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鬧市,心向青山


1、小說中的大惡人蘇定方

《說唐》第39回,當時還在竇建德旗下的蘇定方迎戰羅藝,打不過,然後暗箭傷人,用毒箭射死了羅藝。

《說唐》第60回,蘇定方迎戰羅藝之子羅成,按《說唐》的武功排名,羅成排第七,蘇定方無論如何也不是羅成對手,於是蘇定方誘使羅成戰馬陷入泥潭,萬箭穿心。

你以為這就完了,蘇定方還要陷害羅家第三代羅通,只不過陰謀沒有得逞,最終被羅通挖了心肝報仇。

這還是沒完,小說中蘇定方的孫子後來還投降了敵國,與大唐為敵。

反正,在小說中蘇定方就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大壞蛋。

2、歷史上的名將蘇定方

蘇定方,冀州武邑縣(今河北武邑縣)人。

大唐的名將很多,但我認為不管怎麼排,蘇定方都可以排進前三,我們看一下他的戰績:

公元630年,蘇定方隨李靖夜襲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東突厥亡,蘇定方以功授左武候中郎將,這是蘇定方嶄露頭角的開始。

蘇定方真正名滿天下是在唐高宗李治時期,史載其「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

公元657年,蘇定方滅西突厥,生擒可汗阿史那賀魯。

公元659年,蘇定方翻越蔥嶺(即帕米爾高原),平蔥嶺,生擒其首領都曼。

此戰之後,大唐西部的疆域直達鹹海(有的史料認為是裏海),這也是中國歷代版圖的最西端。

公元660年,朝鮮半島的百濟在高句麗支持下攻擊新羅,蘇定方出兵滅百濟,生擒百濟國王,現俘東都洛陽。

假如以滅國和開疆拓土而言,大唐名將大約沒人能跟蘇定方相提並論。

3、蘇定方為何會被黑化呢?

其一,蘇定方在隋末亂世確實跟過竇建德,他們都是河北人

其二,竇建德被李世民擊敗後,蘇定方回老家隱居,這一舉動使其沒有成為大唐開國功臣,不屬於李世民的人馬,那麼黑化就有了理由

其三,蘇定方成名之時已經在唐高宗李治時期,這一時期的名將名氣確實比不上開國。

最後,小說總要有反派,而蘇定方曾經屬於竇建德的黑歷史,一段隱居老家的經歷,一個有名但名氣又不能與開國名將相比的身份足以讓小說家展開無盡的想像力了。

歷史上,除了蘇定方被黑化外,還有宋朝的潘美、狄青,二人都變成了大反派,楊家將的對立面,三人堪稱難兄難弟。


蘇定方和薛仁貴都是唐朝戰功赫赫的名將,但蘇定方名氣卻遠遠不如薛仁貴,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首先,薛仁貴單兵作戰能力突出,特別是箭法出色。與蘇定方相比,薛 屬於猛將類型,擅長箭法,特別是在徵討九姓鐵勒的戰爭中,薛臨陣發三箭射死三人,動搖對方軍心,一舉掩殺獲勝,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的傳奇。這樣的單將決定勝負的傳奇戰績,在民間比滅國大功更容易贏得大家的傳頌。    

其次,《薛仁貴傳奇》《隋唐演義》等小說廣泛流傳,突出了薛的戰績,貶低蘇定方。在小說中,薛是主角,有著「主角光環」,而蘇定方被抹黑成一個害死羅成父子,妒賢嫉能的白臉奸臣,以此來襯託薛的優秀。秦瓊是瓦崗系的代表人物,是《隋唐演義》的主角之一,羅成是他表弟。為了突出顯示瓦崗英雄們的光輝形象,必須樹立對立面的大反派。楊林是隋朝反動勢力的代表,而蘇定方是非瓦崗系的代表。羅成作為一位悲劇英雄,他必定不可能死於一員無名小卒之手,戰功赫赫的蘇定方只好背上了這個黑鍋。   

