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170102_134143_vHDR_Auto.jpg

 

《浮光掠影:山下工美25年创作展》,在踏入展场之前,熟女小梅子我完全没听过、也不认识这位艺术家:山下工美,我完全是凭借著一张照片去看展——数十块墙壁上的大小木块,经由旁边一个光源的照射,其阴影竟呈现一张侧向人脸。

这张照片没有文字说明,没有声音,甚至只有亮光与阴影,却瞬间震憾我的心。

 

P_20170102_142937_vHDR_Auto.jpg

 

&光影系列(非正式的作品名称,为本文作者的自行分类)

&光影系列,四主题作品。一是二件绑马尾的坐姿女孩,以木板边缘修出弧度,透过不远处单一光源的打射,于墙面呈现坐姿女孩的身影。

 

P_20170102_142334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42707_vHDR_Auto.jpg

 

二是让熟女小梅子深感震憾的二件无性别侧脸,一件作品以多样的几何积木,透过侧边单一光源,投照出侧脸;另一件则是以数字木块为被投影体。

 

P_20170102_143002_001.jpg

P_20170102_144148_001.jpg

 

第三是《浮光掠影:山下工美25年创作展》的视觉海报与宣传主打,正面看为惊叹号的木块,经由投影后转换为问号。

 

P_20170102_144121_001.jpg

P_20170102_144106_vHDR_Auto.jpg

 

其实还有一件女孩作品,在展场的后半部。此件的光影处理更见细思,以两层隔板打映出女孩的上半身与下半身,接合毫无暇疵;女孩张手触摸著窗框,是由屋内朝外望著观者?还是站在屋外往室内张望呢?观者也和女孩一样站在屋内?还是说观者和女孩其实都在屋外呢?观者自定。

 

P_20170102_152018_vHDR_Auto.jpg

 

熟女小梅子看展过程发现山下工美的每件作品,若单一定点观看,绝对会少了激荡的涟漪。以坐姿女孩来说,随著你站立地点与观看角度的不同,从原本只是我单纯地看著她变成两人面对面轻声对话,这种与作品产生的微妙互动惟有观者自我体会。

 

P_20170102_142559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42624_001.jpg

 

被单系列:某人的一团乱

近看是数条被单印上一张张的人脸有的被单布料本身还有小花印花图案贴近一看,人脸的线条色块深浅竟然是鞋印拼凑出来的鬼斧神工。是《浮光掠影:山下工美25年创作展》我最喜爱的系列作品。

 

P_20170102_143413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43519_vHDR_Auto.jpg

 

以军靴鞋踏印于亚麻布床单,最传神者莫过于眼睛与眼神的表达。数条被单的人脸看得出来自不同种族,有的表情惊恐;有的带点愤怒;有的开心;有人略带不安感。

 

P_20170102_143315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43448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44004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43442_vHDR_Auto.jpg

 

某人的一团乱踩出的鞋印,一双双鞋子走过的土地、所发生的事,为那里的人们与穿著鞋子走过的那个人,产生了怎么样的生活与心情变化?这是真实世界的人事,还是盖著被子时的梦境呢?观者自知。

 

P_20170102_150801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42103_vHDR_Auto.jpg

 

折纸系列

大家小时候都玩过的折纸,山上工美如何转化为艺术呈现呢?

将折纸成品摊开,打回一张纸的原形,光看被折出一条条折痕的纸张,几乎无法猜出成品物件为何。这让我立刻聮想到平面地图的海拔线,以二维勾画3D这被摊回原形的折纸,一条条山线与谷线,不也是由3D跨回平面吗?

