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經過規範的臨牀試驗證實療效,以曹清華膠囊爲代表的“中國神藥”們,不僅僅在浪費着寶貴的醫療費用,它們每一天都在“危及公衆健康”。



作者 | 周亞夫

來源 | 醫學界


4月25日,“醫學界”頭條發佈《醫生們怒懟曹清華膠囊,一盒1408元的“藥”千萬別讓老人買了……》(點我回顧),4月28日,“醫學界”再次頭條發佈《別了,曹清華膠囊!別了,“神藥”們!》(點我回顧),這兩篇文章均達到10萬+閱讀量,數十家網絡媒體轉載醫學界的文章,並引起了國家權威專業媒體的關注。


4月30日,國家藥監局機關報《中國醫藥報》訂閱號,發佈了《洗腦“神藥”曹清華膠囊,一盒1408元,很多老人都在喫……》,同樣引起了公衆的思考。


《中國醫藥報》怒批曹清華膠囊


《中國醫藥報》的文章引起了曹清華膠囊方面的擔心。一名和該公司關係密切、此前採訪過曹清華、多次爲其策劃活動的記者,寫了一篇長文章試圖把目標指向國家藥監局的“行政不作爲”。


他認爲,“醫學界”曾發表文章指責曹清華膠囊沒有經過嚴格臨牀試驗證實其有效性;此外,按照藥品說明書裏標示的“禁忌症”,該藥明顯不符合OTC定義。他進而推論,“醫學界”的文章在批評國家藥監局行政不作爲,試圖讓國家藥監局出頭來對付輿論——包括《中國醫藥報》在內。


曹清華膠囊的槍手雖然惡毒,可惜國家藥監局已經今非昔比。


國家藥監局不是沒有問題。歷史上,前局長鄭曉萸曾因爲濫批藥品、喪失監管立場,被判處死刑;此外,僅僅藥監局藥品註冊司就被抓了多任司長、副司長——這顯示出國家對於藥品監管存在的問題是瞭解的,處理上也是極其嚴肅的。


曹清華膠囊就是在鄭曉萸任上批出來的藥品——當時有大量的中成藥沒經過嚴格臨牀試驗、或者臨牀試驗造假而獲批;又有不少西藥產品沒有經過生物等效學實驗而被批准。


最近幾年,國家藥監局在前局長畢井泉的帶領下,雷厲風行,推出了很多有力的改革措施——加入了ICH組織,要求按照國際標準來註冊新藥;推行藥品一致性評價,要求提升藥品質量……而在機構改革之前,國家藥監局有關領導也明確指出,要逐步推行中成藥產品的有效性再評價。


由於國家藥監局的大力改革,最近四五年,我國的創新藥物研發欣欣向榮,在全球投資力度僅次於美國。在大分子藥品、小分子藥品、最新的生物藥品等方面,進展喜人——我們相信,藥品監管改革堅持下去,以十年爲期,中國的藥品工業將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一洗中國製藥業此前的恥辱。


藥品監管改革一方面要鼓勵新藥創新,一方面要對“中國神藥”開展清查。如果不這樣做:


第一,醫保經費無法支撐老齡化形勢下的醫療費用上漲;

第二,醫療價格改革無法推行;

第三,無法支持我國製藥業從大而劣質,到創新研發驅動的升級。


因此,對中國神藥開展“大掃除”,涉及到國計民生、涉及到中國藥業的升級換代——我們知道的事情,國家主席、國家總理、有關監管部門就不知道?!曹清華膠囊爲代表的神藥們,如果對此大勢看不清楚,恐怕是利慾薰心、喪失了基本的判斷。“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螳臂擋車,是擋不住的!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醫藥報》訂閱號近期密集報道了《藥品管理法》修訂有關消息。該報指出,《藥品管理法》修訂草案主要有九個方面的修訂,其中包括“全面提升藥品質量,保障用藥安全、有效、可及”;“增加社會共治的內容,要求各級政府、新聞媒體加強藥品安全的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工作”、“加大對藥品違法行爲處罰力度”等。


該報4月24日發佈《將藥改成果上升爲法律:藥品管理法即將迎來第二次全面修訂》,文章中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宋華琳教授評價《藥品管理法》修訂時,是這麼說的:


應該認識到藥品具有兩面性:

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藥品

可以治病救人

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有問題的藥品

會危及公衆健康


確實,沒有經過符合新藥上市標準的臨牀試驗、也缺乏安全性數據,以曹清華膠囊爲代表的“中國神藥”們,不僅僅在浪費着寶貴的醫療費用,它們每一天都在“危及公衆健康”!


正因如此,在新《藥品管理法》精神的指引下、在國家藥監局的強力推動下,對之前濫批的大批療效不明的藥品,開展符合ICH標準的有效性再評價,對神藥來一場“大掃除”,已經迫在眉睫。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2018有多少醫生選擇跳槽?”

“跳槽之後加薪多少?”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參加調研

 更有獎品贈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