐着踮腳尖:坐位背部輕靠椅背,小腿與大腿垂直,使大腿保持在水平狀態,腳尖用力向下掂起,腳跟離地,每分鐘掂50~60次,每次2分鐘即可,每1~2小時做一次最好。這個運動可使下肢經絡暢通,消除長時間腦力勞動帶來的頭昏腦漲感。


二、站着踮腳尖:雙腳跟併攏着地,用力掂腳跟,然後放鬆,頻率同前。每次做3~5分鐘。這種看似簡單的動作,可以有效強健心臟功能,同時可以避免長時間站或坐引起的下肢血液、淋巴液迴流不暢。



-

-



-

-


往期精彩內容:

三月三「 朝武當 」  道教的養生思想:攝生有法

無極圖說 — 白玉蟾   道教| 授職與授籙   【道教儀範】宮觀職務稱謂

道教 | 全真派出家道人爲何要冠巾?

道教服飾爲什麼多是青色?  256歲老人的養生之道

90後武當山道長| 焚香纂塵煙  操琴遇古今

道教修煉中的“財、法、地、侶”

古載 |龍的九子 各有不同    『 道 』的核心教理

2018武當山玄天上帝神尊巡境臺灣 紫霄宮起駕

「玄帝上帝」巡境在臺活動圓滿功成!

「道教」歷史上的尹志平

一曲《道情》萬千緒    道教 | 六十甲子神圖解

張三豐「金丹詩」三十六首

以貌取人:一個人的“精神長相”很重要

道士稱謂        道教的信仰和修行

早期道教紀錄片—道教齋醮儀式

武當369最新震撼短片:這就是武當!

道教--全真南宗五祖    道教的養生思想:攝生有法

【清末武當道教】楊來旺道長親率弟子復興武當

神祕五龍宮| 十堰攝影家丁慧平鏡頭下的謐境星空

武當山城區最美夜景 ○ 不同凡響

道家打坐修煉—靜坐的要點

八九十年代武當道人是怎樣習武的?

細覽●武當道教歷史  武當太極劍-劍法要領

最早【中國道教專題片】視頻

仙風一曲○道長自彈自唱【道士吟】

鍾與道教文化的淵源  古代文物圖鑑 | 道教神像圖集

道教看香祕訣   道文化 | 符。

武當山道教音樂與醮儀註解

武當仙樂神韻--獨特宗教韻味

武當山道教歷史文物(一)   武當山道教歷史文物(二) 

武當山道教歷史文物(三)

外練“精、骨、皮”內練一口氣!武當無爲子首次展示外家功夫鑽子手

道家修煉的基本功法●靜功法修煉    紫嶽瓊臺-武當中觀結道緣

早期記錄片《道士的生活》  珍貴的武當山歷史圖片

那些快被遺忘的老照片--道教修行者

英勇抗日高道 — 黎遇航  道教 | 以香證道

英勇智殺敵抗日俠義道長 —  甘盛榮   抗日愛國道長 — 李圓通

那些快被遺忘的道教珍貴老照片(二)

【古法】中藥煉蜜丸的做法   道醫和中醫究竟有何不同?

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老道:一手拿香,一手拿槍!

道長帶你感受 武當武術的靈動飄逸  


掃描二維碼

關注武當逸事


■ 本期編輯:靈子

■ 微信 : wl1517224996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