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科學證據表明,超重和肥胖可能與至少12種癌症有關。肥胖者的體型不盡相同,因此所面臨的疾病威脅也有所區別,到底哪些部位的脂肪堆積,更令我們擔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哪種肥胖更危險?

上身肥胖

肩膀寬闊、脖子粗、手臂贅肉多、胸部肥大等是上半身肥胖的典型特徵,因爲形似倒三角,又被稱爲草莓型身材。

這類人羣因爲脂肪堆積在心臟以及肩膀背部,所以上肢的血液代謝能力較差,容易引起胰島素抵抗症,患脂肪肝、二型糖尿病、乳腺癌等疾病的風險較高。

腹部肥胖

40歲以上男性多有腹型肥胖的問題,即腹部凸出,直立時無法看到自己腳尖。

擁有這種體型的人,其腹部的脂肪會給內臟造成很大負擔,不僅容易得脂肪肝,還容易導致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結直腸癌、脂肪瘤等。

腰間肥胖

絕經之後的女性易受到激素失衡的影響,出現腰間肌肉鬆弛、腰背贅肉增多的情況。

腰間脂肪堆積可能會使腸胃蠕動消化功能降低,加劇腰肌勞損,同時可能增加泌尿系統患病機率。

下肢肥胖

下肢肥胖首先要分清是虛胖還是實胖,如果可以輕鬆捏起腿部贅肉,有可能是下肢水腫,提示有腎病、糖尿病、靜脈曲張等隱患。

如果贅肉緊實無法捏起,可能提示有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的趨勢。

內臟肥胖

外表看起來不太胖但體脂率很高的人,體內的脂肪可能積聚在內臟當中,比其他體型更加危險。

脂肪堆積在肝臟處,容易降低肝臟的分解代謝功能,進一步加劇體內營養過剩的狀態。如果堆積在血管或心臟當中,將發展成動脈斑塊、冠心病或高血壓,嚴重時可能誘發心梗。

營養過剩讓體重"失控"

爲什麼胖人越來越多?不少人對於自己失控的體重也是一頭霧水:好像沒喫多少,不知不覺就胖了!

肥胖形成的首要原因就是飲食結構不合理,每日攝入的食物不能被完全代謝消耗,造成了營養過剩的情況。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又被稱爲中性脂肪,人體內的甘油三酯來源於自身合成與食物攝取兩方面。如果體內甘油三酯水平過高,容易誘發高脂血症,引起腸道功能紊亂,並且與冠心病有着密切聯繫。

能引起甘油三酯升高的食物主要有動物油、肉類食品以及大量甜食。

葡萄糖

葡萄糖作爲一種單糖,很容易被吸收進血液當中,過量時會提高胰島素的濃度,可能引發肥胖和糖尿病。血液中多餘的葡萄糖還會在肝臟中轉換成脂肪酸和甘油三酸脂。

大量加工食品、甜食都富含葡萄糖,是引起攝糖過量的主要因素。

蛋白質

蛋白質普遍存在於動物類、蛋類食品中,過量的蛋白質也會在體內轉化爲脂肪。

大量此類脂肪堆積,容易使血液的酸性提高,並消耗大量鈣質,讓骨骼變得更加脆弱。

另外,分解大量蛋白質產生的氮素也會加重腎臟負擔。

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多存在於牛、羊、豬等動物的脂肪中,少數植物油如椰子油、棕櫚油等含量也不低。

長期攝入過量,容易導致血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同步升高,是引起動脈管腔狹窄,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原因。

同時,飽和脂肪酸還會讓甲基戊二酰輔酶A的活性增高,從而增加體內膽固醇的合成。

文字來源: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綜合自浙江大健康、北京衛視

圖片來源:煙臺毓璜頂醫院 轉載需授權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