最後,小說喜歡推崇傳奇英雄人物,有「三箭定天山」和「脫帽退萬敵」傳奇戰績的薛仁貴,自然也要格外突出其光輝形象。由於某小說在民間流傳很廣,於是,蘇定方的形象和名聲自然遠不如薛仁貴。        

但是,真實歷史中的蘇定方在亂世之中組織了幾千民兵保境安民,勇冠三軍,先投奔竇建德劉黑闥義軍,屢建戰功。後來又跟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夜襲陰山戰役中,作為前鋒帶領200名士兵率先攻破頡利可汗牙帳。得到了李靖的賞識,李靖向其傳授兵法,並授命他為左武衛中郎將。高宗時開始大放異彩,多次被委以重任。65歲那年,唐高宗任命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再次徵討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蘇定方以1萬人擊潰了阿史那賀魯的10萬大軍,又在伊麗河附近大敗西突厥軍隊,生擒阿史那賀魯。還先後徵西突厥俘沙缽羅可汗,平蔥嶺虜先曼,破百濟擒扶余王、伐高句麗御吐蕃等等,前後滅亡三個國家,「皆生擒其主」,吐蕃之戰 「達延莽布支於烏海之東岱處與唐朝蘇定方交戰,達延亦死,以八萬之眾敗於一千」,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    

所以,小說只是小說而已,其中的有些歷史只是為了凸顯人物關係。所以,對於蘇定方的功勞我們也要了解,因為他也是歷史中的英雄!

圖片從左往右依次是 薛仁貴 蘇定方 唐高宗李治


蘇定方可以說是大唐一位了不得的名將,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之一。

在真實歷史上,蘇定方曾參與或指揮破東突厥,滅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麗、鎮吐蕃 ,可謂是對外徵戰的高手,一生功勛無數,因功封邢國公,但是在小說演義中他卻被黑化成大反派,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他的出身經歷導致。蘇定方雖然可以說的上是少年成名的英雄名將,但是在最初他跟隨的是竇建德和劉黑闥,與李唐勢力敵對,跟李唐很多將領有過對陣,屬於非開國功臣集團,有被孤立困境。第二,演義小說歪曲塑造。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演義小說在後世影響太大了,尤其是《說唐演義》、《隋唐演義》和《興唐傳》這幾部話本小說,在這些演義小說中,為了樹立正面主角,蘇定方黑化成姦邪陰險、貪婪跋扈、欺君賣國的小人形象,蘇定方的正面形象徹底被顛覆。第三,功勞太大招致嫉妒。蘇定方在初唐名將中功勞太大,尤其是在李靖李績等開國名將故去之後,他在高宗李治一朝大功受封,出盡風頭,自然招致一些嫉賢妒能之人的編排,就連蘇定方病故都被這些人瞞著皇帝七天,這些天對蘇定方的評價就可以想像了。因此,一代滅國名將就這樣從一個堂堂正正的大功臣逐漸模糊黑化成了演義小說中的超級大反派。


在小說《說唐》的後半部分,蘇定方可以說是反派將領中最為頑強的一個,也是對李唐王朝傷害最大的一個。從整個小說的人設來看,蘇定方明顯是被當做反派中的重要人物來描述的,起角色定位主導了整個劇情的發展。在把視角放大到整個隋唐的小說系列中,蘇定方的一家都是處於反派的地位,甚至被塑造成不擇手段奸詐殘忍的角色。可以說蘇定方在小說中是被黑得比較厲害的一位,小說的作者完全忽略了他在後半生為唐朝打下的佔有全唐一半以上領土的功勛,僅把他作為反唐集團的一員而一黑到底,明顯是非常不合適的。

