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並沒有關羽和徐庶有任何交集的記載,兩人的關係究竟如何,就無從得知。徐庶並沒有被《三國志》單獨立傳,只是在《諸葛亮傳》中被順帶提及,還有《魏略》的簡單介紹,所以生平大多數不詳。

《魏略》記載:

中平末,嘗為人報讎,白堊突面,被發而走,為吏所得,問其姓字,閉口不言。吏乃於車上立柱維磔之,擊鼓以令於市鄽,莫敢識者,而其黨伍共篡解之,得脫。於是感激,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

徐庶年輕的時候喜歡任俠,在一次幫他人報仇之後,被官府抓住。當時問他的名字,徐庶閉口不言,官吏無奈將他綁在柱子上裝作要凌遲他的樣子,拉到街上讓人辨認。當時有人認出徐庶但是不敢說出他的名字,後來依靠黨羽的幫助,徐庶才逃了出來。

逃出後的徐庶,才不再舞槍弄棒,轉而用心學習學問,並改名為單福。

幾年後,中原開始戰亂,徐庶才和好友石韜(即石廣元)避難到荊州,並和諸葛亮成為好朋友。

劉備屯兵新野後,歷史上是徐庶主動去見劉備,並受到器重。之後,徐庶又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而非演義中所載的走馬薦諸葛。《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原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這才促使了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因此實際上徐庶和諸葛亮在劉備帳下共事了很長時間,直到曹操南下。

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劉備在向南逃跑的路上,於長坂坡被曹軍追上,丟失了大量的輜重和家眷,其中就包括徐庶的母親。後來歷史記載徐庶和石韜一起投降了曹操,再之後的事,《三國志》中就沒有記載了。

《魏略》只記載: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諸葛亮出隴右的時候還曾感慨:「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也可側面看出季漢人才凋零和曹魏的鮮明對比。

再過幾年,徐庶病死。

可以看到,沒有任何徐庶和關羽交集的記載,但徐庶在劉備帳下被重用不短時間,和劉備左右手的關羽應該是有不少接觸機會的。關羽雖然「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但徐庶年輕時有任俠的經歷,還曾因為人報仇而被抓,和一般的士大夫有明顯的不同,反而和關羽的經歷類似,因此可以猜想兩人的關係應該會比較融洽的。


1.徐庶用兵,劉備是主,徐庶為次。且敘述也很有謀略,關羽張飛都是見識過的。

2諸葛亮用兵,諸葛亮是主,劉備為次。關羽張飛很不高興。

3。徐庶本武將出身,知道如何對武將。

4,徐庶從未自誇過。諸葛亮常自比管仲、樂毅。


好。具體看三國志,三國有關東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