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無憂社居智慧養老在不改變老人原有的生活模式的前提下,重構老人與社會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養老的難的現狀,不僅在於提供醫療護理,解決老年人日常生活種種不便,更重要的是滿足老人社會交往的需求。順應了政府養老政策,降低了生活成本,還提高了生活品質。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60周歲及以上人口2.6億人,佔總人口的18.5%,是世界老年人口總量的1/5,是亞洲人口總量的1/2。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6億人,佔總人口的11.4%。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我國老年人口比例嚴重超標。

預計2025年,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將達到3億人。而且按照目前我國老齡化發展趨勢,人口老齡化比例從20%提到30%只需20年時間,近十年65歲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人口紅利的消失,意味著人口老齡化的高峰即將到來和創造價值的勞動力減少,因此,養老問題的嚴重性和必要性浮出水面。

同時君無憂智慧養老調研顯示:目前我國所擁有的養老機構床位數量非常低,每百人僅有1~2張床位,與發達國家5-7張的床位的數量相比有較大差距。我國老年人對養老機構的需求缺口也非常大,養老機構床位數供給遠遠低於需求,供需矛盾突出。所以君無憂智慧養老認為:在社會總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場將佔據越來越重要的經濟地位,同時為滿足老人特殊需求而形成的養老產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養老產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我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進步的大背景下,養老產業更大發展需要考慮三個宏觀前提:

第一,養老產業在國民經濟的地位,在認識上應該是宏觀、立體、綜合的,而非割裂、平面、單一的;

第二,養老產業在宏觀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前景,主要是由這個產業的獨特比較優勢(民生保障)所決定,而非其單一非優勢功能所決定的;

第三,養老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確立和鞏固,需要隨著國家發展趨勢變動,作出全面客觀的判斷和與時俱進的調整。養老產業具有產業鏈長、涉及領域廣等特點,並對醫療、保險、交通、地產、餐飲、娛樂、休閑等上下游產業具有帶動效應。

君無憂智慧養老是國內領先的養老服務提供商,我們投身於發展O2O社居智慧養老事業,戰略布局互聯網+養老產業,不斷開拓創新,以科技驅動服務創新助力養老產業升級。通過「雲平台+智能終端」實時獲取老年人身體狀態、家庭條件、就醫情況等數據,有針對性的提供精準的養老照護。真正從源頭上解決了目前養老市場存在的供需服務差異矛盾。

社居智慧養老角色對應關係

君無憂社居智慧養老以社區居家養老群體為服務對象,以最前沿的物聯網、互聯網科技為基礎,有效整合通訊、生命體征監則等相關技術,根據居家養老個性化及共性化需求,利用遠程感測設備來採集人體重要生理數據,通過無線射頻等技術傳輸到遠程健康服務中心,而後,由醫療照護團隊對這些數據進行遠程實時監測分析,形成個人健康數據檔案和分析報告,提供專業的保健養生、醫療諮詢與建議,從而實現維護健康的目的。

同時協同各個部門,整合社會服務資源,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營造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社會環境,推動專業化的老年生活照料、醫療衛生、康復護理、文體娛樂、信息諮詢、老年教育、心理慰籍等服務項目的開展,構建完整的、現代居家養老綜合服務體系,讓居家養老的老人隨時隨地享受到專業的養老服務和健康守護服務,讓醫療護理服務和健康管理通過社區延伸到個人、家庭、戶外和城鄉區域,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專業、實惠、優質的綜合養老服務。

君無憂的【1+N】社居養老模式的出現,搭建從社居養老、社區新零售、社區家政到社區平台的完整養老產業生態閉環。能實現自我管理和服務,是對社會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家庭養老等模式各方面的補充,不僅規避了社會養老高昂費用的問題同時解決了家庭養老缺乏精神慰藉的問題,還打破了機構養老的傳統思路。擁有落地直營、合作聯營、平台入駐等多種共贏模式,歡迎各界有志開拓養老事業人士前來考察洽談。

「社居養老」模式的國外發展現狀

美國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鳳凰城)太陽城是美國第一個退休社區,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大規模的退休社區,始建於1959年,由開發商德爾韋伯公司開發,經過近60年的發展,目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退休社區,鳳凰城的太陽城,位於菲尼克斯(鳳凰城)西北角,有太陽城、西部太陽城、大太陽城三部分,也可以理解為菲尼克斯太陽城的一期、二期和三期。

三部分共有52700戶,居住老人超過10萬人,有16個18洞高爾夫球場,住在這裡的老人年齡都在55歲以上,社區配有大型的娛樂中心和完備的戶外健身場所,此外,社區中心經常定期組織紅酒品嘗會、音樂俱樂部等活動來豐富居民生活。當一些公益事業有需要時,老人們還會組團去當志願者。 目前鳳凰城太陽城已經發展成為成熟的養老社區,適合所有老年人居住養老,退休以後的所有生活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德國建立了「老人村」,住在裡面的老人必須是年滿60歲的退休人員,老人村的口號是「儘可能獨立自主,需要幫助也會得到滿足」,這裡為居民提供共同居住的環境,但不強迫他們建立聯繫,也不會讓他們失去個性。

「長壽村」在日本很受歡迎,村內綠化完善,設施建設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需求,還有餐館、醫院、電影院這些公共活動區都建在一起,方便老人們「一站式」逛街。長壽村受好評的最大原因是迎合了老人們的心理需求,這裡提供給老人們極大的自由,同時又能及時提供幫助。

社會上對這些群體型養老模式的評價依然褒貶不一,但隨著社會條件的不斷優化,未來或許還會形成更具特色的適合各國各地區不同老人們的養老模式。

與親密夥伴,

志同道合的人生活在一起

「老」也沒那麼可怕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