 

P_20170102_144317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44329_vHDR_Auto.jpg

 

由高空垂直俯视地面飞行器人究竟是往哪个方向而行?是离看展者越近还是逐渐远离呢?观者自想

 

                      P_20170102_144519_001.jpg                     

 

四幅精巧人物作品

四幅人脸作品,又显作者山下工美创作的不受限与自我突破。

二幅人脸是以众多的小小铁钉为图案架构,将一大梱完整的一条线,在小小铁钉之间相互缠绕。想让颜色深的,就重复缠绕。作品小小幅,请远近均细看,体会不可思议的细腻工法,竟以一条线绕出极具神韵的人物。

 

P_20170102_144756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44735_vHDR_Auto.jpg

 

此二幅一以完全的黑线;二乃使用彩色线,因此会有线头收尾的处理,作者均细心地让人查觉不出痕迹。

 

P_20170102_144642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44613_vHDR_Auto.jpg

 

另一幅熟龄女子作品是以布料抽线为手法,渐渐减去原有的布料的一部份,以减法完成的作品〝贝克特与他的文字〞,则是将诺贝尔文学得主贝克特的手写笔记,以浮雕板拓印出贝克特的人物肖像。

 

P_20170102_145210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45258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45247_001.jpg

 

布料&光影系列

一件看似睡醒后不折的被单,恰如一座座大小山丘散布,却在我走动之间,乍然察觉一位卧姿女性,床单山谷所映出的阴影美人。

 

P_20170102_145413_vHDR_Auto.jpg

 

&光影系列

一张张普通大小的折纸,整齐地张贴于墙上,不过纸张不怎么平整,却在单一光源照射之下,一张张的众生人脸像出现了。请务必细看,真的每张人脸不相同,让人好生赞叹!这是作者观察台湾人,将她所观察的人们印象,以光影呈现。

 

P_20170102_152624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52652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52633_vHDR_Auto.jpg

 

展场唯一以动态展现的作品,一张张侧脸围成圆球体,以光源投射并不断转动人脸球体,另一端墙面映照出两张侧脸,是嘴形会张闭的投影,产生对话效果,很有意思的一件作品。

 

P_20170102_151239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51347_vHDR_Auto.jpg

 

晴天、星夜

这个空间摆了数张懒骨头,欢迎您大喇喇地或坐或躺其上,莫忘抬头仰望星空,灯光明暗之间,现出星星、月亮和太阳。

 

P_20170102_152402_LL.jpg

 

晴天、星夜作品,以创作那年地球各个国家的所处地理位置,将该国国旗缝上,而且只保留国旗上的星星、月亮和太阳,国旗其他的线条与图案都转为深色的背景。

当灯光调暗,这个世界宛如星空,国与国之间没了界线与阻隔,地球变成无垠浩瀚星空,充满想像与和平的氛围。

 

P_20170102_152501_vHDR_Auto.jpg

 

互动区

有三组以光影为题的互动游戏,难得影子变成主角;难得有机会好好看看自己的影子,每一项都互动体验光影的乐趣吧!

 

P_20170102_153054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52903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41754_vHDR_Auto.jpg

 

《浮光掠影:山下工美25年创作展》的展品并不多,若只是大致看看,十分钟即可出场但是每一件作品均有极深层的意义与意境而作者往往不明讲当参观者与作品交流会随著看展时间长短与展品的角度变化甚至看展者当下的心情会产生不同的体悟与想法

所有的体悟与想法自然没有绝对的对错,或相应与否因为作者并不是要看展者了解或参透她创作的种种。我想作者希望每位与她作品交流的人们能藉著与其作品的互动,或者重新勾勒快遗忘的梦想;或者修复汲汲营营生活中逐渐磨损的真性情;或者愿意另个角度或多角度观看周遭的人事物。

 

P_20170102_141956_vHDR_Auto.jpg

P_20170102_141939_vHDR_Auto.jpg

 

如同展场看到的一句话:山下工美的作品不带任何解释,不愿强加作者意念于看展者身上,她想要做的是借由作品撒下种子并在观者的心中自由地萌芽

 

P_20170102_153656_vHDR_Auto.jpg

 

 〜浮光掠影:山下工美25年创作展〜 

展期:20161230日〜20173月5日
除夕1/27、初一1/28休展)

展时:每日10〜18点

展场:国立中正纪念堂 介石厅、瑞元厅 (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21号)
台北捷运松山新店线、淡水信义线,中正纪念堂站下车,5号出口出站

官方脸书粉丝团:https://www.facebook.com/KumiYamashita20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