《說唐》小說的作者起於民間,由於歷史知識的匱乏,和千百年來口口相傳的傳說,造成了他們對蘇定方這位大唐名將的巨大誤解。由於種種原因,在當時的民間蘇定方的對大唐的功績被人掩蓋,而隋末時期作為反唐集團將領的事情卻被站在不公平的角度上無限放大,於是大家也就看到了被人黑得咬牙切齒的蘇定方。蘇定方被黑的原因一般來講是三個方面。其一,他作為唐高宗事情的第一名將打下了半個唐朝的國土,也耗費空了唐朝的國庫,反戰派文臣集團對其恨之入骨。其二,與主修國史的許敬宗關係不睦,使得他的功績在史書上大肆被刪。其三,作為唐朝對外戰爭不敗的將領,在清朝時是不宜宣傳的對象。

蘇定方是初唐名將中正式為唐朝效力最晚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出身於隋末反王集團,而又不是以降將身份加入唐朝軍隊的一位。從這個角度來看,蘇定方的人品比比之連續投奔過多家軍閥的秦瓊和程咬金等人要可信得多,他對本陣營首領的忠誠度甚至在尉遲恭之上。蘇定方是鄉勇出身,從小就跟隨作為鄉勇首領父親幫助隋朝軍隊作戰,多次打退過河北反隋義軍。隋朝滅亡後,由於生活所迫他投奔了投奔了在竇建德手下任職的義父高雅賢,成為河北反隋義軍的一員。竇建德兵敗被殺後,他又跟隨高雅賢投奔了竇建德手下的將領劉黑闥。

在顛沛流離的戰爭生活中,他幾乎就是在隨波逐流,其目的只是為了生存而已。當他的義父高雅賢在對李世民的洺水之戰中戰死後,他才正是憑藉戰功寵為劉黑闥手下排名靠前的將領,正式出現在史書之上。後來劉黑闥敗於李建成之手,蘇定方拒絕了唐朝的徵召,回鄉歸隱。直到四年以後大唐與東突厥的戰爭爆發,他才接受了李靖的邀請,加入唐軍開始了對外戰爭的生涯。由於在河北義軍期間立下的很大的功勞,特別是在對李世民和李建成軍隊的戰鬥中讓唐軍喫了很大的虧,所以他在加入唐軍後並不受原來李唐系列將領的歡迎。

加入唐軍初期,蘇定方基本上是在李靖的手下作戰。這一方面是由於他是李靖代表李世民徵召的將領,二一方面也是由於他與李靖的私人關係較好。在隨同李靖的對外戰爭期間,他與李靖的關係是亦師亦友的,也受到李靖的軍事思想的影響,使得自己的戰鬥指揮能力飛速提高。可以說如果李靖這位大唐軍神有一個弟子,那一定是蘇定方。而那位受李世民命令向李靖學習兵法的侯君集,不過是個玩笑而已,大家不用在意。蘇定方在加入唐軍後直至七十六歲死亡,這幾十年中不是在戰場上,就是在奔向戰場的路上,為李唐王朝立下了蓋世奇功。

蘇定方的一生的對外作戰,從隨李靖滅東突厥開始,然後徵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史無前例地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拓展國土面積佔半個唐朝。在歷史評價中李靖是唐朝第一名將,而蘇定方卻是打下了唐朝第一戰功,這對師徒是唐朝周邊各國聞風喪膽的存在。很多人認為薛仁貴是高宗時期第一名將,其實不然。大家對薛仁貴的認識多處於小說、評書等藝術形式的表現和描寫,這其中誇張之處很多。而蘇定方由於各種原因的存在,使得功績並不在民間傳播,也就使得大家對其不甚了了。

在唐高宗時期,原來李世民秦王府的名將大多退出了歷史舞臺,只有英國公李績、魯國公程咬金數人還活躍在朝堂。而作為與這些人同時代的名將,蘇定方成為了唐軍中屈指可數的存在。因此他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重用,由此一發不可收拾。對於全力擴展唐朝版圖,一心要在功績上與老爹李世民一較高下的李治來說,通過對外戰爭降伏周邊諸國,使其不敢對唐朝國土有非分之想是他的首要目的。而蘇定方就是他達成這個願望的依仗之一,所以李治對其格外的看重。可是李治的國家戰略與當時政事堂文官集團的想法是背道而馳的。

文官集團認為,唐朝已經打了幾十年仗,東突厥都被打崩潰了,高句麗也在名義上臣服,沒有必要再打仗了,應該休養生息,所以他們極度反對李治再開邊釁。然而李治作為連長孫無忌這樣權臣都能拿下的皇帝,政事堂這些老頑固肯定是阻止不了他的。於是在李治的命令下,蘇定方等人開始橫掃整個東亞的歷程,打得周邊諸國哀鴻片野,紛紛到長安城來告饒。由此,大唐帝國的版圖打到了巔峯狀態。可是政事堂的老頑固們對此功績視而不見,反而一再以國庫告急為由拖李治的後腿,甚至恨上了支持李治的武將集團,蘇定方就是他們的眼中釘。

蘇定方七十多歲還在平定吐蕃和土谷渾的前線,可謂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然而人誰無死,蘇定方最終還是沒有完成這一次出征,病逝在戰爭前線上。當他的死訊傳回長安後,唐高宗李治大哭,然而政事堂諸公卻如平常人一般毫無悲憫的表情。(我估計那幫混賬還在幸災樂禍)後來還是李治堅持之下,政事堂才給蘇定方按照高級將領和公爵的規格進行了葬禮,並追贈了榮銜。然而政事堂對蘇定方的打壓並沒有停止,他們故意在發往全國的邸報中隱瞞蘇定方的功績,事情蓋世奇功得不到宣傳,因而名譽大大受損。

作為高宗時期武將集團最為耀眼的明星,蘇定方在當時的很多政治案件上都處於中立和不聞不問的態度。這種態度固然得到了李治的信任,也得罪了不少政治利益的相關方,比如武則天和各個門閥集團。作為武則天集團的頭號狗腿子,主修國史的許敬宗在修史過程中故意的刪減了大量有關蘇定方的部分,使其功績埋沒在歷史之中。而在《說唐》成書的清朝雍正年間,清政府作為少數民族統治華夏大地政權,對於漢族的民族英雄是頗為忌憚的,一般也不予宣傳。蘇定方和嶽飛一樣作為漢族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自然被列入清政府的拒絕行列內。因此,《說唐》小說的發行方和作者為了滿足當時社會的需求,也不可能正面的描述蘇定方對唐朝的功績,只能以反派的形式在小說中露臉,而且還必須一黑到底。


蘇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於世。冀州武邑縣(今河北武邑縣)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 蘇定方少年時便以驍勇善戰及氣魄驚人聞名,曾隨父徵討叛賊,安定鄉裏。隋朝大業末年,他投奔竇建德、劉黑闥領導的河北義軍,屢建戰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時,蘇定方纔開始為唐朝效力,並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夜襲陰山一役中,蘇定方率兩百名騎兵先登陷陣,攻破了頡利可汗的牙帳,為擊滅東突厥立下大功。 顯慶二年(657年),累功升任行軍大總管,開始獨當一面,並以其非凡戰績和正直為人深受唐高宗的賞識與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蘇定方徵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史無前例地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 此後,蘇定方歷任左驍衛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封邢國公。晚年受命擔任安集大使,全面負責對吐蕃的軍事防禦。乾封二年(667年),蘇定方去世,年七十六。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謚號「莊」。

至於其為何會成為小說中反派,個人認為:作者為嘩眾取寵,亦或缺乏相應的歷史知識。


從古到今的文化人不能得罪!歷朝歷代沒有道德底線文人憑自己的喜好胡謅八扯,黑白顛倒,歷史上好多正直的人被污衊,不差他一個


蘇定峯本來在歷史上就是一忠臣義士。


因為寫小說的人不喜歡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